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
摘要:隨著經(jīng)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在新課標改革形勢下,教育機構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核心素質(zhì)。本文對目前農(nóng)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正確引導農(nóng)村留守學生養(yǎng)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農(nóng)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輔導策略
在農(nóng)村許多孩子的父母為了賺錢養(yǎng)家都外出打工,把孩子寄養(yǎng)在年邁的長輩或者親戚朋友家,孩子在成長中沒有受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懷,就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1]。為了幫助這些留守學生養(yǎng)成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學校和社會都應該加強對“農(nóng)村留守學生”的心理教育,確保這些“農(nóng)村留守學生”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生活。
一、留守兒童不健康心理表現(xiàn)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大多都表現(xiàn)得比較隱性,外人很難察覺到,但是這些問題對于孩子的影響非常不利。
(一)性格孤僻,不善于交往
小學生處于一個心理發(fā)展迅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學生們會產(chǎn)生許多的煩惱和沖突,這個時候孩子們就希望找到傾訴的對象,能把心里的苦告訴別人,請求他們告訴自己怎么去對待這些問題。但是,許多農(nóng)村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經(jīng)商,從而導致了與孩子們的交流聯(lián)系很少,甚至一年都見不到幾次面。孩子得不到傾訴,心里就會產(chǎn)生孤獨、寂寞的心理,從而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在農(nóng)村許多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都是一些年邁的長輩,他們通常都不會管也不敢管孩子。因此造成這些留守兒童生活中不受限制,形成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不愿意與人交流交往[2]。留守兒童雖然有老一輩的看管,但是這些年邁的長輩并不會教育孩子;再加上孩子們處于身心成長階段,沒有父母的陪伴和關愛,他們更容易形成一種內(nèi)向的性格,久而久之就不愿意與人交流,形成一種孤僻性格。
(二)叛逆心理,行為偏差
許多農(nóng)村留守兒童因為缺少了父母的管教,從而形成極強的叛逆心理,易發(fā)生情緒激動。這些兒童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懷疑,不相信人際交往。在監(jiān)護人管教中,這些兒童形成了較強的抵抗心理,非常的不聽話,常常把長輩的話當成耳邊風。在學校,這些兒童經(jīng)常搞一些惡作劇,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導致了教師很難對這些學生進行管理。本身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管教,心理上就會非常的狂妄自大放肆,做一些事往往不考慮后果,行為舉止非常不當。久而久之就變得更加叛逆,行為舉止偏差。
(三)厭學心理,學習困難
由于缺乏父母的監(jiān)管,在學習上,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監(jiān)督和指導,這會讓學習變得非常被動。再加上家里老一輩文化水平比較低,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幫助孩子的學習。在許多農(nóng)村,這些老一輩的監(jiān)護人,只是管理孩子的生活,沒有條件去管理孩子的學習,從而導致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進而產(chǎn)生討厭學習、畏懼學校等等問題。孩子們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關愛時沒有陪伴在他們身邊,因此產(chǎn)生了很大的自責感。通常一些父母為了彌補孩子,都會給孩子們大量的零花錢,這就造成了孩子形成許多壞習慣,比如亂花錢、攀比心理、好逸惡勞等等壞習慣。有一部分留守兒童,會認為學習和不學習以后都能掙到錢,低估了讀書的作用,從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3]。
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疏導策略
從上面問題我們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要采用有效的心理輔導方法,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疏導。
(一)營造和諧氛圍,給留守學生家的溫暖
上面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留守兒童都會形成孤僻的性格,不愿意與人交往。這是因為他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太少了,就更不用說經(jīng)常溝通了。缺乏了傾訴的對象,這些孩子很容易形成退縮、自卑、固執(zhí)的心理,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要多給予留守學生更多的關愛,補償他們親情的缺失,用心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多去幫助他們。同時要讓全班同學不要去歧視這些留守學生,要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增進彼此感情,讓這些留守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家的溫暖[4]。
(二)提供平臺,給留守學生成功的獲得感
針對上面孩子們厭學心理,教師們一定要想盡辦法培養(yǎng)留守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因此,老師可以給留守學生開展一些平臺,從而喚起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懷。為了這個任務,教師要在班內(nèi)定期組織集體活動,例如書法比賽、歌唱大賽、趣味體育賽等等,老師們要多鼓勵留守學生去參加這些活動,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同時,教師們要給留守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近期遠期目標,讓留守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增強學習動力。與此同時,在留守學生學習中,教師們要多贊賞他們的進步,從而增墻他們的自信心,進一步讓留守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鼓勵參加活動,給留守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從上面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我們可以看出,許多小學生,缺乏父母管教會形成一個極強的叛逆心理,從而產(chǎn)生一些錯誤的價值觀。為了糾正留守學生的這種錯誤的思想,教師們一定要讓留守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走出心靈陰影,走向健康美好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學校在班級內(nèi)開展愛心活動、陽光計劃等等,讓這些留守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這樣一來,這些留守學生就會形成一種社會責任感。在這活動中,他們積極去幫助別人,同時也形成了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能幫助他們盡快走出社會,還能讓他們形成真正的價值觀。
總結(jié):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由于農(nóng)村許多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所以農(nóng)村有很多的留守學生。為了讓這些留守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教師一定要多多關愛學生,促使他們形成一個陽光外向的心態(tài)、善良樂觀的心理、體驗到人生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劉霞,張躍兵,宋愛芹,梁亞軍,翟景花,李印龍.團體心理輔導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預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09):1001-1003.
[2]吳貝貝,曹召倫,何成森.認知行為團體輔導對農(nóng)村留守學生抑郁傾向的干預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 17(02):153-154.
[3]謝華.我國農(nóng)村留守中學生孤獨感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以自貢、樂山地區(qū)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40-44.
[4]劉莉,劉呂真,趙家驥,吉文昌.對井研、青神縣“留守學生”教育管理情況的調(diào)研報告[J].教育科學論壇,2007(01):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