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華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周圍發(fā)生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tài)度很容易引起共鳴。
【關鍵詞】家庭教育;二胎對大孩的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小林,男,13歲,六年級。因屢次在班級與同學鬧矛盾,學習成績下滑嚴重,班主任多次教育未果,到校心理咨詢室。
4月12日
第一次咨詢:
小男孩剛來到咨詢室時,一副敵對的表情,十分沉默。故此,我布置了一個“任務”給他:在沙盤上擺放自己喜歡的沙具模型,以此緩解氛圍。通過轉移注意力,讓其熟悉心理咨詢室的環(huán)境并慢慢接受它。約20分鐘后,孩子擺放出自己的沙盤,方形沙盤的中間用圍欄圈著代表監(jiān)獄,里面關著一個犯人,警察在圍欄邊站崗,沙盤的左下角是一所小房子緊靠沙盤的邊緣,房子前方的沙堆擋住了視線。除了房子,沒有其他的綠色植物,除此以外沙盤上空白一片。當我問他:“下周三你還是這個時間來這里,你可以玩,可以和老師談心,也可以跟老師說說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好不好?”。他點頭答應了。
4月19日
第二次咨詢:
小男孩如約來到咨詢室。這次,他沒有了敵對情緒,但仍較拘謹。在交流中得知,近一月內他出現(xiàn)了失眠癥狀,晚11點還未入眠,早5點多醒來,白天精神狀態(tài)不佳。脾氣暴躁,因小事和同學鬧矛盾,覺得大家都在欺負他,成績下滑嚴重,感覺自己笨、焦慮,班主任教育他,覺得是故意為難他。
交流過程中,男孩始終沒有提及家里的情況。當他不再拘謹時,我問到了他的父母。
師:“小林,你很快就要小學畢業(yè)了,學習也挺辛苦的。你平時回家里,是不是爸爸媽媽常給你煮好吃的,時常問你在學校的表現(xiàn)呢?”
孩子沉默了一會,小聲地回答:
“我爸爸上班忙,媽媽要帶妹妹。每天我自己上下學。爸爸周末回來會問?!?/p>
了解到小林的父親因工作需要一周回來一趟。偶爾過問小林的學習,母親大多精力都放在一歲多的妹妹身上,能夠及時給予小林物質上的需求,家境也較為富裕,小林擁有單獨的房間,只要她好好讀書,她想要的父母基本上都會答應,但他的內心總感覺爸爸媽媽不那么關心他。自從去年有了小妹妹,感覺更加強烈。近一月睡不好,起因是因為以此作業(yè)未及時完成,老師通過微信群告知其父,小林被嚴厲批評,母親也因此責怪他不認真。至此,小林夜晚睡覺常夢見被父母責備,第二天精神狀態(tài)不佳,同學下課與他開玩笑,結果卻起了沖突,成績開始下滑。接著,班主任重復告知家長,家長嚴厲批評,孩子不斷心理壓抑,在學校與同學鬧矛盾……
在咨詢過程中,小林話不多,但在語言中流露出一股缺乏精神支持的無奈。我在適當?shù)臅r機問他:“妹妹應該挺可愛吧。你平時有空時有沒有抱她,陪她玩呢?”
“有啊,我寫完作業(yè)時,媽媽忙家務,我就會陪妹妹玩?,F(xiàn)在,她偶爾還會叫我哥哥呢!”此時,小林流露出的是開心。
“那你覺得爸爸媽媽不那么關心你是什么原因呢?”
“……他們關心妹妹,不再像以前那么關心我了。我也喜歡妹妹,但看見爸爸媽媽那樣,我就會突然覺得妹妹討厭,可是我的心里很難受,妹妹那么小也那么可愛。此時,我覺得爸爸媽媽對我太嚴格,只看我的成績,后來我就討厭爸爸媽媽,討厭老師,討厭同學?!?/p>
教育方法不當,片面施壓,不注重疏導,導致孩子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意識深處,他們實際上對父母、老師也有強烈的依戀心理,父母、老師的態(tài)度和言行,甚至影響到他們的自我評價和信心。
向班主任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后,老師的交流方式也逐漸改變,父母也意識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教師通過電話邀請其父母利用周末時間,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來咨詢室做客聊天。
4月26日
第三次咨詢:
周六下午3點,小林和他的父母、小妹妹一起來到咨詢室。
在聊天過程中,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但缺乏愛的表達。在交談過程中,小林從父母的言語中,我體會到了其實父母很在意他,只是表達的方式和對待小妹妹的不一樣,導致小林心理上的落差。
交流中我為小林的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議:
1.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父母要多用語言鼓勵孩子、肯定孩子,讓孩子重新找回安全感和自信心。
2.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還無法識別自己的負面情緒,更無法釋放這些負面情緒。父母應當尋找一些可行而有效的減壓方式,幫助孩子排解不良的情緒和壓力。
3.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學校教師為孩子建立規(guī)矩,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對成績適當要求。父母也要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支持。父母不要過度注重孩子學習的結果,階段性的學習結果并不代表孩子的學習有大問題。
4.二胎對大孩的心理影響
生了二孩后,家長要密切關注大孩的情緒變化,不要明顯減少對大孩的照顧,并鼓勵大孩和父母一起照顧弟弟或妹妹,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對待兩個孩子要一視同仁、不偏愛。
此次心理咨詢,讓我深深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課程中的地位必須凸顯。以往覺得小學生心理問題少且不像初中生那么重要,但隨著社會的變化,二胎政策的開放,加上小學生接收的信息與日俱增,青春期提前等,很多觀念也需與時俱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須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為孩子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9
[2]丁家永.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