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偉
摘要:為轉變目前小學生面臨的英語閱讀困難現(xiàn)狀,我確立研究本課題——小學生英語閱讀困難成因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改進策略
研究伊始,我對學生進行了二十分鐘的三篇難度適中的閱讀文章測試。在研究期間和研究結束時,以相同的方式進行了三次測試,隨著研究的進展,閱讀難度不斷增加。查看學生試卷,我發(fā)現(xiàn)學生可以使用鉛筆劃出閱讀試題中的關鍵詞、閱讀文章中的關鍵詞以及關鍵句。并且學生完成試卷的時間在不斷縮短,即學生的閱讀速度在不斷提高。測試結果表明,學生的閱讀成績和閱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1、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改進策略
(1)學會課前預測
教師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教師的精心預設和適時指導,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激活了學生的原有知識,發(fā)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消滅閱讀中出現(xiàn)的阻礙,確保文本閱讀暢通無阻。另外,教師要善于運用小學英語閱讀教材中圖文并茂這一功能,小小插圖可以反映閱讀材料核心內(nèi)容。插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2)學會提出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設置”提問時間”。首先,讓學生逐個回憶疑問詞,然后在每個疑問詞之后給出一兩個關鍵詞。提供關鍵詞的目的是防止學生盲目提問,失去提問的意義,并且縮小范圍,降低難度。學生選擇一個疑問詞并默默地閱讀文本來思考問題。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確保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因為思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學會動腦筋,體驗思維帶來的成就感,感受思維帶來的快樂。
(3)注重提升語言應用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主要目標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圖片描述、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正反辯論、復述課文等多種多樣的方法形式,旨在提高學生們的口語表達、交際運用能力。
(4)做題方法
每篇閱讀都附有一些練習題,以檢查學生是否掌握文章內(nèi)容。按照慣例學生學習了文章之后再來完成測試。然而,這樣的弊端是學生在老師講解,生生討論和交流后完成的傳統(tǒng)方法,學生被剝奪了獨立思考和完成的機會。因此我調(diào)整了教學策略,將課后習題改為預習作業(yè),在課前預習時,按照閱讀試題解題方法完成這項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2、閱讀習慣的改進策略
(1)預習方法不同
本研究之前,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時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通過課前查字典的方式掃清生詞障礙,并將漢語注釋寫滿課本。個別生詞較多、難度較大的文章,負責任的家長甚至提前解讀文章大意,力求在預習時讀懂文本內(nèi)容。對學而言生,詞典和父母已經(jīng)成為閱讀的必備品,獨立完成閱讀任務似乎是天方夜譚。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只有搞懂文章中的所有生詞,知曉整篇文章的意思,才算是完成了預習作業(yè)。這樣無形中給家長和學生帶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和壓力。
(2)學會默讀、略讀和查讀
本研究之前學生將默讀理解為小聲讀或用手指等,也不曾建立查讀和略讀的概念,每遇到一道閱讀試題,總是縱覽全文,如若遇到生詞,則會糾結其含義,習慣于逐字逐句的翻譯,耗費了大量時間,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增加了信息量。在掌握了默讀、略讀和查讀的方法之后,學生運用尋找關鍵詞:數(shù)字、時間、地點、中心人物和?but,because,and,for,等關聯(lián)詞的方法,忽略生詞,跳過某些無關大局的細節(jié)或與主題關系不大的部分,從閱讀材料中快速而準確地查出所需的特定信息,提升了閱讀速度和準確率。
(3)尋找關鍵詞
研究之初,學生沒有關鍵詞這一概念。他們不知道哪些詞是關鍵詞,想當然地認為每個詞都能勝任。因此,教師需要強調(diào)關鍵詞必須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信息的詞。一般動詞、名詞和副詞是首選關鍵詞。問題中的疑問詞因其重要作用而成為首要關鍵詞。學習正確判斷關鍵詞可以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快速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
(4)猜測詞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逐一講解每個生詞的含義,或借助學生課前預習的幫助,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而學生被動接受,其主體性和積極性受到壓制。因為教師要教給他們猜測詞意的方法,決不過度依賴詞典或老師、家長的幫助。研究伊始,只有班里的尖子生以最快的速度調(diào)整學習方法,跟隨老師的引導,有效地完成生詞的猜測任務。
3、閱讀速度的改進策略成效分析
閱讀速度是權衡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閱讀速度是閱讀訓練的一項重要使命。事實證明,經(jīng)過一年的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閱讀教學研究之前,由于學生不具備默讀的能力,往往一篇適合二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文需要?5-6分鐘完成,默讀占用課堂大約十分之一的時間。同樣,因為學生不懂閱讀技巧----不會查讀或略讀,尋找關鍵詞或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意,不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會占用?5-7?分鐘在處理課后習題上。最具有說明力的是研究之前的閱讀測試,20分鐘內(nèi),要求學生完成3篇英語短文的閱讀,結果顯示:全班?52?人,只有?2?名學生全部完成,全班?96%的學生感到時間緊,任務重,較難在指定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任務。
4、閱讀成績的改進策略成效分析
研究之前,首先對本班?52?名三年級學生進行了測試。20分鐘內(nèi),要求學生完成3篇英語短文的閱讀,第一篇比較簡單,答案完全在閱讀文章中,適合全班所有不同程度的學生,細心閱讀,便可正確理解。第二篇難度適中,有一定生詞,需要學生理解分析。最后一篇難度略高,需要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并選擇正確詞意。成績結果顯示,全班平均分是?79.62,?及格率?90.03%,優(yōu)秀率50.31%。無人滿分,80?分以上29人,不及格5人。有6名學生在第一、二篇閱讀中出錯,最后一篇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錯誤。(同樣方式、方法在研究中進行過兩次測試)最終測試,結果如下:全班平均分是?94.08,?及格率?96.15%,優(yōu)秀率?76.88%。無人滿分,80?分以上?47?人,不及格?2?人。第一、二篇閱讀中出錯有?3?名學生,最后一篇仍然出現(xiàn)不同的錯誤,但出錯率明顯低于前期,可喜的是最后一篇閱讀完全正確的學生有21名。
5、結論分析
通過為期一年的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將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閱讀速度、閱讀成績等與研究之前做了細致的對比、分析和整理。靜心反思本研究,我感觸頗深:當教師改變教學觀念,轉換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閱讀技巧為目的,在平時的教學中精心備課,悉心指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完全能夠穩(wěn)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唐海峰.試談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2017(2):85-85.
[2]沈麗.改進教學策略,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華人時刊(校長),2015(1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