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琪
摘 要: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和任務,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這一切的關鍵在于我們的廣大黨員干部。黨員優(yōu)良作風和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的培養(yǎng),不僅取決于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監(jiān)督,更重要的是黨員自身的反省和自我約束。在自省和加強自我約束的過程中,黨員必須以身作則,以便有所借鑒。任弼時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黨的優(yōu)良作風。所以今天我們要重溫任弼時的“駱駝精神”,把它作為廣大黨員和干部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精神榜樣!
關鍵詞:任弼時;駱駝精神;現(xiàn)實啟示
雖然任弼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英年早逝,但他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他一生都在倡導和實踐黨的優(yōu)良作風。任弼時一生的工作、對理想的追求被黨和人民樹立為“駱駝精神”?!爸摇薄皩崱薄肮薄罢薄爸恰笔恰榜橊劸瘛钡闹饕猓販厝五鰰r的“駱駝精神”,加強黨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增強黨員干部公仆意識,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意義。
一、任弼時黨建思想的特點
1.把握全局。任弼時同志的黨建思想是在掌握了馬列主義建黨學說理論體系的精髓之后形成的關于黨的建設的全局性指導思想。他的很多論斷,都是站在大局的角度看問題,因而對于整個黨的建設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2.立足實際。任弼時黨建思想都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總結出來的經驗和道理,都是針對當時黨的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的深刻分析。任弼時各個時期黨建思想都充滿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沒有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味道,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問題給予正確的解決。
3.系統(tǒng)性強。任弼時黨建思想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博大精深,極富系統(tǒng)性。以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思想提領,以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的論述為主干,對黨的建設進行了系統(tǒng)而詳實的論述。
二、崇尚革命、堅持真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
1.他志向遠大,信念堅定。任弼時十六歲就參加了革命。在三十年的斗爭過程中,他經歷了大革命時期的殘酷斗爭,參加了長征和抗日戰(zhàn)爭,為在共產國際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思想作出過不懈地努力。無論是在革命處于低潮、斗爭形勢十分嚴峻的時候,也無論是在受到敵人的嚴刑酷打、生命危在旦夕之際,他都始終抱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團結全黨同志一道進行不屈不撓的艱苦斗爭,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奮斗不息。
2.他服從組織,具有堅定的黨性原則。在黨性問題上,任弼時堪稱我黨歷史上一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楷模。在延安整風時期,為了推動在黨內開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加強全體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任弼時撰寫了《關于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為什么要做出增強黨性的決定》、《關于幾個問題的意見》等文章,提出了關于增強黨性、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教育的基本理論觀點。同時,他在實踐中身體力行,表現(xiàn)出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堅強黨性。
3.敢于堅持真理,勇于修正錯誤。敢于堅持真理是一個共產黨員應當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任弼時認為,堅持真理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統(tǒng)一的科學態(tài)度,對違背馬列主義的思想和行為,敢于斗爭;對黨內不正確的思想和傾向,敢于批評,敢于自我批評。任弼時本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態(tài)度,對產生的錯誤承擔了領導責任,同時,也就新省委的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4.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任弼時正是這樣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人民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經常教育身邊的同志: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肩負著革命的重擔,能堅持一百步,就不應該走九十九步。除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任弼時用自己的畢生精力實踐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任弼時同志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去觀察事物,堅持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個黨員干部最懂政治、最講政治、最具有政治覺悟的表現(xiàn)。學習任弼時的這種革命精神,可以使我們不斷加強政治修養(yǎng),增強政治觀念,確保全黨在政治上的高度統(tǒng)一。
三、任弼時“駱駝精神”的現(xiàn)實啟示
1.加強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弼時等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年少時就自愿選擇了共產主義信仰,歷經考驗,矢志不渝。同時,殘酷的階級斗爭及戰(zhàn)爭,將黨內的一些投機分子和信仰不堅定者自動清除出黨,給我們留下的是一支信仰堅定、奉公為民的黨員和干部隊伍。然而,建國后,隨著中國共產黨成為唯一的執(zhí)政黨,隨著國內局勢的逐步穩(wěn)定,一些人將入黨看作是“升官發(fā)財”的捷徑,我們的黨員或黨員干部的隊伍里或多或少都充斥著這樣一些入黨動機不純的投機份子。同時,改革開放的窗口讓富裕國家的生活方式展現(xiàn)在廣大黨員干部面前,于是,禁不住誘惑的人沒有了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拋諸腦后。在這樣的錯誤思想的驅動下,個人主義代替了集體主義、實用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代替了理想追求。黨的一些新一代的黨員干部與他們的父輩或祖輩相比,往往擁有更高的學歷和更廣闊的眼界,然而他們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卻未必有他們的父輩或祖輩那樣堅定。因此,要培養(yǎng)廣大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就必須要加強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黨內一直負責組織工作的領導人,任弼時深知黨員的來源和成分,他非常重視黨內的思想建設。堅持用馬列主義武裝全黨,并堅持用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其它各項建設事業(yè)。延安整風時期,任弼時經常專心致志地攻讀馬列經典著作,并聯(lián)系實際思索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也為了推動大家的學習,他在馬列學院舉辦了一個哲學研討會,研討會每周舉行一次,任弼時每次必到。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堅定信仰,因為領導干部是思想政治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監(jiān)督者,是廣大黨員心中的旗幟和標桿。率先垂范,是一種無言的要求、無聲的號召,能夠對普通黨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把示范帶頭作用體現(xiàn)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是教育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
2.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任弼時在起草《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草案時,征求了多方意見,這其中就包括了王明。任弼時曾多次與毛澤東一起,找王明談話,了解王明對一些歷史問題的看法和觀點。1943年11月,在參加中央高級學習組討論兩條路線期間,受毛澤東的委托,任弼時看望王明及其妻子孟慶樹,做思想工作。任弼時對王明說:要了解毛主席和黨中央對犯錯誤同志的方針,完全是治病救人,是為了黨?,F(xiàn)在提出兩條路線,并不是對王個人過不去,而是對著王所代表的錯誤思想路線,是要把全黨干部、黨員在思想上弄通。并勸王安心靜養(yǎng),如果精神好,能夠想想問題時,就想一想,檢討一下。任弼時真誠溝通,化解矛盾,統(tǒng)一思想,為形成歷史決議的結論奠定了思想認識基礎。在審核七大代表資格時,有污點的人如實交代自己的問題,除了一些其它因素外,任弼時誠懇態(tài)度的感召,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黨員心里的矛盾通過談話得到了解決,廣大黨員和黨員干部內心不安、緊張和擔憂的情緒得到了有效的釋放,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黨員對黨的向心力,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黨內的團結。在任何時期,黨中央在制定重大的方針政策時,都會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但是有些黨員和領導干部“當面不說、背后亂說”,也就是在當面、會上、臺上給機會讓你提意見時,你不說;背后或者會后、臺下,在公開場合亂發(fā)表違背中央精神的言論。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黨的團結統(tǒng)一形象。因此,新時期,必須要加強對黨員的組織原則教育,才能維護黨的統(tǒng)一和團結。一個團結統(tǒng)一的黨,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自身力量,爭取來自各方的支持,實現(xiàn)黨的長遠發(fā)展的目標。相反,一個自由渙散的、沒有了團結統(tǒng)一的政黨,其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會大大削弱,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能力也會大大削弱。
3.增強黨員干部的公仆意識。什么是“公仆意識?”簡單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就是要求我們的共產黨員發(fā)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工作作風,這也是加強共產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必然要求。在革命和戰(zhàn)爭年代,以及在建國后三年自然災害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都表現(xiàn)出了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公仆精神。在革命及戰(zhàn)爭年代,永遠是共產黨人沖鋒在前、享樂在后,人民群眾依然相信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黨。任弼時同志的“駱駝精神”中的踏實做事、任勞任怨和舍己為公、不徇私情,是共產黨員的一面鏡子,每每對照,可以讓我們正衣冠、識美丑,永遠做黨和人民的駱駝,永遠做人民的好公仆!在我們的隊伍里,有千千萬萬這樣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的“駱駝”,如張思德、焦裕祿、王進喜、孔繁森等,在他們的心目中,永遠是黨和人民的利益第一!然而,時下也有一些黨員干部沒有公仆意識,追名逐利、拈輕怕重。如果不以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為榜樣,就有被歷史、被人民拋棄的危險。
4.努力學習,創(chuàng)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在革命和戰(zhàn)爭年代,任弼時用自己的勇敢、沉穩(wěn)和智謀靈活地躲過了敵人的盤問,在和平時期,我們的黨員和黨員干部無需面對艱險復雜的斗爭環(huán)境,也無需面對敵人的拷問與搜查,但是卻需要我們創(chuàng)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用智慧來靈活地應對新的挑戰(zhàn)。這種靈活應對新問題的智慧來自我們黨員和黨員干部日常的工作經驗,更來自于不斷的與時俱進的學習當中。(1)學書本知識。有的人認為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足夠了,不讀書也能應付工作,讀不讀無所謂;有的人認為實干能產生時效,比讀書學習更重要;還有的人認為社會上潛規(guī)則太多,黨員干部需要的是關系而不是知識,書讀多了反而會變成書呆子適應不了社會。正是這些錯誤的觀念,影響了我們一些領導干部讀書學習的熱情。但從政者的必備要素之一就是讀書,領導干部的讀書學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歷史新變革、矛盾新轉化,領導干部需要不斷增強自身應對新考驗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來自實踐經驗的積累,同時也來自書本。理論和實踐不可偏廢,因此,廣大領導干部在注重工作經驗積累的同時,需要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得執(zhí)政的智慧。(2)學習應對網絡輿情的方法。于2017年2月27日舉行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披露消息稱:2016年中國網民數(shù)量達7.31億人,其中手機網民數(shù)達6.95億人,占比95.1%;預計2017年中國網民規(guī)模將接近7.6億人,手機用戶占比98%。官員們對待網絡可以說是又愛又恨,一方面,互聯(lián)網的快捷方便確實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給民眾提供了寬闊的言論平臺,網民以極大的熱情利用網絡來監(jiān)督公共權力的運行,讓原本處于世俗強勢地位的官員們轉變?yōu)檩浾撋系娜鮿?。民間輿論和網絡形成的強大合力,審視著政府官員的言行,考驗著官員們應對輿情的能力。從近年來網絡熱點事件可以看出,領導干部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越強,工作就會越主動,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也就越強。網絡輿情具有的突發(fā)性、多變性的特征,決定了領導干部在應對網絡輿情時不能墨守成規(guī)。第一,平時多關注新聞動態(tài),及時回應公眾的質疑和猜測。第二,保證公開透明。還原事件的真相而不是極力掩蓋,以公開透明取得公眾的認同。第三,勇于問責。網絡時代,領導干部掩飾問題,袒護有責任的相關單位或個人,只能激化矛盾,必須敢于問責,及時處理相關責任人。學習應對網絡輿論,除了以上三點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領導人本身要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打鐵必須自身硬。(3)學習成功經驗。“要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要成就一件事情,應當虛心向有經驗的單位或個人請教。除了向本省、本市相關部門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也要加強與其它省、市、自治區(qū)相關單位的溝通、交流,吸收好的工作經驗。各省、市、自治區(qū)的歷史、地理、人口等方面雖然有很大差異,但是在環(huán)境整治、經濟發(fā)展、人口管理等方面都會有各自獨特、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各地區(qū)、各部門之間可以加強交流與溝通,互相學習,吸收好的管理理念和經驗,提升管理能力。此外,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將目光轉向國外,參考國外一些城市的先進管理經驗,因地制宜,更好地制定城市管理的政策,以此提升黨的執(zhí)政能力。
總之,今天,重新學習任弼時同志的駱駝精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和養(yǎng)成堅強的黨性原則,高尚的道德情操,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趙萍,任弼時的"駱駝精神"及其現(xiàn)實啟示探討.2018.
[2]劉鳳,關于任弼時的"駱駝精神"及其現(xiàn)實啟示意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