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芳
【摘? ? 要】小學數學作為數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必須緊密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且聯系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靈活運用?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024
按照教學論的觀點,教學方法是同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心理特點、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密切聯系著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必須緊密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且聯系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改變傳統(tǒng)的單純傳授知識的方法,而更注意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由于教學目的的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為此陸續(xù)出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發(fā)現法、探索問題法、研討法、獨立作業(yè)法等。有些教育心理學家還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做了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探索發(fā)現式的學習對啟發(fā)思維、促進學習的遷移很有好處。由于這些方法更多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不同程度地學到獲得知識的方法,就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從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幾年來,我國有不少教師明確地認識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在教學方法上做了相應的改革,注意采用富啟發(fā)性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教師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缺乏明確的認識,還不善于運用促進智力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還采用著注入式,教學生死記硬背一些術語、公式。這種情況亟待改變。但另一方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要發(fā)展學生智力,對講解法也不能一概排斥,可以少用單純的講解法,多與其他方法如演示、問答、練習等方法配合著使用,講解時注意提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以便使小學生既獲得明確的數學概念,又發(fā)展了智力。
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強調多種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套模式?,F代教學論有了較大的改變。由于教學方法日益增多,對教學方法的本質研究日益深入,教育家越來越認識到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如蘇聯巴班斯基就指出,不存在“教學法上的‘百寶箱’”。美國教學法工作者富蘭克爾也說,“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把某種教學方法絕對化,也不符合唯物辯證法關于具體事物具體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這一原則。因此現代教學論趨向于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選用不同的方法,并把幾種教學方法配合起來使用。
我們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有些是符合現代教學論觀點的。如有些同志提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強調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經驗的教師即使教同一年級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也有的同志與上述原則相反,想搞一個普遍適用的教學方法,也有的同志想推廣某一個教學方法或某一個課堂教學結構于各個年級,使每一節(jié)課都按照同樣的模式進行教學,這種做法不符合唯物辯證法,還容易束縛教師的手腳,限制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差異
幾個世紀以來,廣泛使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一直是班級教學制。它的特點是拉平取齊、整齊劃一,其優(yōu)點是一個教師同時可以教較多的學生,缺點是不能適應個別差異。特別是教學目的有了改變,強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班級教學制的缺點愈來愈顯得突出。若干年來曾提出不少批評,甚至有人要取消班級教學制。但是根據各種試驗的結果,趨向于把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既能面向全體,也能注意到個別差異。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注意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也還有很多教師不注意適應不同程度的需要,而采取“一刀切”,也有些教師在課上注意提問較好的學生,而對較差的學生輔導不夠。我們要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在小學給每個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很需要盡快改進教學組織形式,總結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的教師的經驗。如何提供不同的作業(yè),供教師選用,也值得研究。
四、實現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近年來,由于系統(tǒng)論、信息論和控制論引入教學論的研究,有人把教學過程看作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一個信息傳輸和交換的系統(tǒng),研究對教學過程進行最佳控制,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蘇聯巴班斯基就是一個代表。他提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基本標準,第一是效果,第二是時間。他強調花費較少的時間、精力以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為此,在教學任務、教學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進度、家庭作業(yè)都要實行最佳的、合理的選擇。他把這看作對現代課堂教學的最重要要求之一。
近幾年在我國已有一些小學數學教師開始注意提高教學效率問題。如有的教師提出“向40分鐘要質量”,“充分利用每一分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有少數教師提出要制定最佳教案。但是總的來看,這方面改革的經驗還不多,有待進一步加強。例如,第一,如何確定目的要求,突出重點,把有限的教學時間用在刀刃上;第二,如何充分估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潛力,盡量在已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類推,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能力,又節(jié)省時間;第三,如何根據目的要求、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基礎恰當地確定作業(yè)的質和量,做到有針對性;第四,如何盡量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各種活動和練習;第五,如何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和檢查,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教學反饋信息的作用,及時調控教學過程,以便以最合適的方式和速度進行有效的教學;第六,如何根據所教的課題和學生從不同教案的比較中選擇最佳教案,避免教學中搬用參考資料上的教案等。這些問題都值得很好研究,總結經驗。
越來越多的實踐說明,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除了改革教材外,還必須相應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要做好這項工作,先必須學習,要以辯證唯物論作為基本的指導思想,從現代教學論的觀點搞清楚改革的方向,聯系我們教學中的主要問題,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試驗和總結經驗,我們就能夠較快地把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工作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趙宏麗,邵麗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J].亞太教育,2016,01:22.
[2]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79-180.萬方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