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宗靜
【摘? ?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但是發(fā)達地區(qū)多集中在沿海城市,不少內陸或是中西部地區(qū),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一些農村,貧富差距日趨嚴峻。這種社會現(xiàn)狀導致不少農村父母為了生計,而外出務工,留守兒童逐漸增多,在家庭關愛的缺失和學校教育的忽視下,留守兒童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情況越來越多,它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本篇文章將重點分析當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心理問題? 現(xiàn)狀分析?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036
現(xiàn)階段,不少農村父母出于多種原因,選擇了外出務工,給孩子謀取更好的物質生活,殊不知這種方式導致了孩子精神教育的缺失,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如自卑心理強烈,自信心不足,人際交往存在很大的障礙等。且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有愈演愈烈之勢,在貧富差距日漸增大的背景下,父母外出務工的現(xiàn)狀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改善,因此,要依靠教師和同學的關愛,即學校教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保證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留守兒童,一般是指父母都不在身旁或是只有一人在家生活的孩子,即家庭教育的缺失,這種現(xiàn)狀導致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問題找不到人傾訴,做的事情得不到理解,長期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心理問題自然不斷加重。
(一)隔代教育嚴重
一般而言,留守兒童都是家里老人代為照看,隔代教育嚴重,不少老人的思想觀念陳舊,比如,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低,觀念保守,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長期處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留守兒童的思想觀念也會受到影響,導致他們很難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常常表現(xiàn)出性格孤僻,人際交往困難等癥狀。再者,不少老人忙于農活,很難有多余的精力來照管孩子,物質生活都難以滿足,更不要說是對孩子的精神開導了。且很少有留守兒童愿意將心中所想與外公外婆,或是爺爺奶奶交流,問題長久得不到解決,心理就很難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父母難以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
大多數(shù)的留守兒童,父母都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務工,他們一般只有過年回家一趟,很難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雖然父母想把孩子帶在身旁,到大城市里去接受教育,但是由于戶口、經(jīng)濟等原因,造成了分隔兩地的局面。都說“農村的孩子早當家”,他們在學?;蚴峭馊四抢锸芰宋?,為了不讓家里老人擔心,很少會找他們傾訴,此時,父母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卻由于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父母不在身旁,難以對孩子起到開導的作用,沒有了父母這個堅強的后盾,久而久之,留守兒童就可能對人際交往形成恐懼心理,這不僅會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對學習同樣是極為不利的。
(三)來自社會的影響
不少留守兒童存在習慣不良,品格低下等問題,這也是因為缺乏家庭管教,給了孩子更多接觸社會上行為不端人的機會,身邊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兒童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留守兒童心理還不太成熟的年齡,難以辨別對錯,在他們看來,抽煙喝酒打架都是日常中的一件小事,長久發(fā)展下去,可能走入違法犯罪的歧途。這就是受到了來自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導致留守兒童形成了畸形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孩子往后的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四)學校教育的忽視
學校教育的忽視同樣是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來自教師的忽視。不少留守兒童普遍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成績不好,教師一般都比較偏愛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造成了對留守兒童的忽視,這種教學現(xiàn)狀會不斷加重學生的自卑心理,對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陷入惡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留守兒童由于缺乏了父母的關愛和教導,導致他們與正常孩子的思想觀念存在差異,溝通交流存在問題。另外,留守兒童還會受到來自其他學生的嘲笑和歧視,更會打擊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心理問題愈加嚴重。
二、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分析
(一)自卑心理嚴重,自信心不強
從目前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分析,他們主要是表現(xiàn)為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由于父母外出工作,許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爺爺奶奶撫養(yǎng)的,而大多孩子的爺爺奶奶為了家里的生計,都是在家里務農或者從事勞動工作,生活都是相對拮據(jù)的。與城里的孩子比起來,在經(jīng)濟上就會有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xiàn)為吃、穿用度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留守兒童心理上有個對比,形成強烈的落差,從而產生不如他人的自卑心理。由于隔代教育,爺爺奶奶輩兒的年代觀念是不一樣的,要求本分老實,也導致孩子大多比較內向,放不開,極度缺乏自信心。
(二)人際交往存在障礙
對大多數(shù)的留守兒童來說,由于自卑心理,不自信因素的存在,他們也非常抵觸與他人交往,即人際交往存在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做任何事都喜歡獨自一個人,有問題也不會向他人求助,不喜歡麻煩別人,對他人的幫助也不知道怎么去表達感謝等,導致他們孤僻性格的養(yǎng)成,對孩子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三、針對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信心,擺脫自卑心理
根據(jù)農村留守學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教師對這部分學生就要投入更多的關注,并循序漸進的引導,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擺脫自卑心理。教師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多鼓勵學生放開自己,表現(xiàn)自己,不管對錯與否,能夠邁出第一步,都是最棒的。比如說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學生交流談心,最重要的是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這種差距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只是暫時的,而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縮小這種差距。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擺脫自卑心理。
(二)多開展組織活動,有效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要幫助人際交往存在障礙的這部分學生多與他人交流,增進人際交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多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改善留守兒童的人際關系。比如說教師課堂上提出問題,就可以讓小組討論,每個成員都要參與;課后作業(yè)布置上,也考慮需要幾個同學合力一起完成的;在學習中也可以多開展游戲,多給這部分學生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有效提高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總的來說,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學校教育的忽視。對前者來說,就要多在孩子的教育上用心,時刻關注孩子的動向,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對學校來說,就要加強心理方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