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華
【摘? ? 要】識字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性內(nèi)容之一,不應總是機械枯燥、死記硬背式的強制性學習。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學生剛開始學習,對周圍世界都只有個朦朧的認識,他們更加喜愛探索有趣的事物。那么如何將單一的識字教學同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結(jié)合起來呢?趣味識字教學給小學語文增添了新的詮釋。
【關鍵詞】趣味識字? 小學語文?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49
趣味識字教學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帶著興趣去學習文字,也就是說這個教學方法就是將我們的漢字同現(xiàn)代多樣化教學手段相結(jié)合。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性,教師用興趣去引導他們識字,讓學生在識字中產(chǎn)生對語文的興趣,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產(chǎn)生的良性循環(huán),能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的開展。趣味識字法既滿足了教學的要求,也滿足了小學生對新事物的探索,讓他們釋放天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產(chǎn)生對識字、對語文的樂趣,挖掘?qū)W生們的學習潛能,語文的教學就是在這樣不斷的探索中,重新煥發(fā)活力。將趣味識字貼合于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如下:
一、在生活實際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趣味識字無外乎就是興趣二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學生年齡小的時候,培養(yǎng)興趣更加得容易。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語文不應該只停留于書本的框框條條之中,那些豐富的漢字應該從那些死板的紙張中跳躍出來,來到我們的周圍,同我們的生活相融合。我們平常說話都是一個個漢字的組合,做事也是漢字的動詞化,所以教導小學生識字更應該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例如,走在街道上,身旁的花草樹木可以抓住他們的興趣,進行聯(lián)想教學,像“森”字就可以說是周圍一堆堆的小草重疊起來,帶著肢體語言,描繪出森的形狀,還有桌椅之類的都可以給它們貼上標簽,來讓學生更好地熟悉這些字詞。從生活中將識字進行滲透,讓小學生習慣于識字的存在,再帶著興趣更好地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現(xiàn)代的教育環(huán)境和設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學方式也得到了改善?,F(xiàn)在的白板,多媒體教學設備,翻轉(zhuǎn)課堂等都給了我們教學極大的提升,運用好這些資源,對小學的識字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小學中,學生的認知程度有限,他們更多的是好奇是什么,而不是為什么。小學生的興趣更多在那些新鮮的事物上。相比于以前的黑白式粉筆操作,現(xiàn)在的多媒體投射,豐富的色彩飽和度更大程度上抓住了學生們的興趣,課堂融入程度更高。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識字的時候,每一個漢字背后配上各式的背景,“花”、“草”、“樹”、“云”都鮮活了起來,又比如在講“雷”、“雨”、“風”、“電”的時候,加入適當?shù)谋尘耙魳罚茏寣W生對漢字的理解更形象。當然在課堂中,不能完全依賴于外在手段的幫助,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才是教學的關鍵,只是搭配上現(xiàn)代教學設配,教師的講述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現(xiàn)在的教學不再是單單地照著課本上的漢字一個個的教。從刻板的朗讀記憶聽寫式的教學方式過渡到多樣化的生動課堂,改善教學的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讓教學方式同學生們的興趣相結(jié)合,同學生個人的發(fā)展相連接。達成了教學目的的同時,滋養(yǎng)了學生們的心靈,讓語文學習更好地培養(yǎng)一個人的情操。識字從來不止單單的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立德樹人才是教師應該做的事。趣味教學識字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進行參考:
1.故事聯(lián)想法。在識字的教學中,抓住小學生好奇的特性,愛探索世界的本性讓故事聯(lián)想法更好地幫助他們。在教學時,調(diào)動起學生的觀察、想象、思考的能力,發(fā)掘他們學習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重點觀察漢字的形象特征,結(jié)構(gòu)特點等等,從漢字本身入手,進行聯(lián)想。如在講授“媽”字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個小故事的編寫,如媽媽今天帶我去游泳,媽媽辛苦的工作……之類的聯(lián)想。將識字同造句編寫能力聯(lián)系一起,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2.圖文識字法。看聽說的結(jié)合對識字也有很大的幫助。將枯燥的字形象化生動化,將那些一撇一捺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畫面感,用身臨其境的體驗來帶動小學生們學習。在圖文識字法中,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先將圖片展示出來,不用過多,一兩張圖片就行,在進行一定的提示后,讓學生來猜測。比如“狗”、“花”、“湖”,圖片中發(fā)起提問,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讓他們搜集不同的照片,剪成一張張的畫報,來班級中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升了學生思考的能力,也讓書本同生活相結(jié)合,讓學習同實際相切合。
3.象形式對比記憶法。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光是同音字、形近字、通假字之類的都可以讓我們學習終身。在小學的語文教育中,我們不能過多地追求對漢字的深切體會和感悟,最重要的是識,即認識知道,提升學生對漢字了解的準確度,其中尤以形近字巨多。特別是在剛學習的階段,更是一個容易犯懵弄混的時候。所以對于那種形近字,在教學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分類集中地辨別。像“土”和“王”,“辯”和“辨”、“辮”,“詳”和“樣”,抓住它們的特點觀察分析。
4.唱歌記憶法。漢字的學習在我們慣性的思維中總是枯燥的乏味的,課堂也應該是安靜的,大部分時候是教師在進行教授,課堂中只有偶爾的回應。這樣的學習,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講,根本吸收不了多少。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愛玩的年齡,如果教師配合他們的天性,利用游戲就可以很好地促進教學。在教導漢字的時候,比如“星”,我們朗朗上口的星星歌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學到“朋”、“友”之類的,就可以讓學生吟唱“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讓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
5.猜字謎競賽法。小學生熱愛游戲,熱愛探索,也熱愛和同齡人進行比較。那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平臺,在識字中激發(fā)學生的天性。學生小的時候總是有很強烈的勝負心,每次一說出字謎的時候,無論對錯,總會有學生很積極地進行回答。在挑選簡單易懂的字謎的前提下,開展班內(nèi)的猜字謎活動,通過比賽,加深學生對漢字的了解。像這種“一加一,猜一個字,王”,又或者是“一百減一,猜一個字,白”。用趣味性的游戲增添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記憶也更加深刻。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習的效率也更高。
語文學習不應該只是死記硬背,在教學中,教師的趣味性識字教學只是一種學習的手段,課堂更應該是學生的主體,教師只是輔助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到我想要接受。通過這種多樣化的識字教學方式,誘導出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情懷和情操,從小學開始就促進自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