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娟
【摘要】 ?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運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來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Thinking maps,也被稱為思維地圖,是美國的Dr. David Hyerle (大衛(wèi).海勒),在1988年開發(fā)的一種幫助學習的語言工具。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Thinking Map輔助教學,能更有利于學生解讀文本、獲取有利的信息,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Thinking Map 閱讀教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176-01
一、目前存在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
為了應對中考的改革,筆者所在的學校從2013年起采用了現(xiàn)行的牛津(深圳廣州)版的英語教材。牛津(深圳廣州版)這一教材的文章的篇章比人教版和仁愛版要長,難度要大。而當?shù)匦W的教材與廣州的小學英語教材版本不同,相對所學過的詞匯量也較少,遠遠不能滿足牛津版英語課文的閱讀需要,造成學生閱讀困難。
二、基于Thinking Map輔助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優(yōu)勢
Thinking maps,又名思維地圖,是美國人Dr. David Hyerle (大衛(wèi).海勒),在1988年開發(fā)的一種幫助學習的語言工具。Dr. David Hyerle基于對大腦接收信息機制的研究,把思維地圖分為有且僅有八種類型,它們分別對應人在思考時的八種思維過程。
三、基于Thinking Map輔助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課例設計和實施
經(jīng)過兩年的不懈的努力,始見成效。下文中筆者以在教授牛津(深圳廣州)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A blind man and his “eyes” in a fire》一文時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為例,淺析在Thinking Map輔助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達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的目的。
1.Thinking Map激發(fā)學生以往知識、語言再現(xiàn),提高學習的興趣。
牛津(深圳廣州)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A blind man and his “eyes” in a fire》講述了一位盲人John Dancer和他的導盲犬Charlie的故事。狗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的關系非常密切,很多同學家里養(yǎng)了寵物狗,學生對這一話題非常熟悉,能夠有話可說。因此在教授本節(jié)課時,筆者先在PPT上展示了一張來自書本上的狗的圖片,進入了本節(jié)閱讀課的讀前階段。
T: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animal this is?
S:Yes, its a dog.
T:Is it helpful to people?
S:Yes.
T:How many kinds of dogs do you know? What can they do for us?
S:…… (分組討論)
通過筆者的引導,學生們對自己所知道的狗的種類和用途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后,筆者再次引導學生根據(jù)討論結果,以小組形式制作一張簡單氣泡狀的Thinking Map,讓學生通過這張思維地圖,對狗有所了解,從而為下面進行的文本閱讀打下了基礎,而學生通過對熟悉的話題進行討論,也激活了他們原有的語言知識,并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附師生合作堂上完成的思維地圖:
2.利用思維地圖構建知識,提高閱讀有效性
學生完成before-reading的簡單的思維地圖后,筆者利用課文的標題《A blind man and his “eyes” in a fire》和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得出本文中心主旨盲人與狗的故事,并在黑板上板書關鍵詞: A blind man and his“eyes”. 如圖(1)。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筆者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進行整體閱讀教學,并同時要求學生通過掃讀找出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變化,并在黑板上繼續(xù)添加關鍵詞。如圖(2)為了更好的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脈絡,筆者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整體閱讀教學,并同時要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找出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變化,并在黑板上繼續(xù)添加關鍵詞。如圖(2)
在對文章的Scanning 閱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用Thinking Map 讓學生進行對課文細節(jié)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按照故事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就文本中的細節(jié)點進行精讀并完成老師給出的Thinking Map 的填寫,幫助學生進一步從文本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3. 通過思維地圖鞏固知識,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在處理完對文本的整篇閱讀后,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本,筆者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復述。本文的為故事性文本,作者寫作時根據(jù)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高潮和結果的順序進行了講述。而Thinking Map 中的Flow Maps,以流程圖的模式以排列次序等功能而著稱,因此筆者要求各小組利用Thinking Map 系列中的流程圖模式自行制作一張流程圖 。學生們在制作流程圖過程中,對文本的關鍵信息進行提取,順利完成不同關鍵詞的 Flow Maps,并都能利用思維地圖對故事的進行精彩復述。
四、結論
Thinking Map輔助下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助于活躍學生思維能力,對所學的文本進行快速閱讀,從而讀取文本內(nèi)在聯(lián)系,使整體內(nèi)容的清晰和準確的以思維地圖形式呈現(xiàn)。利用思維地圖輔助初中閱讀理解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解讀文本、獲取有利的信息,提高初中生閱讀能力,優(yōu)化初中英語閱讀的課堂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DavidHyerle.ThinkingMaps:Seeingisunderstanding[M].EducationalLeadership,1995,53(4):85~90.
[3]楊延從.2007.任務型閱讀的整體教學設計[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6):1-4.
[4]祖瑞.2011.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設計的原則[J]. 英語教師,(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