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豪
【摘要】 ?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既有助于兩者實現相互補充,又有助于推動兩者共同發(fā)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在對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進行簡要分析后,對推進兩者融合的策略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機融合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7-003-02
德育教育更加偏向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加偏向關注學生的本身,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心理狀態(tài)。兩者進行融合,實際是將學生的內在和外在進行連接。這種連接,能夠同時對學生的內在和外在進行提升,進而達到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一)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qū)別
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這些區(qū)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德育教育主要是以思想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的,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是其直接目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以心理學為基礎,以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為目標的。第二,兩者針對的主體是不一樣的。德育教育更加偏向引導學生通過改變自我與外部環(huán)境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關系,讓學生的認識盡可能地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保持一致,是面向外部環(huán)境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加偏向對學生本身的關注。它主張對學生的內心活動進行探究,在引導學生樹立良好觀念的同時,對學生的不良意識進行及時的勸阻。第三,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立場存在著一定差異。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需要以自身的為主,主動地將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權威教學中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則需要把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輔助作用,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以對話交流的形式對一定的主題以及論點進行探討。
(二)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系
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雖然存在著眾多差異,但是他們二者之間也是有相通之處的。首先,德育教育涵蓋著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又是德育教育成果的一種展現形式。也就是說,德育教育在為學生自身的各類社會觀念樹立一定的標準的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對學生的本身進行仔細研究,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其次,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fā)點都是推動學生長期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它們是殊途同歸的。而如果教師能夠推動兩者實現融合,那么學生就能夠在德育教育中形成正確的心理取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明確德育教育的發(fā)展方向。進而在兩種教育模式的共同推動下,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對人生、社會以及自我產生比較清晰的認知。
二、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相關策略
(一)加強社會、學校以及家長之間的聯系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對高中進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僅僅依賴學校開展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工作是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學校在與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公益團體進行合作的同時,也需要積極引導家長與教師進行適當的配合,借助社會和家長的力量有條不紊地開展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融合工作。
在聯系社會方面,學校可以積極聯系道德先進人物,邀請他們來學校進行演講。學校也可以與相關社會組織進行交接,聯系心理健康組織對學生進行定期的心理安全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地接受心理醫(yī)生的幫助,樹立比較積極的心態(tài);聯系社區(qū)幫扶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公益服務中去,讓學生在奉獻自己的過程中體會到德育教育的核心。與此同時,學校也需要安排教師隨行觀察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借助語言、神態(tài)以及行為等形式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優(yōu)良品質,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比如說,學校可以在植樹節(jié)之前與社會團體進行聯系,尋找到合適的植樹地點后,安排高中學生在植樹節(jié)當天開展植樹踏青活動,讓教師把自己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種植一棵樹,作為自己高中時期的紀念。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推動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使得高中的學生能夠樹立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還能夠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在聯系家長方面則更多地需要教師主動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一般來講,學生的道德素質與學生家長的道德修養(yǎng)有著非常大的關系。而學生家長在自己的孩子處于高中階段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進而無形中給學生施加了壓力。因此,教師在推動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過程中,也需要通過對學生家長展開教育,在引導學生家長樹立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的之后,再借助學生家長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說,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及時糾正部分學生家長所持有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觀念,調整學生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當然,教師還需要借助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思想狀態(tài),以便更好地對開展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實踐情境中對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融合
在社會實踐情境中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融合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一方面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接觸社會、了解我國當前的發(fā)展狀況、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以及體驗我們的人生價值等。另一方面也能夠對學生當前的道德認識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檢驗,進一步推動學生將社會道德的要求變成自己需要的道德,使自身的道德意識轉化成道德信念,對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進一步的提升。
比如說,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類似“某位學生在早上趕著去上學的過程中遇到某位晨練的老人摔倒在路邊”的情境,然后讓學生討論該不該幫這位老人以及幫與不幫之后這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他所表現出來的自身具備的道德素養(yǎng)是怎樣的。這樣,教師就能夠引導學生對“幫”與“不幫”這兩種舉動折射出來的德育水平以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進而引導學生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也能夠及時對自身的德育水平以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檢驗。詳細來看,該名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可以懷著“我不去幫他,自然也會有人幫他”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裝作沒有看到趕緊去上學。但是一旦學生做出了此類的舉動,那么這位學生就會呈現出一個比較自私的,只注重個人得失而不去熱心幫助他人的形象。而與此同時,如果這位老人沒有得到很好的幫助而發(fā)生了意外,那么這位學生肯定會產生羞愧的心理,并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一定消極的影響。而如果這位學生積極去幫助了這位老人,那么這位學生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樂于助人、心中有愛的形象。學生的心境也就會變得更為輕松,會變得自豪而積極。通過同一實踐情境的不同舉動對比,學生就能夠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而學生在面臨類似的情況后,也就會選擇更為正確的解決方式,學生的道德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三)積極開展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雙向整合活動
一般來講,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雙向整合式相輔相成的。首先,德育教育能夠推動心理學教育更為快速的發(fā)展。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開展德育教育的思維方式,在事件中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明辨是非黑白的方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為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合適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準確的把握。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過程中去,并成為德育教育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筆者還發(fā)現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相關教育活動的時候,是可以套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時的相關教學策略的。比如說,教師可以根據心理學之中的教學原理對學生的心理機制進行比較深入的了解,準確地找到學生的不足之處,然后引導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走向正軌,為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助力。最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者聯系最為緊密的地方就是他們都能夠推動學生人格的健全。作為建立人格的橋梁,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根據學生的人格特性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影響,將學生的外在特性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品德??傊處熜枰e極對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雙向整合,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融合,對高中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高中階段的教師必須要牢牢地把握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系,并找出適當的方法,使得兩者實現有機融合。在推動兩者互補互助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 參 ?考 ?文 ?獻 ]
[1]唐愛云.“雙創(chuàng)”背景下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8,31(08):66-69.
[2]顧春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J].當代教研論叢,2017(09):87.
[3]邢嚴.探索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