李亞楠
摘要:幼兒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是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知是基礎,行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只有將幼兒道德行為的認識變成自覺的行為,才能真正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胺踩松柚匾晳T、性格、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幼兒時期逐漸形成”。可見幼兒時期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
關鍵詞:幼兒園;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
情感教育是屬于一種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興趣、情緒、性格、品德、行為習慣等等,它與智力因素互相聯系、互相影響。而禮儀教育是幼兒園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塑造幼兒健全人格、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用情感引導和禮儀熏陶,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學習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一、優(yōu)化習慣培養(yǎng)的良好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心理環(huán)境
幼兒期是情感體驗迅速發(fā)展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特別敏感,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把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放在首位,讓幼兒在平等、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中獲得教育和發(fā)展。
2、構建互動環(huán)境
把活動室墻面的處理權給幼兒,讓他們自由展示自己的手工、繪畫作品,鼓勵幼兒與環(huán)境互動,拉近幼兒與環(huán)境的距離。
3、提供體驗環(huán)境
幼兒園的環(huán)境與大自然的事物相比,資源十分有限。要滿足幼兒的各種需要,就必須讓幼兒從小環(huán)境走向大自然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各種情感的體驗,讓幼兒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二、深化禮儀教育的心理環(huán)境
將一日活動與禮儀教育相結合是有效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禮儀教育,對幼兒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1、在課堂中有計劃的實施禮儀教育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展開禮儀教育。一方面,我們把禮儀教育的內容按計劃定期向幼兒進行教授。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如在活動中,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
2、在游戲中獲得禮儀教育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知識,并理解其意義。如在“娃娃商場”游戲,營業(yè)員熱情接待,說“你好,請問想買什么?”顧客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做客”游戲,讓幼兒學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孩子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3、因人施教
目前幼兒園的孩子大部分在老人的嬌慣成長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個性品質,如自私、愛發(fā)脾氣、任性固執(zhí)、聽不得批評等等。因此,對這樣的幼兒一定要因材施教,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性格較怯懦的,以培養(yǎng)勇敢品質為主;對個性霸道的,以培養(yǎng)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逆反個性較強的,采取綜合訓練的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huán)境和方式不同,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實施生活化教育
1、以教師的言行影響幼兒
教師的言行舉止可以作為幼兒的表率,有意無意的引發(fā)幼兒的模仿,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響。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禮貌言行去感染幼兒,影響幼兒,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良好的行為。
2、在一日生活中隨機進行禮儀教育
在來園、離園要求幼兒能主動向老師、小朋友問好打招呼,要求幼兒文明用餐,安靜入睡,使用禮貌用語,友好和同伴相處。
3、在環(huán)境中滲透禮儀教育
在區(qū)域活動中,要求幼兒能禮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請求別人幫忙時,給別人造成麻煩時,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練習良好的禮貌言行。設計具有暗示性的環(huán)境,如:在活動區(qū)里放一個紙簍,可以起到暗示幼兒不隨地扔垃圾的作用。
四、家園共育
1、注重禮儀教育的連貫性
在進行禮儀教育時,如果家庭中沒有以同樣的禮儀規(guī)范來要求幼兒,那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就會出現教育斷層。而這樣的斷層,對幼兒園的教育不能及時鞏固,大大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所以要培養(yǎng)幼兒的禮儀,必須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向家長宣傳幼兒園對幼兒禮儀教育的要求,使家長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2、注重禮儀教育的使用性
幼兒在家庭中的時間多于在幼兒園的時間,他們往往對來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響接受得更快一些。如出門做客、公園游玩、公共場合等,可以讓幼兒多多使用禮儀。陳鶴琴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形成,幼兒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積極支持和合作。
3、家園共育是幼兒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通過家園合作幼兒養(yǎng)成教育活動,探索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幫助家長樹立新觀念,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形成家園共育合力。①幫助家長樹立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儀的意識。我們定期為家長舉辦文明禮儀知識講座或座談會,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教育的信息、幫助家長端正與更新教育觀念,讓家長成為孩子良好文明行為養(yǎng)成的監(jiān)督者。②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到家庭教育之中。幫助家長正確把握培養(yǎng)孩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的要求和目標,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文明禮儀培養(yǎng)目標和具體要求,使家長懂得良好的行為養(yǎng)成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請他們自覺地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在幼兒文明禮貌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方面保持一致,使文明禮儀教育發(fā)揮持續(xù)的作用和價值。③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理念。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本著尊重、平等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讓家長了解孩子、了解幼兒園、了解養(yǎng)成教育,樹立全新的育兒觀念。家園共育,一直以來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發(fā)揮家長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充分滿足家長了解教育、參與教育的需要,取得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和成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做起,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參考文獻:
[1]王秀玲:幼兒(2~6歲)社會性發(fā)展整合課程研究與實踐;寧波出版社;2003.1-2.
[2]周梅林: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