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禾 王春紅
摘 要:初中體育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了重點反思,更加注重在體育課堂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了解學生主觀需求的基礎上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探索,在綜合素質(zhì)上對學生進行提高。本文主要從初中教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措施入手,提出如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希望能夠?qū)Τ踔畜w育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主體地位;實踐能力;初中體育;課堂教學
引言:在初中生學習階段,初中體育相對于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而言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學生的體育習慣、身體素質(zhì)都是需要在初中體育課堂上進行培養(yǎng)的。但是在對初中體育進行傳統(tǒng)教育時,很多教師只注重一味的將體育知識和技能傳輸給學生,至于學生的主觀需求很少有教師能注意到。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轉變,做出針對性調(diào)整,讓初中生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1.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提高的措施
1.1 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提高
初中體育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體育動作,學生只有對這些體育動作的要領進行掌握,才能更好地進行鍛煉。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對于這些動作要領通常是教師講解和示范,學生只負責觀察,很多學生也只是在腦海中形成了一種大致印象,在模仿的過程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動作的標準性。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枯燥,學生僅僅是對教師進行模仿,印象也并不深刻。在新課標改革之后,教師首先應該對這種模式進行革新,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選出模仿比較優(yōu)秀的同學,然后讓其到講臺上進行示范。當然教師還可以故意做出一些不規(guī)范的動作讓學生討論一共有幾個地方是不規(guī)范的,對回答準確的學生進行課堂表揚。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某一個動作要領讓學生思考這樣做的意義,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每一個體育動作,進而促進教學的實效性。
1.2 對課程設計進行優(yōu)化
體育課對于初中生而言并不是一門選修課,而是一門必須課,因此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重視。教師選用教學方式所產(chǎn)生的的教學效果直接關乎學生的體育素質(zhì),再加上體育教學并不是靜態(tài)性教學,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時可以對多種形式進行結合。此外,還應該在充分考慮學生差異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優(yōu)化,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1.3 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
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能力,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這些基礎能力進行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進行尊重,將針對性培養(yǎng)融入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和其它學科相比,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考試壓力相對比較小,因此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來完成,從實踐意識入手對其進行教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參與感比較弱,因此自主性相對很差,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其它考試壓力較大的課程而言可能會比較適合,但對于體育教學而言,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能力才是課堂的主要要求。因此,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轉變,從控制者變成引導者,對學生提出部分要求后,讓學生自主完成,并且還要盡可能的脫離教師督促。此外,教師還可以就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多多參與教學實踐活動。
2.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的措施
2.1加強創(chuàng)新性教學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擁有更廣闊的的發(fā)展空間。體育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具有動態(tài)性特征,教師可以一次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對自己的體育行為進行創(chuàng)新,開拓學生思維。比如,學生在學習籃球動作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籃球基礎動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創(chuàng)新籃球動作,以花式籃球基礎動作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自己編導新的花式籃球動作,這樣不但能夠分散學生思維,還能讓學生對籃球產(chǎn)生濃厚興趣,在學生展示自己的過程中也能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
2.2改革教學和管理思想
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體育教學對于初中生沒有學科教學重要,經(jīng)常會發(fā)生體育課被其它學科老師占據(jù)的情況,學校對此也保持一種默認態(tài)度。在新課標改革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首先就需要對這種教學現(xiàn)狀進行改變,對教學思維進行革新,從觀念上提高教師和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重視。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帶有目的性進行教學,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的體育技能或體育知識掌握到何種程度是體育教師需要進行思考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體育教師最應該選取的教學方式就應該是實踐授課,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掌握各種器材的使用方法、體育動作的要領。此外,現(xiàn)在很多教師在授課時都對教材進行照本宣科,但因為教材制定的統(tǒng)一性,導致不同學生在學習時不能在差異性上得到尊重,這就需要教師在利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改變,既不能脫離教材,也不能照本宣科,而是應該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開展教學。
結束語:綜上所述,初中體育不同于其他科目,學生不必在課堂上死記硬背以應對各種考試,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新課標改革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qū)w育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基礎上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宏偉.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221+223.
[2]廖家堅.初中體育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當代體育科技,2018,(06):83-84.
[3]龔育科.分層教學在初中體育小班化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12):104-105.
[4]吳炳華.以游戲教學構建高效初中體育教學課堂[J].青少年體育,2017,(11):94-95.
[5]紀金玲.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5):122-123.
[6]張友斌.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