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由于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小學問題學生比率卻呈上升趨勢。在中小學生中,除學習懶散,紀律渙散者普遍存在外,尋釁滋事,偷盜搶劫,甚至自殺等嚴重案件亦時有所聞。此種情況,困擾著不少教師,苦惱了不少家長,也給社會帶來了危害。學校要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面向全體學生,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人才,做好問題學生的教育轉(zhuǎn)化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去教育轉(zhuǎn)化問題學生呢?本文通過以下四方面進行闡述。
一、知情
“知情,就是要調(diào)查研究,了解學生。”問題學生一般不外乎兩種類型,一是學習差;二是學習、品行雙差。前者較為普遍,后者數(shù)量不多但影響大。教師必須根據(jù)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教育。著名教育家孔子以“因材施教”著稱于世。他對此類學生也曾經(jīng)精辟地論述過:“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唁”(《論語·先進》)??鬃诱J為,四個人中第一個愚笨,第二個遲鈍,第三個不夠誠實,第四個性情粗魯。這樣中肯、知情的分析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問題學生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師也必須做到心中有數(shù)。探究起來,既有主觀的方面,又有客觀的方面。問題學生首先一般表現(xiàn)在學業(yè)成績差。學業(yè)差的主觀原因大概又表現(xiàn)在學習的態(tài)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確、興趣欠濃、方法欠妥等方面??陀^方面的原因就更多了。學校的招生、編班、排隊上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教師歧視、排擠差學生;社會風氣不正、金錢至上也間接影響學生。教師不但要主動接近后進生,摸清他們的心理活動,還要經(jīng)常家訪,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家庭背景和與其相關(guān)的社會環(huán)境。只有做到“知情”,才能找到轉(zhuǎn)差促優(yōu)的合理方式。家庭是學生賴以成長的“搖籃”,如果家庭教育不當或環(huán)境不利,對小孩的后果是嚴重的。
二、溝通
教育活動是雙邊活動,教育活動的主(教師)、客(學生)體關(guān)系的中介就是溝通。只有師生心靈溝通,才能克服枯燥無味、空洞無物的說教,防止教條化、填鴨式的弊端;也只有師生心靈相通,才能建立起友誼、信任、理解、通向未來的橋梁。因此,教師在處理問題學生工作時一定要滿腔熱情,要做到以心換心,以情動心,以理明心。古人講:“親其師,信其道?!本褪侵v的這個道理。而教師要使學生“親之”“信之”,首先應千方百計去叩開每個學生的心靈之門,教育問題學生更應如此。有一位心理學家形象地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他弦一起振動”,如果教師能用真情撥動學生心靈的“和弦”,也就是說調(diào)動學生潛在的一切積極因素,促使他(她)克服缺點,不斷進步。這樣,化腐朽為神奇,我們的教育就達到了溝通和感化的目的。
三、誘導
“治人猶治水,堵不如疏,壓不如導。”中小學學生思想較單純,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對他們進行培養(yǎng)教育,必須以正面誘導為主。做人的工作難,做問題學生的思想轉(zhuǎn)化工作更難。如果方法簡單粗暴,發(fā)號施令,其效果不是隔靴搔癢,瞎子點燈,就是適得其反,事與愿違。報紙上曾有過一份對某地三所小學100名10——13歲小學生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92%的學生因厭倦父母訓斥啰嗦,放學后往往不愿馬上回家。這難道不值得教師、家長們深思嗎?教育轉(zhuǎn)變問題學生,不是“你打我能”的事,不是依靠訓斥、壓制甚至體罰所能奏效的。由于時代的變遷,當代中小學生身體、心理和生理都有了較大的變化,思想也不斷復雜起來,教師必須根據(jù)時代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講究教育方法。誘導、啟發(fā)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愿望和強烈的進取精神。因此,教育問題學生既要有嚴格的要求(這是剛),嚴格的要求就是學生應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但是在貫徹嚴格要求過程中,教師又要用誘導的方法(這是柔)去幫助、引導。教育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搞“齊步走”“一刀切”。對于問題學生,有時要“抱著走”,有時要“推著跑”,有時也要“牽著鼻子走”。只有做到剛?cè)嵯酀?,寓剛于柔,才能真正使問題學生口服心服。教師既是嚴師,更是益友,這才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形象,教師的威望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鼓勵
“良言一句三冬暖?!苯處煂W生特別是對問題學生給予一句恰當、得體的鼓勵,學生有時能感受到無窮的力量和勇氣。著名作家魏巍在老年時還清楚地記得小學時蔡蕓芝先生在幫助他排隊與同學之間的小糾紛時給予的鼓勵,魏巍說:“在那時,卻占據(jù)了我的心靈。”這難道不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鑒嗎?其實,問題學生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們也有美麗的閃光點。關(guān)鍵是教師能否去發(fā)現(xiàn)它,捕捉它,點燃學生心中積極向上的火花。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問題學生的心態(tài)復雜,自卑心理突出,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去滋潤、去扶植。
俄羅斯有句諺語:“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惫P者認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固然可愛,而愛品學較差的學生才是真正的“愛”。因為只有這種愛,才能滋潤學生的心田,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