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華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口語教學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钡壳按蠖嘈W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口語交際的教學不太重視,輕描淡寫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的弊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和體會,從四方面談談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1.巧設坡度,氛圍引導——讓學生“想說”;2.真心肯定,激勵信心——讓學生“敢說”;3.形式靈活,鍛煉技能——讓學生“會說”;4.創(chuàng)設情景,拓展實踐——讓學生“樂說”。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教學;激勵;情景拓展
中國有一句古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可見,口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基礎的交流手段?!缎W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口語教學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庇捎诖蠖鄶?shù)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口語交際的教學不太重視,輕描淡寫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也常常會出現(xiàn)咬字不清、吞吞吐吐、顛三倒四、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針對以上現(xiàn)象,筆者認為,“不敢說”是因為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思維反應慢,再加上心理緊張,怕說錯而不敢表達;“說不好”是因為學生與人進行口語交際時沒有抓住內容的重點,缺乏邏輯順序的組織能力,造成語序混亂,條理不清,甚至離題萬里。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西方現(xiàn)代人際關系教育的奠基人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專業(yè)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則要靠人際關系和他做人處事的能力?!彪S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口語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方式也日益突顯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改革口語教學的模式,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和體會,談談以下四個方面。
一、巧設坡度,氛圍引導——讓學生“想說”
成功的口語教學要從引導學生“想說”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研究教育教學內容、還要想方設法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特別是后進生。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坡度”設計,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從降低難度開始可以讓一些平時沉默寡言、不敢表達的孩子拋開顧慮、嘗試成功,也可以讓能說會道的學生更加侃侃而談,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能力選擇發(fā)言,教師從旁指導,引導全體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表達。
六年級的學生在即將離別母校的日子里心中肯定有許多的感慨和不舍,對學校、老師、同學也會有一份說不完的感激之情,結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依依惜別訴恩情》。在教學中,首先設計了一句短語填空:( )的小學生活。這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大,筆者有意識地把機會讓給班里的后進生,他們基本能填上“難忘 快樂 有趣 豐富多彩……”這些詞語;接著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用關聯(lián)詞“之所以……是因為……”說說為什么小學生活會讓你感到難忘、快樂、有趣、豐富多彩……這次難度提升了,筆者讓后進生先說,他們也能結合實際說出自己對小學生活的感受。當講到快樂、有趣的地方時,同學們不時爆發(fā)出陣陣笑聲,此時同學們的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出在校園里的點點滴滴。在幾個同學的帶動下,同學們的興致也逐漸高漲,個個舉手搶著說。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同學們說話的欲望被點燃了,不愿開口的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舉起手爭取發(fā)言的機會,這不是他們急于表現(xiàn)自我的行為,而是學生內心強烈地希望老師給自己一個表述的平臺,他們希望通過語言與他人分享。
二、真心肯定,激勵信心——讓學生“敢說”
做任何一件事從不敢到敢是一個質的飛越,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言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離不開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shù)谋頁P和鼓勵,特別是對于小學生。由于他們邏輯性不如成年人,詞匯量也不一定豐富,這就會使發(fā)言時可能出現(xiàn)用錯詞或缺乏條理性,這時老師要耐心地聽學生把話講完,不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對于學生的敢說,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其微小的進步,第一時間給予肯定。至于其中使用不當或不規(guī)范的詞句,可以用婉轉的語言提醒學生更正。即真心又激勵的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口語交際課的興趣。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口語交際訓練是“介紹一種小動物”,筆者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介紹,不管學生講得是否有條理,是否全面,只要能說出自己對小動物的認識筆者都耐心傾聽并及時給予肯定評價,表揚其中閃光的地方。其中筆者讓一個平時不大愛發(fā)言的孩子嘗試,他模仿老舍先生的《貓》介紹家里的小狗,說道:“我家的小狗可貪玩了,它要是決定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也不肯回來。但只要它聽到一點響動又是那么盡職,對陌生人會不停地發(fā)出‘汪汪’的警告聲?!彪m然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但筆者毫不猶豫地給予了肯定,這無疑是加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筆者相信,學生在一次受到肯定和激勵的發(fā)言后會更勇敢更有信心地嘗試下一次。
三、形式靈活,鍛煉技能——讓學生“會說”
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不應該只停留在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訓練課上,應滲透在日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選擇靈活多樣的交際形式,為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設更廣的平臺。
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口語交際練習融入語文教學中。尤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聽說點,以不同的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鍛煉的機會。
(一)匯報式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平臺練習說話,筆者讓學生輪流在每節(jié)語文課的前幾三分鐘講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新聞,有時還會采用演講,朗誦詩歌、美文推薦、說說活動體會等形式讓學生匯報。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的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材料、整理資料、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讓臺下的同學豐富了知識,學會了傾聽。
(二)辯論式
作為小學生參加辯論會的機會很少,甚至沒有。我結合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抓住了“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為話題展開一次辯論。
辯論前我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先確定自己是持反對還是贊成的觀點,并選好支持自己觀點的事例;辯論時,要說清楚自己的觀點,還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針對對方的發(fā)言中的漏洞進行反駁。經(jīng)過學生的課前搜集準備,在辯論會上同學們都學會了用事例來闡述觀點,表達意思。這的確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機會。
(三)交談式
根據(jù)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語言交際要求,在六年級下冊的《依依訴恩情》的口語訓練中,筆者設計一個“實話實說”的訪談節(jié)目,其中邀請幾位同學作為嘉賓坐在嘉賓席上(其他同學為觀眾),筆者以主持人的身份與他們談了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中難忘往事,在交談過程中我有意地提醒述說的同學注意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高低,目光與談話人要有交流把自己心中想說的與大家分享。作為觀眾的同學應該注意傾聽,這是與人交往的禮節(jié)。學生在聽話、說話的過程中,口語交際的技能很好地得到了鍛煉。
四、創(chuàng)設情景,拓展實踐——讓學生“樂說”
情境創(chuàng)設意在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為他們提供口語表達實踐環(huán)境。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模擬社會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走進角色、扮演角色,使其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一)實物創(chuàng)設情景
觀察實物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由于年齡小,學生觀察事物往往又是比較粗略,多從表面直觀開始,因此在教學生說話時要先教他們按一定的順序或要求進行觀察。如在介紹一種文具,筆者要求學生按從里到外的觀察順序介紹自己的文具盒或書包。有了一定的順序,學生介紹起來也變得有條不紊。在介紹一種小動物時,筆者把一只可愛的小烏龜放在投影儀上,說:“同學們,誰能通過屏幕觀察,說說它的外形和爬行動作?”同學們頓時屏息凝視,認真觀察,接著一個學生舉起了小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發(fā)言欲望,筆者讓發(fā)言的同學到講臺捧著小龜一邊近距離接觸,一邊介紹,隨后一個個小手便如雨后春筍般地舉了起來,當節(jié)課的氛圍也變得異常熱烈。
(二)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面對生動有趣的課文,如童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都是十分感興趣的。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如,教學《自相矛盾》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課前分好兩個小組,一個小組負責用文言文中的古語進行對話排練;另一個小組則用現(xiàn)代文語言對話進行排練。在沒有學習過課文的前提下,兩組的組長都能組織隊員先預習課文,分好角色進行排練。到了課堂上,兩個小組的同學分別作了精彩的表演,經(jīng)過筆者的點撥,古文中需要掌握的字義、句意一下就解決了,而且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還明白了平時說話要注意條理,不能夸夸其談,不能自相矛盾,否則會引出大笑話的道理。此情如景的口語實踐教學,遠比教師的說教有效,收獲頗大。
(三)走進生活情景
生活是課堂,更是口語鍛煉的天然場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煉不能僅依靠課內,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鍛煉。在學習了《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等有關介紹“世界遺產(chǎn)”的文章后,筆者留給學生一個家庭口頭作業(yè):當一回小導游,向家長介紹以上景點,可以圍繞書中的內容介紹,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查找補充內容再作介紹?;蚶么汗?jié)、中秋、重陽等節(jié)日布置學生用打電話的方式向生活在遠方的長輩問好。通過幫助搭建口語交際的“舞臺”,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得到鍛煉,這不僅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他們學會了在生活中如何與人交際。最令筆者開心的是,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變得更主動與他們溝通了,而且與長輩說話的態(tài)度也有好轉,變得更有禮貌了。
總之,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不是單一的說話教學,需要教者用心、耐心地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學生,激發(fā)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以學生在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為目標,盡力讓學生從想說到敢說,從敢說到會說,再到樂于通過語言與他人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