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為了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做到讓作業(yè)本說話。作業(yè)批改要成為學生更改的“方向盤”,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催化劑”,成為改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的“潤滑劑”,成為學生轉變的“調節(jié)劑”。
關鍵詞:更改;理解;賞識;尊重;肯定;鼓勵
為了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科學、全面評價,做到讓作業(yè)本說話,我在作業(yè)批改時使用各種批改符號及評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談談自己平時在數學批改作業(yè)時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讓作業(yè)批改符號成為學生更改的“方向盤”
數學作業(yè)的錯誤有各種原因。因此,批改時只打上錯對號,對學生糾正錯誤起不到指導性,可能造成尋找錯誤原因的時間浪費,還有可能造成學生不去觀察分析的習慣。因此在批改作業(yè)時,教師可與學生預定設計批改符號,讓學生從這些符號中,檢查錯誤,找出錯因,獨立糾正,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有目的地自覺更改習慣。我根據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一看符號就知道錯在哪里為原則,設計了幾種常用的批改符號,便于學生訂正,現舉出七種供大家參考。
1.“√”:表示解答或訂正完全正確。
2.“×”:表示全錯。主要用于計算題中的運算順序錯誤、解決問題中解題思路性錯誤。
3.“○”:表示部分錯誤。在計算題中,如果數字或題目抄錯,在抄錯的題目上畫“○”并寫上正確題目;如果是在計算過程中,得數算錯就在錯誤的得數上用“○”指明;在作圖題中,在錯誤部分畫“○”;在解決問題中,用于列式正確但計算錯誤和單位名稱錯誤;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錯誤的也在錯誤答案上畫“○”指出。
4.“﹏﹏?”:表示有遺漏的數目和文字。此符號主要用于“解決問題”中,抄錯題、審錯題、沒按題目要求做、答案敘述不完整、不準確的等統(tǒng)一在出錯的問題下面用“﹏﹏?”標明。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遺漏步驟,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遺漏的地方,也可增畫一個插入符號“<﹏﹏?”。
5.“!”:表示粗心大意造成錯誤。
6.“≠”:表示書寫格式不合要求。
7.“☆”:表示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
這樣的批改形式符號,學生都能看懂,通過訓練,學生能熟知每個符號的含義,并能據此進行自我檢查、評議、改錯。
二、讓作業(yè)批改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催化劑”
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肯定、被尊重、被賞識的需要。每個人仿佛都是因為有了賞識,才獲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為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賞識學生,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yè),從中尋找點滴閃光點,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越來越有信心。特別是對于急需鼓勵的后進生,就要抓住“寸有所長”的優(yōu)點,用略為夸張的句子進行充分的肯定。
例如:對一向善于動腦的學生評語是:“能嘗試一題多解,很好!”“你真棒!老師還沒想到這種做法?!薄澳阏媛斆?!這種方法很不錯!”而對聰明的“小馬虎”的評語是:“方法很好!仔細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別粗心,與細心交朋友?!?/p>
對作業(yè)認真,字跡工整,但內容有錯的作業(yè)評語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細一點就好了!”而對書寫潦草,尚欠認真的學生,給的評語是:“做得很好!再設法改善一下你的書寫如何?”
針對各種不同的情況,還可以用贊揚和鼓勵的類似的評語有:“你的作業(yè)進步很大,老師真高興!”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你又進步了,真為你高興!”
“加把勁,這道題你可以做出來!”
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如同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里?!弊哌M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從內心深處贊賞、欣賞每一個學生,與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每個學生把作業(yè)當做與教師交流的機會,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與成功感,體驗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與鼓舞。
三、讓作業(yè)批改成為學生改變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的“潤滑劑”
作業(yè)對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積極的作用。不同個性的學生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
對數學學習興趣不濃,作業(yè)任務完成得不好的學生,老師給的評語是:“老師希望能看到你漂亮的字,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而對作業(yè)馬虎,學習沒有積極性的學生,老師的評語是:“老師多希望能看到你認真完成的作業(yè),給我一個驚喜,好嗎?”
對一個經常逃避作業(yè)的學生,給的評語是:“能批改你的作業(yè),老師真是開心,相信你會天天讓老師開心。讓人高興的是這位同學的作業(yè)本從此能按時放在我的辦公桌上。”
對一些不愛動腦筋,作業(yè)有抄襲行為的同學,我的評語是:“很遺憾,這次作業(yè)沒有動腦筋,下次作業(yè)獨立完成,好嗎?
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fā)展時期,各個方面很不穩(wěn)定。因此,評價不能一成不變。對學生的評價,盡可能以個性特征為參照。注重學生的縱向比較,淡化橫向比較。老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比較中樹立信心,在評價中不斷進步,真正是評價成為學生發(fā)展的“推動器”。
平時,還能根據新學的知識進行評價,如“離老師的要求還有百分之四十,加油吧!”“只做到全部的二分之一噢!老師想和你一起找找原因,怎樣?”
寫此類評語時,如能可以使用平時學過的知識,將會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因為作業(yè)一直受到學生、教師和廣大家長的高度重視。
四、讓作業(yè)批改成為學生轉變的“調節(jié)制”
評價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評價不僅要注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更應注重其今后盡量從積極的方面,把鼓勵和批評這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在表揚時指出其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評時又肯定其進步的一面。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比如,對上課小動作不斷,因而影響學習的學生說:“從你送給老師的小花籃中,老師看到了你的聰慧和心靈手巧,所以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數學學好?!?/p>
對于樂于幫班上做事,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同學,老師就對他說:“你的熱心有目共睹,但你的作業(yè),我卻不愿給同學看,仔細想想,再拿給老師批改?!?/p>
把作業(yè)的批改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相結合,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相結合,讓每個學生通過作業(yè)這個平臺,與教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愉悅的參與到學習中去。特別是暫時的后進生也覺得自己被老師時時關注著、呵護著、幫助者,從而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感受著學習的樂趣。因此,在寫作業(yè)評語的時候,對后進生就應多花費精力,究其側重面,保持連續(xù)性,并不斷在作業(yè)信息反饋中調整批語的內容,長此以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通過以上努力,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高漲了,教師不再是批作業(yè)時的法官,而應是學生學習中的伙伴,是學生可以交流的對象,作業(yè)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陣地,教師從學生的作業(yè)中看出學生的心情,讀懂學生的心情,這樣教師才能和學生一起去開墾數學樂園中的綠洲,把數學之林建成美麗的大花園。
參考文獻
[1]王忠杰.以學生為本活化數學作業(yè)[J].遼寧教育,2009(4).
[2]羅玉華.小學數學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J].江蘇教育研究,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