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壽忠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等信息化技術逐步與現(xiàn)在教育融合,信息化技術逐漸走進校園。在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技術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目前更多的高中正逐步將信息化技術作為提升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的有效解決方式,進一步促進了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本文在對高中課堂教學與信息化結合模式,對于提高高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在高中教學中信息化應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信息化;高中生;學習;影響
一、信息化對高中學生學習的影響分析
高中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技術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備課效率,同時豐富教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信息化技術與高中課堂教學的充分融合,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育效果。利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使用教學媒體、音頻等方式,可以更加清晰的展示復雜抽象的知識點,對于提升學生有效記憶提供簡化手段。同時可以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更有效的進行學習。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同時促使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進行信息接收,在學生提升思維能力水平方面有更多有效的解決方案。
信息化技術可以理想的完成教學難點的講解[1]。對于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直觀展示事物變化的過程,對抽象概念、實驗性內(nèi)容可以進行分步展示,輕松的建立模型,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過程,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規(guī)律性的內(nèi)容。同時多媒體技術可以渲染的展示相關內(nèi)容,增強對學生的感染力,讓學生得到情感方面的體驗,有助于難點和重點的理解。
目前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存在對信息化技術的過度使用問題。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技術了解認識不夠到位,在教學中過多依賴信息化技術,過多的課件使用,過多的視頻播放存在占用課堂時間過長的情況,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能重點講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高中的物理、化學等課程實驗內(nèi)容相對較多,信息化技術可以完整的展示實驗的過程,由于其相對的安全性,越來越多的被采用,使學生的動手做實驗的機會逐漸減少,不能夠充分的鍛煉動手和思考能力。
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方法眾多,在多種信息化教學技術的融合使用中存在選擇和應用混亂的情況。由于信息化技術的多樣性,在同時選在多種信息化技術組合教學時,應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所選擇的信息化技術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點,達到更好的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在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學習時,也存在認識不夠等方面的問題。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信息化輔助教學的重要性,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熟練進行信息化技術的使用,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化輔助學習習慣。
二、高中課堂學習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實施對策
提高信息化技術利用的的效率,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教師應加強自身信息化方面的理論學習,結合實際教學,形成完善的教學方案。學校應加強本校教師信息化技術使用方面的培訓,增強教師在信息化方面的使用熟練程度,更加充分的認識教學信息化的作用。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信息化技術,同時應對選擇的技術進行個性化的調(diào)整。同時要注意加強教學情境的設計,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跟人能力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根據(jù)情境設計解決相關講解問題,情境設計應更有感染力,避免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消極的影響。
學校應針對高中教學特點,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教學評價體系[2]。目前針對信息化教學的評價體系方面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評價方法。評價的主要作用是讓教師和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信息化技術在自身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根據(jù)評價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改進。評價體系是對高中學生學習的一種反饋,通過反饋內(nèi)容作為參考,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讓教師進一步了解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化使用問題,進一步改進,提升信息化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調(diào)整自身學習過程,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評價過程。
學校應定期進行信息化教學方面的研討活動。充分增加教師間的交流和互動,促使教師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學習,并將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應用到實際的交流中去,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在實踐學習方面,盡量增加教師與專家間的學習和交流,通過示范教學等環(huán)節(jié),解決教師的疑問。同時要建立信息化教學的考核制度,保證信息化教學的效果。激勵和鼓勵教師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研究,多方面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從另一方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應加強相關負責領導的重視程度,建立相關的獎懲制度。
引導學生增強信息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化輔助學習能力。學生應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化學習意識。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進行信息化學習方式的選擇,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并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優(yōu)化自身的學習方式,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現(xiàn)有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大信息化教學的建設力度[3]。在網(wǎng)絡運行設施建設力度上要進一步加強,增強管理系統(tǒng)的維護,確保網(wǎng)絡運行通暢是所有信息化教學工作的基礎保障。同時應加強網(wǎng)絡安全方面的建設力度,確保網(wǎng)絡信息安全。建立網(wǎng)絡教學平臺,通過平臺進行資源的統(tǒng)一整合,利用平臺對信息化教學進行統(tǒng)一管理,實現(xiàn)數(shù)據(jù)互通,有效的輔助信息化教學。[4-5]
三、結語
在目前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下,將信息化技術融合到課堂教育,有效的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高中學生在通過信息化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對教學信息化的應用,存在問題和解決策略等幾個方面的探討,初步給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信息化教學技術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學,從實際出發(fā),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促進信息化技術與高中課堂教學的融合,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革,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王婷婷.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信息技術,2016,(7):157-160.
[2]張家聲.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探析[J]. 黑河教育,2017(12):79-80.
[3]趙霞, 孫宏艷, 張旭東. 我國高中生學習的新特點——基于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的兩次比較調(diào)查[J]. 中國青年研究, 2018(1):107-112.
[4]李陳碑. 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高中生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高中物理學科為例[J].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教育信息化), 2016(10):53-56.
[5]田應豐. 信息化環(huán)境下中學生歷史合作學習能力提升策略[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3):10-10.
基金項目:
課題名稱:信息化條件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研究,課題類別: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