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云 邢秋燕 王蔚浩 陳培 張金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 各34例。常規(guī)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使用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睡眠評分、飲食評分、精神評分分別為(6.35±0.56)、(6.98±0.85)、(6.29±0.03)分, 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4.56±0.85)、(4.65±0.35)、(4.61±0.63)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12%,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76.4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68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34 cases?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group.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research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leep score, diet score, mental score respectively as (6.35±0.56), (6.98±0.85) and (6.29±0.03) points than (4.56±0.85), (4.65±0.35) and (4.61±0.63) points in conventiona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4.12% than 76.47% in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improv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
臨床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提倡臥床休息及限制體力活動, 但是在長期的臥床休息中, 會限制患者的體力, 使其發(fā)生肺栓塞或靜脈血栓以及骨骼肌肉萎縮等癥狀, 導致其運動耐量下降, 嚴重時甚至會使其心力衰竭癥狀惡化。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是指在心血管疾病患者進入臨床癥狀穩(wěn)定期后, 護士與醫(yī)生全面的評估患者病情, 為其制定的一系列康復訓練, 以達到快速康復的效果 [1]。為此, 本次研究分析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 心功能根據(jù)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分為Ⅱ~Ⅳ級, 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行為異常、認知障礙等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 各34例。常規(guī)組男17例, 女17例;年齡61~90歲, 平均年齡(76.89±4.86)歲。
研究組男18例, 女16例;年齡60~90歲, 平均年齡(76.59±4.8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了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以及批準, 患者及其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 2 護理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護理, 按照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2]。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使用早期心臟康復護理, 具體方法為:①早期分級運動訓練 [3]:Ⅳ級患者護理方法:每日評估患者心功能, 待其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應立即進行被動運動, 護理人員輔助患者活動肩、肘、膝等各關節(jié), 活動5~10 min/次, 活動1~2 次/d。同時也可以幫助患者慢慢的從床上坐起, 10~30 min/次,? 1~2次/d。護理人員幫助完成每日進食、洗漱、翻身等日?;顒?。Ⅲ級患者護理方法:a.護理人員幫助其逐漸下床, 可以坐直的背椅或者輪椅, 開始時速度較慢, 可以每30分鐘左右進行1次, 鍛煉2次/d左右, 之后隨著患者病情恢復逐漸的加長鍛煉時間;b.待以上訓練2 d無不適后協(xié)助患者床邊站立, 室內(nèi)緩慢步行, 室內(nèi)步行100 m/次, 2次/d, 在監(jiān)護下完成生活護理。Ⅱ級患者護理方法:a.室內(nèi)步行 500~1000 m, 鍛煉2次/d;b.步行上樓梯, 早晚各鍛煉1次;c.患者隨著病情的恢復, 能夠自行進食或穿衣洗漱及如廁等。早期分級運動訓練中尤其強調個體化的原則, 評估患者的病情也是其中重要內(nèi)容, 在每次運動中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從少量、低量開始。在進行運動康復訓練時, 應該要有專業(yè)的醫(yī)務人員準備好備好心力衰竭所需的急救藥品, 嚴密觀察患者, 預防意外發(fā)生。若患者在運動鍛煉中出現(xiàn)心悸、胸悶、頭暈、站立不穩(wěn)等情況, 應督促其立即停止運動。②早期健康宣講: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相關知識, 如致病因素、并發(fā)癥預防、治療方法等, 派發(fā)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宣傳手冊。③心理健康護理:在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后, 為其作心理疏導, 應用成功治療的案例激勵患者, 提高其治療配合度。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評分表進行判定, 分為睡眠、飲食、精神三個方面, 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采用醫(y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分值為0~100分, 評分<60分為不滿意度, 評分60~80分為滿意, 評分81~10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睡眠評分、飲食評分、精神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睡眠評分、飲食評分、精神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人群主要為老年人, 由于各種因素使得患者心肌收縮功能降低, 由此造成心力衰竭。據(jù)相關研究表明, 歐美國家70歲以上人群,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10%。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僅要改善心功能, 提高其生活質量, 還要防止發(fā)生心肌重構。臨床治療心力衰竭患者常規(guī)使用臥床休息與用藥方法進行治療, 但會限制患者的身體活力, 不利于其恢復。相關研究顯示, 通過早期心臟康復護理, 患者的運動耐力能夠得到提升。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運動活化患者體內(nèi)3-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分子信號途徑, 加強其蛋白合成, 并抑制其肌肉萎縮[5]。相關研究表明, 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早期心臟康復護理, 能夠加強患者各功能的恢復, 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在實施運動康復的同時, 護理人員通過健康宣講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等, 增強其對康復的信心與渴望;而通過心理健康護理的方法, 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6-8]。在康復運動中, 可以使患者有計劃性地配合鍛煉, 也能夠使患者家屬掌握一定的訓練技巧, 為出院后的訓練奠定基礎[9, 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睡眠評分、飲食評分、精神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娛褂迷缙谛呐K康復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對其精神、睡眠、飲食皆有輔助作用, 且護理滿意度也有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 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媛, 楊天, 許丹焰, 等. 心臟康復措施的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3, 21(7):668-672.
[2] 楊杰孚. 201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新亮點(慢性心衰). 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 2014:8-9.
[3] 羅永麗, 王洪雄, 李東霞, 等. 分級運動康復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 37(24):6064-6066.
[4] 戴玉.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Barthel及SDS評分的影響. 河北醫(yī)藥, 2018, 40(6):947-951.
[5] 崔營營. 運動康復治療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 18(11):1968-1970.
[6] 楊柳.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臟康復的護理.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3(8):113-114.
[7] 王時尋. 早期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健康必讀旬刊, 2012(1):96.
[8] 王穎. 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 15(67):237.
[9] 馬晶晶, 宗麗春, 李萍, 等. 運動康復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的應用效果.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8,?4(5):130-133.
[10] 葛冬妮. 關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旬刊, 2012, 3(1):179.
[收稿日期: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