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方貴
【摘? ? 要】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們在課堂中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可以增大課堂教學容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到更多的知識,閱讀更多經(jīng)典的文章。群文閱讀構建了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橋梁。
【關鍵詞】群文閱讀? 小學生? 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79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簡稱,是近幾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是一種由單一文本的閱讀教學走向多文本的閱讀教學策略。我們理解的群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就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之后,根據(jù)一定的主題來選擇一類文章進行閱讀的方式。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看完自己喜歡的書,這樣就能持續(xù)地以濃厚的興趣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這里與大家分享工作中的幾點做法。
一、基于教材,組建多樣文本
群文閱讀教學應該以教材為主要內(nèi)容進行文本組合,實現(xiàn)教材與課外文本的雙向聯(lián)動。教材是由專家組根據(jù)國家的教育目標、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學科課程標準進行編寫的,是有其內(nèi)在邏輯意義的,選編的文本也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作品。我們做群文閱讀不是要摒棄或回避這些經(jīng)典,“另起爐灶”。教材選編的文章固然經(jīng)典,但是其文本量較少,況且有些文章與學生生活遙遠,學生難以體會其中的深意,因而特別需要加入一些新的“血液”、加入時代元素和與學生生活相近的幫助學生理解、運用。
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文本選擇時,應該挖掘教材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將其中的重點、難點酌情作為議題對其進行群文閱讀,通過多文本的閱讀,通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比較、整合,使其將重點厘清,難點弄懂。例如在《去年的樹》這一課的教學時,以作者新美南吉為中心組建文本,以體會同一個作家的不同風格為議題,選取了新美南吉的課外的不同風格的童話,讓學生明白一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是多變的,將多篇風格迥異的童話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通過學生的閱讀、對比,實現(xiàn)了學生的建構。此外,課外的文本應該是多種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章,還應該包含視頻、音頻、圖片、符號等,通過這些生活中更常見的文本形式,培養(yǎng)學生在不連續(xù)文本和“碎片化”時代里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基于議題,逐步組建文本
組建有效且結構性強的文本,是學生能否進行有效自我建構的關鍵。組建有效文本至少應該包含以下三個步驟:
首先,找準議題,網(wǎng)羅文本。教師在確定議題之后,要動用多方面的資源和手段,盡可能多占有文本??梢詮南嗤挛?、相同作者、不同觀點、同題不同體、同體不同裁或者同一本書等方面進行整合,這是文本組合的初級階段。
其次,聚焦一點,篩選文本。群文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他們自讀自悟、小組交流、自我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建構的,因此,在篩選文本的時候要注意聚焦議題,聚焦于一點,以最突出的特點為點,對文本進行篩選。我們以讓學生學習體會作者的動作描寫為例,基于相同事物“白鵝”的描寫,選取《白鵝》和《白公鵝》兩篇文章,通過文本間不同語言風格、敘述語氣以及相同事物,讓學生通過對比來學習其寫法。
最后,研讀深究,確定文本。在進一步篩選之后,教師要更加深入的研讀課標、研究學生,進一步確定文本。群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增加閱讀數(shù)量,更是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其中有效整合群文尤為關鍵。群文閱讀教學的選文是一步步篩選、縮小范圍直至確定的過程,這一過程對教師自身文學素質和閱讀素養(yǎng)以及教學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教師不斷學習、不停閱讀才能實現(xiàn)。只有實現(xiàn)了有效整合文本資源,才能使群文閱讀教學實現(xiàn)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的目的,才能使群文閱讀教學不流于形式。
此外,群文教學中還要注重對小學生自主能力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主動發(fā)現(xiàn)知識和探究問題能力兩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閱讀、思考的方式方法和能力給予重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和合作探究能力。
《新課標》一直強調(diào),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群文閱讀更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和建構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主體性提升了,主動、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才能實現(xiàn)。為此,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創(chuàng)設民主而協(xié)調(diào)的師生關系。只有教師和學生親如朋友,學生才會對教師敞開心扉,在課堂上才會積極參與進來,因為此時,學生不是把教師當成長輩去敬畏,而是當作一起學習進步的朋友去親近,學生才能會樂于思考、敢于表達;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課堂,使其獲得體驗,尤其是成功的體驗。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中要給孩子思考和鍛煉的空間,以鼓勵和激勵為主要的方式,不可過分刁難和批評學生,不管學生回答出怎樣千奇百怪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對其進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實現(xiàn)了,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去思考和探究他感興趣或不太懂的內(nèi)容了。群文閱讀的價值也自然就體現(xiàn)出來了。
參考文獻
[1]張少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
[2]張彪.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書育人.2016(10).
[3]丁艷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探討[J].求知導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