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玲
摘 要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也是小學生應當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應當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不斷地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文章將從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出發(fā),具體探討在文本細讀中存在的問題和提出一些粗淺建議。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問題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2-0137-01
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與文本融會貫通。學生要以主人翁的身份進入到文章中去,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文本細讀中感受和體味文本,讓心靈和文本相互融合。
一、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反客為主代替學生理解文本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閱讀文本。但是,當學生們遇到文本中較難理解的句式或者章節(jié)時,應當先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和轉(zhuǎn)動腦筋并自主的理解和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是輔導的身份而不是去代替學生。但是從目前的教學中來看,大部分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卻是反客為主,省去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樣一來就削弱了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發(fā)散思維,這種反客為主的教學模式會嚴重的阻礙學生對文本理解的能力。
(二)選取較難段落盲目延伸知識
很多時候,在講授完課本中的知識以后,教師會挑選一些較難的段落進行知識的延伸,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恰恰相反的是盲目延伸知識只會讓學生陷入閱讀的困境中,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也會逐漸的下降。
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幾點建議
(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本
從語文教材的形式上看,教材中包含了章節(jié)、預習和練習題目等等方面的目標導向;從內(nèi)容形式上看,不管是教材中的詩歌還是對景物描寫的文章又或者是對優(yōu)美景物的歌頌,這些內(nèi)容都合理地分布在了小學高低段年級教材中。比如,在小學四年級的教學中,就包括了戰(zhàn)爭與和平、生活與生命等等的故事內(nèi)容。由于現(xiàn)在的小學教材是嚴格的依照國家發(fā)布的教育理念進行編寫的,將這些內(nèi)容列入教才中,其實是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是非常適合小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同時對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也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領(lǐng)悟文本內(nèi)容的整體性,使學生能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以輔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解讀文本
語文學生有著明確的指向性,其內(nèi)容和目標是豐富多彩的,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要將文本的內(nèi)容與目標結(jié)合在一起,將文本的整體性與實踐性充分地展示出來。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時,不僅要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情況運用教育和教學化的方式進行文本處理,對其進行重新的整合,最終設計出一種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必須需要恰當把握文本的整體性,學生才能理解文本中的知識。比如,在教學《母雞》這節(jié)課時,作者通過對母雞動作的描寫,深情的表達了對母愛的贊美,文本中的母雞處處為自己的孩子著想,無時無刻守在自己孩子的身邊,并教會小雞生存的本領(lǐng)。這一系列描寫都是在歌頌母愛的偉大。此時,教師要緊抓這個契機以輔導者的吩咐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使學生能從內(nèi)心真正的領(lǐng)會文本的精神。
(三)抓住教材精華解讀文本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的文章作者都是通過一些很樸實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著自己的情感,教師需要通過這些簡單的文字,對文本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作文在文本中要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抓住教材中的精華解讀文本,找出文本的意義。只有精讀文本才能通過文本感受文中的精華,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文本閱讀中,教師要咬文嚼字地閱讀文本,感受字里行間的深意,在解讀文本過程中,還要對文本中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深入的剖析,引領(lǐng)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妙。比如,在學習老舍的《貓》時,作者就是運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貓打蕩秋千和玩線團等等的可愛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貓的淘氣與貓對作者依賴,作者運用這些樸實的語言,栩栩如生的描寫著貓的特點,同時也透露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
(四)科學合理的延伸知識
在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中提到,選取教材中較難的段落對知識進行盲目的延伸,只會讓學生的思維陷入困境中。長期以往下去,學生對閱讀便會失去信心,而科學合理地延伸知識會給學生的閱讀帶來很多的好處。因此,教師要避免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小學生的對閱讀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適當?shù)財U大知識面,而不選取較難的段落對知識進行盲目的延伸。
三、結(jié)語
語文文字是一種符號,是與客觀事物緊密練習在一起的,任何作品中作者的思想表達,都是借助語言文字去塑造的,描述著一種情景和反應著一種現(xiàn)象,從而為情感找尋著出口。同時語言文字還有著較強的彈性,包含著豐富多彩的信息,供教師和學生去揣摩和想象、品味和理解,與作者筆下的人物進行對話,身臨其境,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通過文本解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豐富自身的情感,這種文本細讀的方式,能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慧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措施[J].開心素質(zhì)教育,2015(8):53.
[2]姜艷.文本解讀,語文教學的求真之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解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6(4):47.
作者簡介:張樹玲(1977-),女,山東墾利,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