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瑤
【摘? ?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對于語文教學的效果更加看重其融合性與復合型。閱讀,綜合考察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寫作手法以及文章分析能力;寫作,綜合考察了學生語文思維、語言的運用以及語文基礎知識與寫作手法的實踐能力。閱讀和寫作兩種教學手法在教學與考察的內容有所交叉,小學語文教師將二者進行融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教學的效果。故此,本文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作文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42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類的學科,閱讀教學考察的是分析文章的能力,而寫作教學考察的是自我創(chuàng)造文章的應用能力??梢哉f閱讀教學是寫作教學的基礎,寫作教學是閱讀教學應用的高級階段。這也進一步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各項綜合能力的提高[1]。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還有利于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小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和深邃,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較強,小學生這一階段形成的閱讀習慣對于其未來整體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奠定作用。
一、在閱讀教學中夯實寫作基礎
(一)寫作的素材積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要注重二者的關聯(lián)性,并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從而夯實小學生的寫作基礎。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2]。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的教學閱讀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分析??梢园l(fā)現“下雪啦,下雪啦”運用了重復的寫作手法,讓小學生理解重復寫作手法可以起到增強氣勢的作用;在“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這一句中,可以看到將動物的腳印比喻成了“竹葉”、“梅花”,更加生動形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分析閱讀文章的內容,讓學生進行造句,從而實現語文基礎知識的有效內化,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準備優(yōu)美詞句本,將其進行摘抄與背誦,從而幫助學生寫作積累。
(二)自主能動性的發(fā)揮
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閱讀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由被動化為主動,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可以說當小學生分析閱讀文章的感情以及寫作目的時,也是為其寫作中的語文思維培養(yǎng)做好準備,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大膽鼓勵學生將自己真實感受以及理解大膽的說出,從而實現語文思維培養(yǎng)的真正內化[3]。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的這一課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了解鄧小平爺爺的情況;了解植樹節(jié)的來歷。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思維。
二、在寫作教學中強化閱讀應用能力
(一)通過模仿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更加依賴于感官的直接認知與反復的實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閱讀的文章進行仿寫。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仿寫時,可以從模仿的詞匯與模仿的句式結構兩方面進行,從而讓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當中涉及到的優(yōu)美詞匯的具體用法[4]。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部編版小學語文)這一課的閱讀教學完成后,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文章的故事內容進行復述,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之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續(xù)寫,讓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到媽媽以后又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小學語文教師利用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新創(chuàng)寫作,體現了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關聯(lián)性,可以快速檢驗學生閱讀能力的掌握情況,從而實現小學生自護創(chuàng)新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自主創(chuàng)新進行寫作
寫作教學是檢驗閱讀教學成果的最佳方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開展多個寫作主題,讓學生多寫、多練,才能將語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有效內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時,要注意寫作的內容以及題材與閱讀教學中文章的契合性,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5]。例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部編版小學語文)的這一課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為什么老屋總也不倒?老屋又象征著什么?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思維。
(三)寫作促進閱讀再積累
寫作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寫作可以促進閱讀的再積累,寫作構思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同樣效果。所謂閱讀與寫作相融合,就是學生通過寫作,能夠把閱讀中學習到的東西加以個性化的理解進行文學加工。只有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才會感到閱讀的重要性,他們會更愿意積極主動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量。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方式越來越多,這些閱讀資源為學生的寫作注入活力,令小學生提筆過程中不再心中無物。而寫作促進閱讀再積累的含義,即為學生通過不斷地寫作來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寫作還可以幫助學生的閱讀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閱讀和寫作的相輔相成關系,學生通過寫作可以體會到閱讀帶來的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無論是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方式都是相輔相成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將二者進行融合,需要注重二者在教學內容上的關聯(lián)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以及探究,從而實現自主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田進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淺探[J].人文之友,2018(21):262.
[2]劉樹娣.提高教學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效率[J].師道·教研,2017,(12):119.
[3]楊慧.加大課外閱讀量,提高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10):23.
[4]謝錦霞,石勇.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資源促進小學中年段作文教學初探[J].少男少女,2018(30):19-20.
[5]李園園.巧借繪本趣味課堂——試析如何將小學語文習作與繪本教學融合發(fā)展[J].雙語學習(烏魯木齊),2018(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