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摘 ? ?要】在新一輪高考改革的背景要求下,我國高中教學中很多帶有束縛性的教學方式都得到了改變,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推出,其中提出最多的就是對課堂形式的創(chuàng)新,互動教學就是其中一個,互動教學對學生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也大有裨益,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互動教學讓學生在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綜合素質形成等多方面形成優(yōu)勢。本文論述了互動教學的概念、互動教學的意義,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搞好課堂互動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互動教學 ?高中政治 ?新高考背景下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44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推進,高中政治在難度和深度上都不斷增加,這也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要想在高中政治學習中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并且形成長期的良性的學習模式,就少不了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測。而在我國的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監(jiān)測卻不是很到位,對學生的引導也常常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不能對癥下藥,而互動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并且能為課堂帶來諸多益處。
一、互動教學的概述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互動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原來重視“教”、不重視“學”的觀念,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中完成教學,在這兩個維度中,達到了兩種形式的互動。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定,而不是根據(jù)教師的計劃,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借助教師的智慧,在不懂的、疑惑的以及想要了解的方面充分與教師進行溝通,達到雙向的教學互動;其次是強調互動,便是雙向的,有問有答的互動,教師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學生要回答,完成,并反映實際情況,對于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和提問,教師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回應,這樣才能達到互動的目的。
二、互動教學的意義
課堂互動是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所進行的語言交際活動,是一種從簡單到復雜的意義構建,是交流信息、表達情感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在互動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建構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和開拓視野。在語言運用的同時,也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個性,提高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三、互動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
(一)課前互動
師生課前互動是政治教學互動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之一。為了完成課前互動,教師需做到以下兩點:
1.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從教材出發(fā),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確定教學切入點,從而完成備課工作。教師還應認真制作導學案,精心設問。如在講授《經(jīng)濟生活》“價格變動的影響”時,教師可聯(lián)系當前生活實際設問:“當前非洲豬瘟對豬肉價格的變動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豬肉價格變動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會產(chǎn)生哪些影響?”這一設問既復習了上一框題的知識,又切入了本框題所學知識,促使學生預習新課,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關注學情。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作的導學案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要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精心設問,引導學生預習新課。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前互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預習新課的習慣,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些能力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課前的師生互動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領,產(chǎn)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自信和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自信心,才能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掌握較為全面的知識。
(二)課中互動
課中互動是高中政治互動教學中的關鍵所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在互相支持和互相信任的前提下,會通過課中互動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教師可結合教材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課中互動中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如在講授《經(jīng)濟生活》“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時,可引導學生思考“貨幣具有五個職能,那么紙幣又可以代替貨幣執(zhí)行哪些職能呢?物價上漲是不是意味著出現(xiàn)通貨膨脹呢?”等問題。可見,課中互動不僅僅包含教師向學生的提問,還可以讓學生向老師提問。在師生互相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問,尋求自己有疑問部分的答案。這種順暢的雙向溝通,能夠促進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提升。又如,教師可以在講授“信用卡、支票和外匯”時,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就當前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對我國經(jīng)濟產(chǎn)生的影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讓學生的發(fā)言與課堂內(nèi)容緊密相連。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政治課是枯燥的,從而對這種互動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三)課后互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進行的互動就是課后互動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和領會課堂知識,課后練習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就成為教學工作的必然要求。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個人家庭近幾年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出個人家庭的消費結構,以及生活水平變化情況。在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分析家庭消費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其結構變化的原因進行探究。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課后互動也可以延伸到課堂上,讓學生把課后成果拿到課堂上進行分享,大家互相交流,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學習目的。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適當?shù)幕咏虒W能有效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教師無論運用哪種教學手段,都應該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狀態(tài),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互動教學的高效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玉成.淺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現(xiàn)代交際,2017(01):149.
[2]周小燕.論互動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