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英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他們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表現出各自的優(yōu)劣項。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怎樣利用這種差異性,促進整體的全員參與和進步,是不可回避的難題。把學生的這種差異變作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
一、合作學習的主要學派
合作學習主要有三大學派:元素派、架構派、模式派。
(一)元素派
元素派強調五大元素:積極互賴、個人學習績效、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人際及小組學習技巧、小組反思活動。在活動設計中如何體現這五大元素?
積極互賴:透過教師訂定共同的學習目標。在活動進行前,各組員分配不同的角色,需要彼此分享數據與訊息,讓小組各成員感覺到需要彼此的互助,才能成功地達到目標。又透過小組獎勵與回饋,來強化彼此積極互賴的行為。
個人學習績效:合作學習強調全組的成功是小組內每一個成員努力的成果。并非全由組內能力較高的組員完成,而是透過組員間互相協助,使無論能力高低的組員都能達到學習目標。
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強調針對問題彼此啟發(fā)、討論、共同制定結果。
人際及小組學習技巧:例如,強調組員每個人都明白本組研究出的方法,大家簽名表示:同意大家的說法。我能解釋。我的每個組員都能解釋。
小組反思活動:例如,在剛才的小組活動中,有哪三樣東西你認為你的小組是做得好的?說出一樣大家要改善的地方。
元素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1)組員之間互相核對;(2)老師指定每組相同數字編號的人回答;(3)思考—討論—分享;(4)思考—寫下—討論—分享;(5)填寫發(fā)言卡。
(二)架構派
架構派強調四大元素:積極互賴、個人學習績效、等量參與、同時交流。
架構派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1)拼圖法第二代;(2)小組游戲競賽法;(3)學生小組成就區(qū)分法。
(三)模式派
模式派強調四大元素:積極互賴、個人學習績效、小組獎賞、同等成功機會。
模式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1)拼圖法第二代;(2)小組游戲競賽法;(3)學生小組成就區(qū)分法。
二、合作學習的主要教學模式
(一)拼圖法第二代
拼圖法第二代實施過程共分為四個步驟:(1)課前準備:分配任務、專家單、討論提綱。(2)課堂實施:自主學習、分組學習、專家小組討論、回到原小組報告、達標測試、小組評分、小組獎勵。
1.課前準備
分配任務:任務數與小組人數相同,若小組人數多,則分配兩個人共同負責一部分內容。將整塊任務分割時,要讓各部分既相對獨立又有一些聯系。
專家單:專家單是教師為各部分學習任務提供的充分而翔實的資料。
討論提綱:討論提綱是供專家討論使用,討論提綱會把學習重點和難點變?yōu)橛懻撝黝}的形式,以“問題引領”的方式引導專家組討論并掌握。
2.課堂實施
自主學習:在學習目標引領下的自主閱讀,做學案。此過程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分組學習:個人思考:教師給每組發(fā)一套專家單,學生自行分配任務拿到相應部分的專家單。然后閱讀相關的教材內容,鉆研專家單上的問題。
專家小組討論:負責相同主題的學生組成專家組,進一步討論教材內容,討論結果要進行記錄和整理,以便回原小組中作報告。
回到原小組報告:每個學生都應該扮演好教師和聽眾兩個角色,報告人有責任教會其他組員他所負責的內容,其他成員也必須認真聽、因為隨后每個人都要完成一個覆蓋全部主題的測驗。
達標測試:教師發(fā)給每個學生一份覆蓋全部內容試題,要求獨立完成,結束后公布答案,組內互相批改。
小組評分:學生按提高分計分的方式記錄得分。
小組獎勵:對總分或平均分最高的小組或持續(xù)進步的小組進行獎勵,也可以對持續(xù)進步的個人進行獎勵。
(二)小組游戲競賽法
小組游戲競賽法實施過程共分為四個步驟:(1)全班教學;(2)小組學習;(3)游戲競賽;(4)小組表揚。
1.全班教學:這步驟跟原來一般的大班教學差不多,教師可利用講述和提問方法進行教學,并且可輔以影片、電視電腦多媒體。當全班教學完成時時,學生對該課題探討的內容應該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能力高的學生。
2.小組學習:小組學習這步驟的主要目的是借著組員的互相討論、鼓勵和評核,使每一位組員對在全班教學階段所學到的知識完全明白或有更深入的了解。任何小組只有在各個組員都熟悉有關課題并競賽成功才能令每位組員獲得獎勵。這獎勵就是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要達到這共同目標,組員除了自己努力學習外,還要關懷組內成員的學習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組員在在互相指導及鼓勵的過程中,須使用適當的社交技巧,以利目標的達成。為了促進小組學習,教師一般都會分發(fā)每組一些工作紙(也可選用課本有關作業(yè))及答案紙。組員一起討論工作紙上的題目,然后核對答案:組員也可以把工作紙以問答比賽形式,互相輪流提問及作答,以提高學習氣氛。不論以何種形式推行小組學習,能力高的組員要為同組成員解釋他們未能掌握的題目,直至大家明白為止。
3.游戲競賽:游戲競賽是極有趣味性的一種學習活動。例如:看誰搶得快。同學需根據題目找出代表答案的英文字母,誰先搶得寫有正確答案的字母卡片就可得分。每位同學都很重要!每組相同號碼的同學坐在一起,與其他組的組員比賽。又例如:看誰舉得快。每組同學每人分一個不同的字母卡片,同學根據題目確定代表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哪一組先舉起自己手中正確的字母卡片就可得分。
4.小組表揚:例如,給答對的小組加一個“正”字(5分),幾次競賽綜合得分高的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
三、如何順暢推行合作學習
(一)要合作學習,先學習合作
1.合理組合,構建合作團隊
在“老師指定”與“自由組合”相結合的原則下分組。每組2至4人。利用組名的命名、游戲的開展,建立組員對組別的歸屬感。
2.培養(yǎng)合作技能
環(huán)境上:首先要營造合作的環(huán)境氛圍。例如,在墻報黑板報等寫上標語:尊重欣賞、和諧共創(chuàng);同一班同學,同一齊努力。
認知上:提高對合作學習要求的認知。例如,討論要注意:輪流說話,不打斷別人;尊重別人,有禮貌;留心傾聽;說話要有建設性;話要說清楚;不要取笑別人;要有適量的眼神接觸。組長的話:讓我們開始討論吧;等一下,同學還沒說完,請讓他先說;如果你沒想到,沒關系,你可以先聽其他人的意見。合作技能七字訣:聽取發(fā)言要專心,視力對方很認真;自控守紀不多口,依次發(fā)言應遵守;幫助同學要積極,解決疑難齊出力;說服別人把理張,態(tài)度誠懇不囂張;協調組員共商量,合作學習齊發(fā)揚。
體驗上:日常教學中加入合作技能目標。例如,在常規(guī)教學目標后面,加入合作技能目標:(1)學生能輪流說話;(2)學生能按自己的職責完成工作。
(二)將常規(guī)訓練變得更有趣
例如:在轉組時讓大家齊唱一段歌,或者播放一段音樂,在這個時限范圍內完成轉組。
在進行判斷游戲搶答時,老師亮出題,待學生稍作思考后,口念兒歌:“這道題目誰會做?”學生齊念完“我會做!我會做!”,然后才可以搶答。
引導學生發(fā)揮互相幫助精神;互相溫習、完成任務;利用默寫、小測建立班內學習社群。
(三)照顧學習差異
照顧學習差異,遵循同等成功機會、積極互賴原則。例如:在小測記分時,計進步分而不計總分,為能力不同的同學,提供同等成功的機會。提供機會讓學生互相教導,包括能力較低的組員向能力較高的組員分享所學,提升能力較低的組員的學習動機,讓能力較高的組員感受助人為樂。
四、課堂如何實施合作學習
以語文課學寫一首小詩為例。
(一)全班教學
問題: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呢?(出示春夏秋冬四張風景圖片)
問題:評一評,你喜歡那首詩呢?為什么?(出示兩首《冬雪》)
第一首《冬雪》,冬天來了/雪花飄/大地蓋棉被/小朋友打雪仗/雪人笑了。
第二首《冬雪》,冬天來了/雪花輕輕地飄/大地蓋上雪白雪白的棉被/小朋友嘻嘻哈哈地打雪仗/圓滾滾的雪人笑瞇瞇。
明確:第二首好,因為豐富、生動。運用了摹描寫手法、摹色、摹聲;運用了修辭手法:擬人。
問題:開啟我們大腦里的電影院,回憶四季的景象,進行小詩人創(chuàng)作大會,寫一首豐富生動的四季的詩。
(二)課前準備
分配任務:預習卡片設計如下。
“春”預習。
請留心觀察卡片上春天的四幅圖片,然后選擇適當的摹擬詞語描寫圖片中的景物。
“夏”預習。
請留心觀察卡片上夏天的四幅圖片,然后選擇適當的摹擬詞語描寫圖片中的景物。
“秋”預習。
請留心觀察卡片秋天的四幅圖片,然后選擇適當的摹擬詞語描寫圖片中的景物。
“冬”預習。
請留心觀察下面四幅圖片,然后選擇適當的摹擬詞語描寫圖片中的景物。
(三)小組學習
1.小組合作寫一寫
四位組員職責安排如下:1號維持秩序。2號分派字條、貼字條。1-4號每人負責說一張圖片并寫下來??梢赃\用組員搜集的詞語。要求:一句一句分行寫,頂格寫;運用形容詞摹狀、摹色、摹聲:()的(),()地();運用比喻句、擬人句。
2.小組合作評一評
要求從摹狀、摹色、摹聲、修辭,這四個方面自評,每人說一說,組員聽一聽。以“春”為例評分表如下。
3.小詩人分享會
挑選出本組最美的詩句組合成四段,每段四行,組成一組完整的四季詩。召開小詩人分享會。學生詩分享如下:
五顏六色的蝴蝶在美麗的花朵上起舞/蜜蜂嗡嗡地在紅艷艷的桃花上采擷花蜜/小雨點叮叮咚咚地唱著歌/嫩芽悄悄地鉆出泥土,春天來了!
火辣辣的太陽照著綠油油的大地/蟬趴在樹枝上快樂地唱著“知了……知了……”/五顏六色的花兒燦爛地大笑,夏天來了!
湛藍的河水潺潺地流下來/紅艷艷的楓葉跟樹媽媽說“再見”/圓滾滾的蘋果笑得臉都紅了/黃澄澄的菊花像一個個小太陽說“秋天來了”!
廣闊的天空穿著藍藍的衣服/高高的雪山站在雪地上一動也不動/淘氣的小孩穿著五顏六色的大衣嘻嘻哈哈地打雪仗/雪白雪白的雪人站在冷冷的雪地上看著小朋友玩耍,冬天來了!
掌握了小組合作學習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就能夠設計出更多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使枯燥的學習生動有趣,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