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珊
【摘要】 ?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有聲的語言反映出來的一種能力,是一個人知識水平、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的綜合能力,據(jù)調查了解,目前在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上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科學有效的培養(yǎng)對策,才能對學生的學習做正確的指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力,避免學習中的彎路和障礙,本文就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對策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有聲表達力 培養(yǎng)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013-01
前言
語文,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是語言文化和語言文字的簡稱,是語言和文化的結合以及傳承。語文包含了“聽、說、讀、寫、譯、編”等多種語言能力,語文教師通過教研授課和組織語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其中有聲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舉足輕重的一項。
1.有聲表達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一個新的概念,即“核心素養(yǎng)”不斷被人們提及,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含四個方面:“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核心素養(yǎng)的方針是將教育具體化,這里的具體化,并不是指具體到試卷上,而是具體化到實際運用上,即學生實際的表達上。隨著語文課程教研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有聲表達能力的目標逐漸顯現(xiàn),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成為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所以,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容忽視。
2.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有聲表達力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以及目前中高考制度的影響,語文教學的重點還是落在卷面上,所涉及的考核,也僅僅是考察寫的能力,所學的知識沒有轉化在口頭上而是轉化在筆頭上,以這個結果為導向,教師在傳授語文課程的時候自然的就忽略了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有聲表達的機會少,有的學生不敢表達,更甚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樣去表達。其次,有聲表達力得不到重視培養(yǎng),大部分的學生都嚴重缺乏當眾表達的機會,導致很多學生不敢,不會,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確的去表達。甚至很多學生出現(xiàn)語無倫次,不知所云,詞不達意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進入惡性循環(huán),不會表達導致不愿意表達,缺乏信心,那么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就會難上加難。
3.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有聲表達力培養(yǎng)的相關對策
3.1充分利用多媒體、線上APP等教育工具
信息化教學的今天,早已摒棄了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多媒體課堂已經遍布各個院校,教師團隊應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深度教研,譬如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除去枯燥的課本描述外,配以更直觀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更能體會到文章的魅力,真正的身臨其境。只通過教師單一多次的講解,學生也只是單一多次的機械輸入,那么只能達到毫無新意的機械輸出,這是十分不利于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的。多媒體教學教具的目的,絕不是方便的老師的授課,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所學的知識,很多老師們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清晰的表達出來,課堂上不在出現(xiàn)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現(xiàn)象,學生感同身受了,自然更能體會文章深意,表達出來的東西也更清晰,更全面,更具有自己的見解,從而更會表達。
其次,課后作業(yè)方面,教師可以結合線上APP,給學生布置一些“有聲作業(yè)”,或是課本文章,或是讓學生根據(jù)某種現(xiàn)象直接抒發(fā)自己的見解并通過聲音表達出來,或者直接是口頭作文,學生通過APP進行線上表達,教師也可通過APP直接進行查閱,從而進行指導講解,而且對于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這樣間接的溝通方式可以讓其更加自在,消除與老師面對面表達的緊張感,增加其表達的自信心。
3.2主張“差異性”教學的觀念
同一時期的學生,由于其自身性格以及其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水平一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在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上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對于有表達意識,愛與表達的學生,更多的應教會其表達的方法和能力,引導其進行正確的表達,針對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表達對象,做出最合時宜的表達方式,培養(yǎng)這類學生有聲表達效果的提升,語言先要達到簡潔易懂無語病,之后要力求生動,有代入感。對于表達意識差,羞于表達的學生,教師應重在鼓勵其克服心理障礙,消除其膽怯心理,大膽的進行表達,并且應多為這一類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的機會,小到上課提問,大到指定他上臺演講,也可以在課間,組織這類學生進行寓言笑話,成語故事的分享等??梢远嘟M織一些諸如“課前一分鐘”、“小小演說家”“你來描述我來猜”等小活動,調動這類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其有聲表達的能力。
3.3開設專門的有聲表達力培養(yǎng)課程
除去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學習外,學生有聲表達力培養(yǎng)的機會少之又少,學??梢悦恐茉O定一節(jié)或者兩節(jié)專門進行有聲表達力培養(yǎng)的課程,這門課程可以不設考試,甚至不設定專門的教材,模式可以進行情景教學,教師選定特定情景,每位學員輪流上臺表達,這學生的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在根據(jù)每位學員的問題進行不同的指導。表達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詞匯匱乏、語音錯誤等都是常見的現(xiàn)象,教師需要在學生表達后進行糾正。在開設表達課的時候,對學生的詞匯儲備做大致了解,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盡可能多的儲備詞匯,養(yǎng)成學生善于采用多種詞匯表達的習慣。
結論
綜上所述,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持久的課題,學生的身心在各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變化,教職員工應根據(jù)學生每個階段的接受理解能力,重點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及積極性,最大程度的投身到有聲表達力的訓練中來。本文就核心素養(yǎng)下的學生有聲表達力的培養(yǎng)對策進行了相關闡述,隨著時代的變化,教育模式也一定會相應改變,教職人員應緊跟教育方針,培養(yǎng)出綜合型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鄧瀅.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高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才智,2018(22):187-188.
[2]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語文教學,2016(3):15-17.
[3]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