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位敬
【摘? ? 要】如今,隨著國家對于教育的大力投入,多媒體的應用在全國的中學中基本普及,從而讓信息技術能夠在教學中得到應用,教師需要像熟練使用黑板、粉筆那樣熟練使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工作,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成效。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本人結合教學經(jīng)驗對于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 信息技術?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064
隨著信息網(wǎng)絡的普及,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也成為了教學改革中的風向標,一線教育工作者一致看好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自然不能缺席,教師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既能夠幫助自身快速地設計教學方案,還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物理基本規(guī)律的探索,增強學生對于基本物理原理的認識和理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能夠讓物理教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達到了提高教學成果的目的。
一、充分使用信息技術,高效備課,制作教學課件
電腦網(wǎng)絡的普及,讓物理教師能夠在課余時間通過網(wǎng)絡的形式觀看其他優(yōu)秀教師對于相關知識的講解,查閱最新的相關知識,閱讀最新的社科報刊、相關論文和文獻,讓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入新元素,將課本知識和時事熱點發(fā)現(xiàn)相結合,這樣既契合信息時代學生的心理,又能夠讓枯燥無味的基礎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豐富有趣,進而營造出積極活躍的教學氛圍,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物理教學課堂過程中。與此同時,在高中階段,物理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是最貼近信息技術的學科,物理教師應當做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制作并使用網(wǎng)絡教學課件,并且結合教學實際,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下的網(wǎng)絡資源和網(wǎng)絡教學工具,從中選取與物理教學內(nèi)容相對應的資源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課件中。
二、結合實驗內(nèi)容,以視頻、模擬的形式展現(xiàn)實驗
物理的理論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物理實驗的教學和演示是高中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以往的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硬件條件不支持,或者一些演示難度較大的實驗不能夠為學生展示,而這部分實驗本身也較為抽象,學生難以正確理解,教師只能通過口述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導致了部分學生只能生硬地記憶教師在實驗教學時的解釋,這樣并沒有達到物理教學的真正目的?,F(xiàn)在,教師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采用多媒體的形式來模擬一些演示難度大、抽象難理解的實驗過程,這樣便可以彌補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缺乏硬件的不足,進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來為學生進行演示,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操作進行初步學習,由于實驗器材本身的一些限制,蠟燭所成的像并不能像課本中描述的那樣隨著物距的變化而顯著變化,實驗現(xiàn)象并不明顯,導致了學生對于成像的特點難以理解,甚至會有一些疑惑。而通過采用多媒體技術來模擬凸透鏡成像的試驗時,便可以演示物距大幅度移動,從小于焦距的位置移動到無窮遠的過程中,凸透鏡的所成像有了明顯的變化。整個演示過程,不僅花費時間少,還直觀明了地為學生展示了物距、像距和蠟燭所成像的變化,讓學生對于該實驗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和理解。由此便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教師通過有機地將物理實驗演示過程和多媒體模擬軟件相結合,便可以不受限于物理實驗器材的限制,讓學生清晰明了地觀察到真正的物理實驗現(xiàn)象,讓物理實驗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還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物理規(guī)律,提高學生對于科學現(xiàn)象的認識。
三、結合實驗內(nèi)容,促使學生自主探討實驗
在物理實驗中,電學實驗是物理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涉及到電路的接入,學校擔心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或教師出現(xiàn)意外和造成實驗儀器價格的損壞,因此,中學階段的物理實驗室對于學生有很多限制。加之學校內(nèi)電路實驗器材和場地有限,難以容納一個班級的學生參與實驗,讓物理教師實驗教學工作難以開展,并且由于器材老化等原因,參與實驗的學生也往往得不到與實驗教材相對應的實驗結果,反而與理論結果相差甚遠。而物理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使用一些公開分享的電學實驗模擬系統(tǒng),讓學生在網(wǎng)絡上的虛擬實驗室進行實驗,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在電學實驗講解過程中,教師往往一再強調(diào)電流表的正負極不能夠反接、測量電壓時要選取合適量程的電壓表以及使用電源時不能夠讓電源短路等,但是學生只能死板地聽取教師的口述教學,而不能親手驗證究竟會不會發(fā)生不好的結果,種種實驗規(guī)定便扼殺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而部分“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一旦嘗試了以上操作,輕則損壞實驗儀器,重則造成安全事故,然而教師應當明白這一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往往是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使用實驗模擬系統(tǒng)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展開探索性的實驗,無論學生做出什么樣的操作都只是讓系統(tǒng)重置而不會造成實質(zhì)性的損傷,這樣便保護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不被打擊,還能夠讓學生自主完成很多由于實驗教學硬件缺失而取消的實驗。
四、整合網(wǎng)絡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如今網(wǎng)絡上有大量針對物理現(xiàn)象所制作的科普類視頻,教師可以通過在業(yè)余時間瀏覽下載部分和教學相關的優(yōu)秀課件、資源,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充分整合資源,再經(jīng)過進一步加工進而設計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件。例如:教師在進行關于慣性現(xiàn)象的教學時,可以先提出問題:一架轟炸機在勻速直線飛行過程中每隔1s投放一顆炸彈,飛機上的人和地上的人看到的炸彈軌跡是一樣嗎?如果不是一樣那么分別是什么樣?提問后讓學生們自行討論兩分鐘,然后選取觀點不同的學生來對各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最后教師再通過視頻分比展示兩個視角所觀察到的炸彈飛行軌跡。由于慣性的原因,炸彈的水平速度和飛機一致,因此飛機上的人只能看到最上面的一個炸彈(炸彈群成線狀),而地面上的人看到的炸彈是成拋物線狀的。這樣的教學課堂,學生很容易就能夠接受并參與進來,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物理教師要順應時代,努力將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關注網(wǎng)絡上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科普類視頻和最新的科研成果,爭取與學生產(chǎn)生共同語言,并且還要整合網(wǎng)絡資源,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習慣,制定出切合班級情況的教學方案,通過一些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物理教學課堂中,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