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龍習俗來源于民間,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習俗。舞龍習俗源自于古代一種祭祀當中的舞蹈,和圖騰崇拜、神靈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等等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舞龍舞獅屬于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文化活動,特別是如今在國內外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探討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內涵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能夠切實地保障舞龍舞獅國際傳播的過程中處理好西方和東方關系,處理好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本文主要是關于文化符號比較視角下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的研究,以供相關專業(yè)人士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文化符號;比較視角;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89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10-115-01
農耕文化的背景之下,產生了對獅子和龍的崇拜,逐步形成了傳統(tǒng)的龍獅文化,并且在民間逐漸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舞龍舞獅活動,舞龍舞獅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再現(xiàn)。國際化傳播過程當中,舞龍舞獅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形象,舞龍舞獅活動在傳播過程當中,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跨文化的問題,舞龍舞獅是在東方文化的土壤當中產生的,由于東方和西方文化本身就存在著極為顯著的差異性,特別是不同文化表象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差異性極大,這對于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造成一定阻礙。另外,目前學術界對于我國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資料研究主要集中在現(xiàn)場分析和具體策略層面,但是,從文化視角對于舞龍舞獅運動國際化傳播的相關研究還是相對較少。由于東西方的農事文化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所以,僅僅依賴于技術表象難以實現(xiàn)文化的深層次傳播。
1中國文化符號的特征
一般來講,中華民族通常都會將倫理要義融入到客觀事物當中,并且將客觀表象看作是一種精神性內容。事物的客觀表象和其內涵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某些抽象概念具備了形象內涵,例如,古代常見的取象比類就是屬于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方法充分展現(xiàn)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一種看法。通常來講,外部表象往往來源于內部本質,本質的內涵對于表象表達更為徹底,而事物表象往往會是由內部本質而產生的,因此,可以根據(jù)表象來對于內部本質進行觀察和研究,表象主要是用記錄來展現(xiàn)本質,只有掌握本質就不用過度關注外部特征,這樣的方式就顯著說明了我國在對于客觀事物進行認識過程當中比較傾向于采取經(jīng)驗論,在捕捉表象過程當中重視意蘊性,更加注重本質,忽視表象,表象和內涵之間關聯(lián)相對于表象研究更為受到重視。除此之外,客觀事物是意志象征品,充分表達著某種思想情感、抽象概念或者是意見,在對表象進行認識過程當中主要就是將表象凝結成為符號之后達到形而上的層次。
2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的策略
在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的過程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策略,采取多元化的傳播手段,平衡中方與西方文化差異,以及堅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重的傳播思路。
2.1堅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重的傳播思路
在我國存在著大量的民俗民間活動,其中舞龍舞獅活動是不可忽視的一項活動,舞龍舞獅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相反,舞龍舞獅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不斷推陳出新以及新陳代謝。傳統(tǒng)文化背景之下,傳播舞龍舞獅不能夠脫離現(xiàn)代化元素。西方文化較為強勢,但是我國在傳播文化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喪失對文化的自信心,應當在西方現(xiàn)代和中國傳統(tǒng)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對于實現(xiàn)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舞龍舞獅活動在國際化傳播過程當中,要求我國具備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尤其是應當創(chuàng)造較為合適的條件,促使舞龍舞獅等活動可以融入國際舞臺,要以更加寬容、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融入不同文化類型當中,促使自身可以在開放的文化當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2.2平衡中方與西方文化差異
對于任何文化而言,在交流溝通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存在著矛盾沖突,這就需要相互體諒,求同存異,實現(xiàn)相互融合,由于在中西方文化當中,龍獅文化存在著明顯差異性,舞龍舞獅實現(xiàn)國際化傳播必然會遭遇到跨文化問題,如何有效平衡西方文化和中方文化的差異性,這對于國際化傳播舞龍舞獅項目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目前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僅僅只是初級階段,要轉變舞龍舞獅傳播方式,在符合西方受眾的商業(yè)需求過程當中,也不能夠放棄自身文化特點和內涵,要實現(xiàn)不同的傳播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2.3采取多元化的傳播手段
為了促使舞龍舞獅實現(xiàn)國際化傳播,不能夠僅僅只靠單一的方式和手段傳播,而應當在其中運用多種傳播手段,比如,商業(yè)化傳播方式,舞龍舞獅商業(yè)慶典禮儀以及競賽等方式都屬于傳播的方式,通過上述的方式可以促使舞龍舞獅傳播人員在其中獲得一定的經(jīng)濟收益,也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若是舞龍舞獅活動開展順利,會獲得一定收益,反之運行不成功,將會導致虧損。這個過程當中,無論出現(xiàn)任何一種情況都會使舞龍舞獅不能實現(xiàn)良好傳播。在傳播舞龍舞獅項目的過程之中,非商業(yè)化傳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播方式,通過某些公益性文化演出或者是開展舞龍舞獅文化講座等方式,也有利于舞龍舞獅等活動大范圍地傳播開來,提高舞龍舞獅活動影響力。
3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促使舞龍舞獅能夠實現(xiàn)國際化傳播,應當要采取有效策略,采取多元化的傳播手段,平衡中方與西方文化差異,以及堅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重的傳播思路。只有這樣,才能促使舞龍舞獅在國際化傳播的過程之中發(fā)揮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本刊報道.校園舞龍盡顯神韻傳統(tǒng)精粹浸潤育人——“第六屆全國舞龍舞獅進中小學工作研討會”在重慶銅梁舉行[J].中國學校體育.2018(04):18-19.
[2]譚佳玲,張新月.文化軟實力視角下小學開設舞龍舞獅特色課程的可行性研究[J].運動.2018(16):101-102.
[3]王存良.探討培養(yǎng)武術基本功對提升舞龍舞獅教學效果的作用[J].青少年體育.2017(08):47-48+76.
[4]孫作樂.普通高校開展舞龍舞獅運動的可行性研究──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174-175.
[5]薛源.基于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高校體育特色課程構建研究——以舞龍舞獅運動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5(07):87-89.
作者簡介:
張昕(1988.10—),男,貴州師范學院,副教授,舞龍舞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