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 ? 要】課本劇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還能夠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同時對我國傳統(tǒng)戲劇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游戲,一定會讓兒童喜愛。教師引導學生把語文課本中的部分課文編演成課本劇,通過活動來學習,不但深受學生喜愛,而且對語文教學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課本劇? 語文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167
小學語文教學就是一種游戲。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最好是把兒童的學習變成一種游戲似的,使兒童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這是優(yōu)良教育的基本原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可以在課內(nèi)外組織參觀、訪問、辦報、演課本劇等活動?!闭n本劇的編演就符合這一教育原則和大綱要求。具體來說,課本劇對語文教學的意義如下:
一、課本劇能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其語文能力的重要部分。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課堂難以集中注意力,他們的生活閱歷淺、知識儲備量少,思維方式主要以直觀形象為主。由于這一因素,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反映閱讀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很難得到提高。課本劇對小學生閱讀的助益。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有限,在閱讀情節(jié)復雜的課文時普遍存在困難。課本劇可以幫助小學生梳理人物關(guān)系、理解人物形象、體察課文描述、品味人物語言,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提高了閱讀能力。
二、課本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本劇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興趣,就需要教師積極選擇可較好迎合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的教學形式,將其與課文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設(shè)計教學方案,從而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積極、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最終使得他們都能以愉悅的心態(tài)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以往教課文時,老師在上面講得頭頭是道,不放過一點細節(jié),學生在下面聽得疲憊不堪?,F(xiàn)在,引導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并且還要表演,學習課文的形式改變了,學生個個興致高漲,躍躍欲試,都想在同學面前大顯身手。于是學生就會主動愉快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如《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文章大部分段落采用對話的形式,這是本篇課文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通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高傲自滿者和一個謙虛忍讓者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是讓學生編演課本劇的好素材。在表演中理解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感悟寓意。可是鐵罐“奚落”陶罐時的神態(tài)和語氣很難把握,畢竟學生年齡小閱歷淺。于是,學生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有的還結(jié)合平時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例如,當有的同學自己考得很好時,見到與自己關(guān)系不好的同學考的不如自己時,就會用奚落的語氣說同學。群策群力,反復研究,學生在一次又一次揣摩體會的過程中,把鐵罐的傲慢無理詮釋得淋漓盡致。從而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zhì),也潛意識領(lǐng)悟了故事的道理。此時,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取得成功的體驗和獲得知識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學生在編演中積極主動、思維活躍,煥發(fā)出無限的活力。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一課時,教師就可用課本劇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在確保學生基本掌握課文中生字、生詞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nèi)容,并將學生合理分組,使得他們可以小組為單位在熟悉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將其改編成課本劇。
三、課本劇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學好語文,那么小學生就不能單一的進行語文學習,而是要將語文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使學生在語文中學到的知識可以在生活交流中合理運用,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語文,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對小學語文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南轅北轍》一則寓言故事時,教師就可用課本劇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尚小,不能很好理解寓言故事內(nèi)容與寓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將其改編成課本劇,并表演出來,使得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更充分與輕松地理解南轅北轍的含義。
四、課本劇促進了學生對教材的深入學習
要演好角色,首先要有一個好劇本,好的劇本又來自對課文的全面了解,認真研讀,細細揣摩,精心選材,反復錘煉。才能使之后的表演有根可循,有本可依。所以不但課前預(yù)習要讓學生熟讀課文,而且在課堂中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深入領(lǐng)會課文,引導學生找詞畫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及外貌特征的詞句,進行深入的討論學習,為下面的表演作好正確而又充分的準備。
如教學《西門豹》一課,可以進行課本劇表演。要引導學生緊緊抓住“巫婆、官紳”見到西門豹時提心吊膽、做賊心虛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句子:“西門豹帶著衛(wèi)士,真的來了,巫婆和官紳急忙迎接?!薄蹦切┕偌澏继嵝牡跄懀B氣也不敢出。”“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把頭都磕破了,直淌血。”學生通過研讀這些描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的語句,巫婆和官紳騙錢害人的丑惡嘴臉就會了然于胸。課文中描寫西門豹語言的句子:“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西門豹用將計就計的辦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學生研讀這些語言描寫的語句,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個充滿智慧、破除迷信、為民除害的地方官的形象。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性格和特點的把握,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實現(xiàn)的,而是在積極主動地探討中獲得的。
如學生在背誦《少年閏土》一文第一段時,平時不愛好課本劇編排演的學生,靠死記硬背,花時多,正確率低;平時愛好課本劇編排演的學生,多使用情景記憶法,花時少,記得既快又準,且不易遺忘,效率很高。因為,這些學生能夠很快地把文字形成表象,把死的文字變成鮮活的圖像,即使過了很久都不會遺忘。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組織“課本劇”活動,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本劇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還能夠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同時對我國傳統(tǒng)戲劇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yīng)當充分發(fā)揮課本劇的作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東.編演課本劇——激活小學語文教學源頭之水[J].華夏教師,2014(2).(編輯:龍賢東)用課本劇讓小學語文教學輕松起來祖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