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摘? ? 要】課堂教學要從課堂有序性及有效性等多個方面去考量,課堂的有效性指教學效率,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課堂的有效提問,提問是教學課堂的有效核心,本章即從多方面進行主要探討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 有效提問?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088
在新課標改革之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課堂教學效率很難達到理想水平。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教學模式和基礎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合作性、探究性教學方式被更多的應用于教學過程中,隨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基數大,教師在投入課堂教學中時很難把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出現(xiàn)了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進行中發(fā)呆、出神等等現(xiàn)象,學生的個體性和獨立性在課堂教學中十分突發(fā),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沒辦法做到強制學習,當然強制性學習形式也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綜上,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影響著整體課堂的發(fā)展。而影響學生課堂學習狀態(tài)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內容的吸引性等等。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其性格發(fā)展也具有潛在發(fā)展性,而教學內容受學科限制,例如數學課堂中需要學生親自參與計算的內容比較多,而生物課堂中理論化內容比較多等,因此,其中教師可以把控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教學風格也是教師性格的一種體現(xiàn),例如,有的教師性格較為強勢,由此教學過程中把控欲較強,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專制化”,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和教學提問,教師完全成為了課堂上的“演說家”。而有的教師性格猶豫,對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新性變革缺少決心,仍保持著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形式等等。由上述可知,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主要從教師個人出發(fā),而提問是課堂教學有效的核心,教師教學風格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以課堂提問為主要形式的互動。提問使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中學生因為隨機提問會使自己保持在一種學習警戒的狀態(tài)中,以防被教師進行提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分散思維的情況,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提問可能并沒有發(fā)揮出實際應用的效果,也根源于沒有正確把握好有效提問的策略,是教師所提問題無效化,因此針對高中生物教學課堂有效提問提出以下幾方面的研究策略。
一、扎實教學工作,做好教學課堂反思
高中生物教學是高考中的理科重要科目,其包含了必修和選修內容,在應試教育的本質下該科教學工作緊張、時間緊湊,因而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專注研究教學大綱,把握教學重點,從備課、課堂教學、檢測、學習反饋等各方面扎實教學工作。其中備課工作和教學反饋都服務于教學課堂提問,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明確教學進度開展和教學重點內容,從而可以有序安排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提問也才不會偏離教學重點內容,也避免了教學課堂中提問的混亂、無序,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有效提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教學反思,歸納總結當堂課教學課堂中提問的各種問題,分析其有效性,并有針對性地調整自身課堂提問,不斷地積累經驗推動發(fā)展,努力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將教學提問做到更好。
二、課堂教學提問設計合理
課堂教學的提問并不是隨意的,在進行提問前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提問,以此避免教學課堂提問的盲目性,而設計提問需要注意幾個大問題,主要包括提問的內容是不是符合當堂課堂內容的中心、提問是不是在學生可回答的范圍內、課堂教學提問是否對教學的下一步進展具有引導性等等,因此教學提問應該是教師在上課之前進行提前設計然后在課堂實際展開過程中能有效的靈活利用。而課堂教學提問并不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填鴨式教學”向新課標學生為課堂主體轉變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標改革而為了提問而提問,從而教學課堂提問偏向于集體化、單一化,并且過于直觀,缺少思考深度、設計不合理。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不應單純地關注學生的響應程度而提出無效的單一提問。
例如“好不好”、“對不對”等提問,這雖然有利于得到大部分學生的響應,但其提問對于課堂教學目的而言并沒有實際的幫助,不僅僅耗費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也減少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同樣,提問應避免過于“單刀直入”,提問應具有層次性,循序漸進,在明確提問主要目的的基礎上提問分清主次輕重、有的放矢,圍繞課堂教學中心展開,目標明確,具有引導性。例如在高中生物染色體研究一章,通過動植物的不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其中的差異性和相似性,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并且可以針對教學提問的層次性要求對同一問題進行一題多問,幫助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系統(tǒng)整合知識結構,并且發(fā)散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方向進行思考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全面性思維。
三、把握好有效提問的方法
教學過程中的提問要掌握有效提問的方式方法:首先,提問不能干擾主體教學、偏離當堂教學的中心內容,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是將課堂空間和時間更多的給學生的體現(xiàn),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提問越多越好,教學提問不應見縫插針,提問時要明確提問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進入下一步學習或者隨機檢測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等。簡言之,教學提問要做到引導探究,并且教學提問應該是在明確服務當堂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在適當的時機下提出,不能干擾正常教學節(jié)奏。其次,教學過程中,提問要注意提問的針對性和語言表達。提問不能模糊不清、主旨不明,提問時教師應努力向學生表達清晰,所展示出的應是教師的專業(yè)程度和經驗程度。最后,提問要盡量做到最大程度的開放性,不能固化提問答案,答案固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答案開放有利于學生展示個性、發(fā)散思維,同時可以利用“趣味提問”等形式刺激學生興趣,由此引導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回答問題,做到積極思考。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對于教學開展而言是一門大學問,在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有效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該學科的魅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整個學科過程中起推動作用和新舊知識連接紐扣的作用,可以達到引導、質疑、個性發(fā)展和獨立思考、發(fā)散思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