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佳
(成都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成都 611731)
近年來,高職院校不斷擴招,而高中生源卻在大量減少。在一般二本院校尚不足以入學生法眼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更加堪虞,生源總體質量也呈逐年下降趨勢。在上述背景下,同一學校相同班級的學生,入校分數相差很大,兼且學生之間的智力區(qū)別和興趣差異,將他們集中在一起上課,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探索適合校情、學情的新型教學方法,成為很多英語教師的使命。分層教學作為一種舶來品,在中國學校教育中已經實踐了30 多年。該教學方法考慮了學生自身的學習因素和個人因素,要求教師教學過程中區(qū)分差異、 適性施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果、促進教育公平。
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適當的發(fā)展,讓每個公民都能成為企業(yè)需要的人才。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而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貧乏。90 后、00 后獨生子女,生活在父母親人的溺愛里,學習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養(yǎng)成了獨特的個性和自我的性格。人與人的個體差異是與生俱來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目標已經成為職業(yè)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當此情形,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必須改變,探索適合新時代高職教學的智慧之策。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不同起點的學生各得其所。
春秋時期的教育家孔子主張,教書育人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倡導,一切學習的安排“都要適合學生的自身條件”。自古至今,從中到外,無數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培養(yǎng)人才這件事上,都遵循顧及受眾個體差異、提倡差別化對待的理念。這些觀點說明,教學內容的安排首先要分析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教學過程的實施要基于分層而制的原則,教學效果的考核要貫徹教與學的全過程。
中國的高職院校有1400 所左右,從國家示范、國家骨干等優(yōu)秀高等職業(yè)院校,到普通高職、民辦高職,錄取分數線高的學校超過本科線,低的學校僅140 分左右(滿分750),學生的學習基礎差距很大。如果強行將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紀律差距很大的學生放在一起,照顧差生就很難再顧及學有余力的學生,照顧優(yōu)等生就會讓學習本來就差的同學雪上加霜,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需要不斷的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認真聽講,要隨時中斷教學、維持課堂紀律以應付學校的教學督查,要把極其簡單、基礎的知識重復之后再重復。幾乎所有老師都認同職校學生難教、職教老師難當,因此,教學改革和分層教學成為職校教師的不得不為之事。
相比傳統(tǒng)的集中講授教學,分層教學是一種比較小眾的新方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優(yōu)勢所在,但也不是全無短處。在查閱資料并全面分析分層教學全過程的基礎上,概括出此方法的利弊如表1所示。
當然,分層教學的優(yōu)缺點遠不止上表所列的那些。對現代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來講,效果提高一點點,就需要教師付出非同尋常的努力。因此,既然分層教學有不少優(yōu)點,那么,有條件的學校不妨一試。
分層教學在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都有過不少實踐。影響比較大的有楊文堯的《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分層教學的幾種嘗試》、黃曉穎的《國外分層教學的歷史發(fā)展》、王先榮的《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實驗研究》、陳丹萍的《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的研究》、賈紅瑜的《因材施教的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實踐》、費兆彩的《論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等。通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高職“大學英語”課程分層教學的實踐路徑和典型模式。
學情分析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 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是分層教學的依據。學情分析包括對學校情況、學生情況的分析。學校情況包括語音室等教學設備、英語教師水平、信息化教學條件及其他教輔資源。學生情況主要包括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英語基礎。將學校和學生的調研數據匯總,得出校情和學情分析結論,從而確定學生的分層原則和課程的分層教學方案。
表1 分層教學的利弊歸納表
班級分層要考慮教學時長、教學安排、師資隊伍、教學設施、教學成本、課表編制等因素。分層時,任課教師要考慮學生高中英語的學習情況,也要考量學生的課堂表現、組織紀律性、學習積極性等,合理設置分層指標和權重配比,科學劃分層次和學生人數。以150 人的學生群體為例,按照A、B、C 三個層次來分的話,A層約占總人數的4/9,主要篩選智力良好,基礎扎實、語法尚可、閱讀速度快、學習態(tài)度積極、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生。B 層約占總人數的3/9,主要篩選智力一般,拼讀單詞尚可、學習基礎一般,態(tài)度一般、自律可控的學生。C 層約占總人數的2/9,主要篩選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均較差的學生。對于綜合基礎好的學生,班級人數多一些,教學內容難一些;對于各方面都比較差的學生,班級人數少一些,教學內容簡單些。
通常來說,教學目標來源于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學內容取自于課程標準。但是,無論人才培養(yǎng)方案還是課程標準,都是規(guī)定嚴格的條條框框,與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動態(tài)要求不一定匹配。為此,教師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學生現有學習積累的基礎上評價分層,并分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對應的教學目標,為他們規(guī)劃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與之相對應,教師需要分別準備多套不同的教學資料,選擇形式靈活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組織有效,讓學生學習輕松愉悅。
分層考核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障,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設計不同的平時作業(yè)、評分標準和評價辦法,讓考核評價更有針對性。為了盡可能以不同的標準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試卷的編制應同時滿足3 個層次學生的考核需求。其中基本題占70 分,提高題占20 分,拓展題10 分。為了結果公平,分層評價應采用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雙元評價模式,將平時考勤、課堂表現、作業(yè)情況和期末考試等全部納入考核評價范疇。
分層走班教學在高?!案叩葦祵W”“大學英語”等公共基礎課程中實踐已久,采用這種形式的教學,拉近了群體學習水平,統(tǒng)一了課程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針對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競爭意識。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還存在教學安排復雜、教師工作量增大、課程考核評價標準難以統(tǒng)一、對差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擾等問題,分層教學依然是教學改革的必由趨勢。
無論是職業(yè)教育還是其他形式的教育,其基本功能都是鼓勵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差異性和聯(lián)系性相伴共存,個性化和特性化趨勢明顯。在學校教育中,分層教學方法符合教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適性發(fā)展哲學原理和學生學習真實意愿。在高職“大學英語”課程中,結合學校因素和學生因素,采用分層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