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華
摘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已經成了高中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信息教育情況來看,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需要對此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促進高中信息教育的發(fā)展和完善。
關鍵詞:高中信息教育;問題;分析;應對策略
高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知識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在傳統(tǒng)的高中信息課程教學中,老師沒有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很難讓他們對教學過程有清晰的把控。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們能夠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效果。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育還存在的問題
1.教學的持續(xù)性很難得到保障
高中信息技術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串聯(lián)性,若是能夠充分的利用這一特點,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率。然而。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教學老師并沒有對信息技術的基本教學內容進行仔細研究,以至于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很難讓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內容形成一個整體,進而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個循環(huán)的機械化學習過程。學生只是按照老師教的零碎化知識學習,讓他們只能掌握到知識的皮毛,不能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思維理念。
2.信息技術知識點較為分散
到現(xiàn)在為止,學校對信息技術的考察仍是以考試為主,這就意味著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總結。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學老師對教學知識點把握不清晰的問題。所以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要在未來的教學中提升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們注重追求教學的“有效性”,從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fā),全面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
3.信息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老師沒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的,所制定的教學方法脫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沒有得到保障。還有就是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不佳,這就直接讓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很難得到提升。所以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仍然存在著對信息技術教育針對性不強的問題。
二、針對信息技術教育問題而提出的具體解決策略
1.鍛煉學生對計算機的實踐應用能力
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進行研究和總結。然后針對信息技術的知識零散、需要的操作能力較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培養(yǎng)出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把各個知識點和實際需要的操作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計算機進行實際操作,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2.鼓勵學生學會自主思維
在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完成課本上的信息知識,而是活化他們的自主思維,形成獨特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學生在進行信息技術學習時進行模擬訓練,并在訓練中形成一個學習信息技術的良好循環(huán),以此來活化學生的學習思維,最終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幫助學生去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讓他們形成一個獨特的思維理念,找出信息技術學習背后的自然規(guī)律,并靈活的運用自己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啟發(fā)他們的信息技術思維,以此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說,在“郵箱注冊”這堂課的學習中,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論證是個非常關鍵的教學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在“郵箱注冊”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自己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郵箱注冊路徑,讓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自己一步步去完成郵箱的注冊,并在老師的指導之下,不斷完善自己的信息技術思維,以此來提升信息技術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效果。
3.選擇一種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
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可以在結合高中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合理的對技術知識進行多樣化、多元化處理。比如說在“繪圖”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將這堂課所涉及到的圖片進行一個擴展,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根本教學目的就是在于考察學生能否真正的了解到信息技術學習的真實含義。通過對信息技術知識點的研究,我們不難看出,絕大多數的信息知識都和實際運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只要結合相應的實踐教學,就能夠將知識充分的傳授給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將比較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轉換為清晰的知識,讓學生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中,充分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帶來的樂趣,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
4.教學內容要和各階段銜接好
教學內容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首先要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是邁向現(xiàn)代社會必須要掌握的工具。在教學內容上,首先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研究的問題找到信息源,其次就是讓他們學會如何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將“虛假”信息剔除,然會老師要給學生講解一些常見的信息技術模型和各個參數的實際意義,利用模型讓學生腦海里產生一個清晰的概念,最后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傳遞、發(fā)布信息的技巧,讓他們參與到信息活動中。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 ”的方式,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傳授信息技術,而不是簡單的講解一種軟件的應用。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必須要用到計算機來收集信息制造圖表等,然而這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而是讓計算機來解決一些智能問題。
三、總結
通過上面的論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特點、深刻把握好教學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出發(fā),總結出一套高效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有效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亮.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01):168.
[2]楊小東.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39):339-340.
[3]張若南.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08):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