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瀟菡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被運用到了教學之中,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初中數學是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源于生活有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可靈活的運用生活化教學,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在熟悉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本文就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數學;應用策略
引言:
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但是卻又遠遠高于生活,可謂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問題上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必須要充分生活化,最大程度上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能準確高效的應用在解決實際間題上,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初中數學生活化,不僅讓學生對數學知識中一些邏輯抽象的難點理解更透徹,還能在無形中加深鞏固學生的數學記憶,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逐漸加大生活化教學的推進力度。
一、生活化教學法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知識相對來說較為抽象,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學生學習起來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同時,教師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缺乏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生活化教學則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的生活問題,這樣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1]。
2、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教師對學生沒有深入的了解,不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從而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而生活化教學則充分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更好的做到學以致用,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在情景教學中,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構建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從而能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2]。
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廣,而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這就需要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時,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3]。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一課時,許多學生在腦海中無法形成對三角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轉等之后的圖形形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搜集生活中舊報紙、廢棄紙箱等進行全等三角形的制作,課上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逐步發(fā)現全等三角形在平移、旋轉、翻折等操作之后的圖形形狀,并對其產生概念,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物品認識、熟悉全等三角形,便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
2、聯系生活實際,提煉數學知識
數學是一切時間和空間的集合,學好數學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如果不能將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只是刻板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那么學生學習會更加吃力,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聯系生活實際,提煉數學知識不失為生活化教學的另一重要策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與孩子們玩游戲的方式,聯系生活實際。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玩“雞兔同籠”的游戲,分別讓10個學生扮演小雞,8個同學扮演兔子,剩下一部分同學可以來解題。教師可以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2只雞和3只兔子共有多少只腳?”或“雞的腳有多少?兔子的腳有多少?”……同樣是數學問題,將其聯系生活實際,教師適當地增減條件都會使數學問題更加形象具體,從而學生學起來也就更加容易。所以,要學好數學并不是一味地將數學公式或者理論直接教給學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提煉數學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加生活化,也讓數學教學更加精彩[4]。
3、實踐教學,提升數學應用能力
實踐教學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又一有效教學方法,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因為過于偏重于理論教學所以學生才會失去學習興趣,因為學生認為數學失去了可操作性和可應用性,所以覺得學習數學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幫助也沒有影響。那么現在,我們提倡在數學教學中穿插實踐教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真正意義,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教學的難度,還能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具備操作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立足生活來展開思考和設計,由于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因此,他們所接觸的、所看到的、印象深刻的東西都不一樣。同樣,老師先教會學生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概念,然后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發(fā)現和尋找盡可能多的“軸對稱圖形”然后回到課堂上向同學和老師展示。
4、進行作業(yè)布置時適當的體現日常生活
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時,必須要使得作業(yè)可以很好的體現出生活,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并且認識生活,并且在認識生活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并且學習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該注重生活化作業(yè)與理論知識的比例,保證這兩種作業(yè)的合理比例。另外,對于課本中的作業(yè),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在做題的過程中聯系實際,并且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結語:
綜上所言,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能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的滿足了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地開展生活化教學,從而實現“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參考文獻
[1]石殯琿.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精彩[J].學周刊,2017(34):108-109
[2]歐陽加亮.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加精彩[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6):85
[3]吳瓊.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加精彩田才智,2016(13):164
[4]肖婭.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加精彩[J].學周刊,2016(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