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 蘭彬
摘要:課外閱讀能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表達能力,提高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為此,《語文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理念來闡述課外閱讀,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p>
關(guān)鍵詞:低年級;有效;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鼻疤K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p>
一、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寫道: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要教育學生不僅要讀書,而且對某些書要反復地讀;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可見,課外閱讀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而《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了其重要性,它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規(guī)定了數(shù)量,還對學生的閱讀方向、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作出了非常有指導性意義的規(guī)定。它非常細致地對各學段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都做了詳細要求,對低年級學生(小學1—2年級)的要求如下:學生喜歡閱讀,能感受閱讀的樂趣,要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要學習默讀;學會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進行閱讀;學會借助閱讀去關(guān)心自然和生命。而對于閱讀量,要求學生有不低于5萬字的閱讀水平。
二、低年級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
1、課外閱讀沒有達到要求的量
《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guī)定:九年里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并明確規(guī)定:小學1——6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如此龐大的閱讀量根本是無法完成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由于部分教師對課外閱讀理解片面,認為“課外閱讀”只是學生“課外”的事情,因此對此不夠重視,閱讀內(nèi)容上不推薦,方法上不指導,活動上不到位,評價上跟不上,致使課外閱讀處于“放任自流”的境地,效果欠佳,若這樣下去,很難完成新課標規(guī)定的低年級學生1—5萬字的閱讀量,更不用說閱讀的質(zhì)量了。
2、對課外書籍的選擇上比較隨意
《語文課標》指出: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城市中大小書攤多為傳奇、武打、獵艷一類書刊,即時是有一定規(guī)模的書店,青少年讀物占出版物的比重也不足20%。讀物上的匱乏無疑是小學生在數(shù)目的選擇上遇到困難。由于小學生年齡上的特點,五花八門的讀物往往使他們不能自拔,目前這種狀況不容我們忽視。
3、欠缺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許多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也常讀課外書,可是很多人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不知道從書本中汲取養(yǎng)分。閱讀的習慣包括默讀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課文仔仔細細讀的習慣和圈點批注、積累閱讀材料的習慣。古人也常說:不動筆墨不看書,講的就是讀書要講究方式方法。而在平時觀察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在閱讀時不做筆記,即使有些孩子偶爾做了筆記,也僅限于好詞好句的摘錄,而在理解、感悟方面的筆記習慣遠遠沒有養(yǎng)成。
三、低年級課外閱讀的策略
(一)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剛?cè)雽W的新生,首先應該要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cè)雽W,認識的字也不多,如果開始就給他們規(guī)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會失去興趣,這樣老師就要用心地引導他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做到心中有數(shù),低年級的老師此時充當?shù)慕巧闶钦驹诤⒆拥慕嵌群秃⒆右黄痖喿x,不但要“引領(lǐng)”而且要“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1、故事引趣——感受書的神奇。2、留疑激趣——調(diào)動讀書的欲望。3、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
(二)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保證課外閱讀的實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學中發(fā)動一切力量,應利用低年級兒童強烈的從眾心理,幫助他們盡快駛向讀書的軌道。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1、辦班級圖書角讓學生走近圖書,讓圖書靠近學生。2、建立讀書興趣小組。3、組織學生集體活動。4、形成讀書讀報制度。5、結(jié)合教育教學開展讀書活動。 6、開展靈活多樣的閱讀交流活動。
(三)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學會獨立閱讀
1、教師恰當推薦書籍,指導學生學會選擇
目前,市場上各種小學生讀物琳瑯滿目,但不是都適合小學生去閱讀,小學生受年齡、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限制,缺乏正確的審美觀念,在選擇課外讀物上,有較大的盲目性。因此,選擇合適的書籍尤為重要。教師有責任向他們推薦一些好書,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課外閱讀。
2、上好閱讀指導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把一篇課文讀懂不是目的,學會讀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讀書,不需老師講才是目的。也就是說,不是要學生“讀會”而是要學生“會讀”。那么要指導小學生會讀程度適宜的課外讀物,必須教給他們科學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夠把他們帶上路。“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p>
3、老師和家長互相配合,促進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1)確定閱讀目標,制定個人閱讀計劃
自己確定閱讀目標的最大好處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充分發(fā)揚民主,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閱讀潛能,使他們始終處于最佳的閱讀狀態(tài),教師也容易通過此種閱讀了解學生的喜好,及時地予以指導。
(2)適當“強制”,達到“知行合一“。葉圣陶先生曾說:“養(yǎng)成良好習慣必須實踐。換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去做,才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
(3)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yǎng)成。
總之,要想讓學生有大量的積累,必須讓其廣泛地閱讀,不能只滿足于課內(nèi)有限的閱讀時間和閱讀內(nèi)容。而要讓學生在課外能廣泛地閱讀,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切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性,真正讓學生“讀有所得,讀有所樂”,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內(nèi)在的需求,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種人生體驗,一種新的自覺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50-110)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小學語文教學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1-90)
[3]顧建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shè)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50-250)
[4]袁承印,閱讀在線,語文教育通訊,2001.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