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態(tài)在于人心:朱熹對“致中和”的詮釋

    2019-08-27 05:36:44樂愛國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9年4期

    樂愛國

    《中庸》首章開宗明義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接著又講“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君子慎其獨”;最后又講“中”、“和”,并且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睂Υ?,東漢的鄭玄注曰:“致,行之至也。位,猶正也。育,生也,長也。”唐代的孔穎達疏曰:“致,至也。位,正也。育,生長也。言人君所能至極中和,使陰陽不錯,則天地得其正位焉。生成得理,故萬物其養(yǎng)育焉?!盵1](P1625)顯然,孔穎達認為,人君能“致中和”,就能使“陰陽”和諧,從而達到“天地位”、“萬物育”。至于人心之“致中和”,如何才能實現(xiàn)“天地位”、“萬物育”?這個問題,在朱熹《中庸章句》中得到了充分的說明,并且包含了生態(tài)在于人心的思想。

    一、何謂“中”、“和”

    孔子既講“和”,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講“中”,講“中庸”,所謂“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講“中行”,所謂“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吨杏埂穭t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睂Υ耍瑬|漢的鄭玄注曰:“‘中為大本者,以其含喜怒哀樂,禮之所由生,政教自此出也?!碧拼目追f達疏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者,言喜怒哀樂緣事而生,未發(fā)之時,澹然虛靜,心無所慮而當于理,故‘謂之中?!l(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者,不能寂靜而有喜怒哀樂之情,雖復動發(fā),皆中節(jié)限,猶如鹽梅相得,性行和諧,故云‘謂之和?!幸舱?,天下之大本也者,言情欲未發(fā),是人性初本,故曰‘天下之大本也?!鸵舱?,天下之達道也者,言情欲雖發(fā),而能和合道理,可通達流行,故曰‘天下之達道也。”[1](P1625)顯然,在孔穎達看來,“中”、“和”講的是要克制人的情欲,使之合乎道理。

    對于《中庸》所謂“中”、“和”,朱熹注曰:

    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fā),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發(fā)皆中節(jié),情之正也,無所乖戾,故謂之和。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體也。達道者,循性之謂,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2](P18)

    在朱熹看來,喜怒哀樂“未發(fā)”則性也;“已發(fā)”則情也。他認為,這里雖然只是講性、情,但包含了“心統(tǒng)性情”之意。他說:“‘性、情字皆從‘心,所以說‘心統(tǒng)性情。心兼體用而言。性是心之理,情是心之用?!盵3](P96)換言之,所謂“心統(tǒng)性情”,只是就心的未發(fā)、已發(fā)而言,心之未發(fā)為性,已發(fā)為情。這就是朱熹所謂:“已發(fā)、未發(fā),只是說心有已發(fā)時,有未發(fā)時。方其未有事時,便是未發(fā);才有所感,便是已發(fā)?!盵3](P1509)

    朱熹強調心對性情的管攝和主宰。他說:

    心者主乎性而行乎情。故“喜怒哀樂未發(fā)則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則謂之和”,心是做工夫處。

    心之全體湛然虛明,萬理具足,無一毫私欲之間;其流行該遍,貫乎動靜,而妙用又無不在焉。故以其未發(fā)而全體者言之,則性也;以其已發(fā)而妙用者言之,則情也。然“心統(tǒng)性情”,只就渾淪一物之中,指其已發(fā)、未發(fā)而為言爾;非是性是一個地頭,心是一個地頭,情又是一個地頭,如此懸隔也。[3](P94)

    在朱熹看來,不僅心之未發(fā)為性,已發(fā)為情,而且心、性、情三者渾淪一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朱熹講“心統(tǒng)性情”,講心對性情的管攝和主宰。

    朱熹注“中”、“和”,除了講心之未發(fā)為性,已發(fā)為情,還說:

    蓋天命之性,萬理具焉,喜怒哀樂,各有攸當。方其未發(fā),渾然在中,無所偏倚,故謂之中;及其發(fā)而皆得其當,無所乖戾,故謂之和。謂之中者,所以狀性之德,道之體也,以其天地萬物之理,無所不該,故曰天下之大本。謂之和者,所以著情之正,道之用也,以其古今人、物之所共由,故曰天下之達道。蓋天命之性,純粹至善,而具于人心者,其體用之全,本皆如此。[4](P558)

    在朱熹看來,天命之性,具于人心,“心之全體湛然虛明,萬理具足”,所謂“心具萬理”;心之未發(fā),無所偏倚,故謂之“中”,因其具天地萬物之理,為道之體,“天下之理皆由此出”,而為“天下之大本”;心之已發(fā)而中節(jié),故謂之“和”,為道之用,是古今人、物之所共同之道,而為“天下之達道”。

    由此可見,朱熹講“中”、“和”,講的是心之未發(fā)、已發(fā),是心的“中”、“和”。因此,他著重從工夫論的角度展開,并特別強調“中”與“和”為道之體用關系,講未發(fā)、已發(fā)的不可截然分開。

    朱熹《中庸章句》解“中庸”之“中”曰:“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2](P17)對此,《中庸或問》作了進一步說明:

    或問:“名篇之義,程子專以不偏為言,呂氏專以無過不及為說。二者固不同矣。子乃合而言之,何也?”曰:“中,一名而有二義。程子固言之矣。今以其說推之,不偏不倚云者,程子所謂在中之義,未發(fā)之前無所偏倚之名也;無過不及者,程子所謂中之道也,見諸行事各得其中之名也。蓋不偏不倚,猶立而不近四旁,心之體,地之中也。無過不及,猶行而不先不后,理之當、事之中也。故于未發(fā)之大本,則取不偏不倚之名;于已發(fā)而時中,則取無過不及之義。語固各有當也。然方其未發(fā),雖未有無過不及之可名,而所以為無過不及之本體,實在于是;及其發(fā)而得中也,雖其所主不能不偏于一事,然其所以無過不及者,是乃無偏倚者之所為,而于一事之中,亦未嘗有所偏倚也。故程子又曰:‘言和,則中在其中;言中,則含喜怒哀樂在其中。而呂氏亦云:‘當其未發(fā),此心至虛,無所偏倚,故謂之中;以此心而應萬物之變,無往而非中矣。是則二義雖殊,而實相為體用。此愚于名篇之義,所以不得取此而遺彼也?!盵4](P548)

    在朱熹看來,“中庸”之“中”,“一名而有二義”,一為“不偏不倚”,一為“無過不及”,前者是指“未發(fā)之前無所偏倚”,即“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后者是指“見諸行事各得其中”,即“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而且,“中”與“和”相互聯(lián)系,未發(fā)“不偏不倚”之“中”,是已發(fā)“無過不及”之“和”的本體,已發(fā)之所以能夠“無過不及”之“和”,是由未發(fā)的“不偏不倚”之“中”所為。所以,“中”與“和”二者不可分離,實為體用關系。他還說:

    “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只是思慮未萌,無纖毫私欲,自然無所偏倚。所謂“寂然不動”,此之謂中。然不是截然作二截,如僧家塊然之謂。只是這個心自有那未發(fā)時節(jié),自有那已發(fā)時節(jié)。[3](P1509)

    顯然,朱熹認為未發(fā)、已發(fā)不可截然分開,“中”與“和”為體用關系。所以,他反對執(zhí)著于“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他說:

    夫未發(fā)已發(fā),日用之間,固有自然之機,不假人力。方其未發(fā),本自寂然,固無所事于執(zhí);及其當發(fā),則又當即事即物,隨感而應,亦安得塊然不動,而執(zhí)此未發(fā)之中耶?此為義理之根本,于此有差,則無所不差矣。[4](P563)

    顯然,朱熹既講未發(fā)之“中”,又講已發(fā)之“和”,并把二者結合起來。同時,他還進一步指出:

    然未發(fā)之前不可尋覓,已發(fā)之后不容安排,但平日莊敬涵養(yǎng)之功至,而無人欲之私以亂之,則其未發(fā)也,鏡明水止,而其發(fā)也,無不中節(jié)矣。此是日用本領工夫。至于隨事省察,即物推明,亦必以是為本。[5](P3131)

    在這里,朱熹把對未發(fā)之“中”、已發(fā)之“和”的追求,歸于“平日莊敬涵養(yǎng)之功”,強調“日用本領工夫”。所以,他講“敬”,指出:

    蓋心主乎一身而無動靜語默之間,是以君子之于敬,亦無動靜語默而不用其力焉。未發(fā)之前,是敬也,固已主乎存養(yǎng)之實;已發(fā)之際,是敬也,又常行于省察之間。[5](P1419)

    當其未發(fā),此心至虛,如鏡之明,如水之止,則但當敬以存之,而不使其小有偏倚;至于事物之來,此心發(fā)見,喜怒哀樂各有攸當,則又當敬以察之,而不使其小有差忒而已。[4](P563)

    朱熹還認為,要達到“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就必須“敬而無失”。他說:“‘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程子云:‘敬不可謂之中,敬而無失,即所以中也?!盵3](P1511)又說:“未發(fā)之際,便是中,便是‘敬以直內,便是心之本體。”[3](P2262)“只是常敬,便是‘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也?!盵3](P2435)在討論“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與“敬”的關系的同時,朱熹還進一步討論了“發(fā)而皆中節(jié)之和”與“敬”的關系,指出“敬是‘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和是‘發(fā)而皆中節(jié)之和。才敬,便自然和?!薄熬磁c和,亦只是一事。敬則和,和則自然敬?!盵3](P519)所以,朱熹說:“其未發(fā)也,敬為之主而義已具;其已發(fā)也,必主于義而敬行焉。則何間斷之有哉?”[5](P1838)要求把“敬”貫穿于未發(fā)、已發(fā)之始終,并以此達到“中”、“和”。

    二、“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

    如前所述,唐代的孔穎達解《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認為人君能“致中和”,就能使“陰陽”和諧,從而達到“天地位”、“萬物育”。一般而言,“陰陽”既可指人體內的“陰陽”,也可指天地中的“陰陽”。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會影響到人體內的“陰陽”,但是不可能影響到天地中的“陰陽”??追f達疏中所言“陰陽”均指天地中的“陰陽”,所謂“天地陰陽,生成萬物”[1](P1634)。問題是,孔穎達疏在對“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詮釋中引入了“陰陽”概念,但是并沒有就人君的喜怒哀樂之“中”、“和”如何能夠使天地“陰陽”和諧,并達到“天地位”、“萬物育”,做出明確的說明。尤其是,這種詮釋與漢唐時期流行的“天人感應”思想十分相似。

    關于“天人感應”思想,漢代董仲舒多有論述。他說:“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盵6](P814)又說:“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言人之質而無其情,猶言天之陽而無其陰也?!盵6](P671)所以,在董仲舒看來,人的性情會影響到天地陰陽。他明確指出:“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故其治亂之故,動靜順逆之氣,乃損益陰陽之化,而搖蕩四海之內。”[6](P1085)我們雖然不能完全肯定孔穎達疏對“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詮釋,依據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但在孔穎達疏中,的確包含了“天人感應”思想。比如,孔穎達疏“國家將興,必有禎祥”曰:“禎祥,吉之萌兆;祥,善也。言國家之將興,必先有嘉慶善祥也。《文說》:‘禎祥者,言人有至誠,天地不能隱,如文王有至誠,招赤雀之瑞也?!庇质琛皣覍⑼?,必有妖孽”曰:“妖孽,謂兇惡之萌兆也。妖猶傷也,傷甚曰孽,謂惡物來為妖傷之征。若魯國賓鵒來巢,以為國之傷徵。”孔穎達還說:“圣人君子將興之時,或圣人有至誠,或賢人有至誠,則國之將興,禎祥可知。而小人、愚主之世無至誠,又時無賢人,亦無至誠,所以得知國家之將亡而有妖孽者?!盵1](P1632)顯然,這些說法講的就是“天人感應”。

    對于《中庸》所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朱熹注曰:

    致,推而極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自戒懼而約之,以至于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矣。自謹獨而精之,以至于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2](P18)

    朱熹講“致中和”,從戒慎恐懼和慎獨講起。這就是《中庸》所謂“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君子慎其獨”。對此,朱熹認為,“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中的“其所不睹不聞”是指“己之所不睹不聞”,“慎獨”之“獨”是指“人之所不睹不聞”。[4](P556)關于“己之所不睹不聞”,朱熹說:“所不聞,所不見,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樂未發(fā)時。凡萬事皆未萌芽,自家便先恁地戒慎恐懼,常要提起此心,常在這里,便是防于未然,不見是圖底意思?!盵3](P1499)認為“戒慎恐懼乎其不睹不聞”就是要在心之未發(fā)時戒慎恐懼,是“未發(fā)時工夫”,而且不是要在未發(fā)時刻意地去戒慎恐懼,而是“常要提起此心”。關于“人之所不睹不聞”,朱熹認為,不是僅僅指無人獨處之時,而更是指“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2](P18)的內心活動,所以,慎獨是“專就已發(fā)上說”[3](P1505),是要在心之已發(fā)時以謹慎。

    在朱熹看來,“自戒懼而約之,以至于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就可以“極其中”;“自謹獨而精之,以至于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就可以“極其和”。這就是“致中和”。朱熹還說:

    君子自其不睹不聞之前,而所以戒謹恐懼者,愈嚴愈敬,以至于無一毫之偏倚,而守之常不失焉,則為有以致其中,而大本之立,日以益固矣;尤于隱微幽獨之際,而所以謹其善惡之幾者,愈精愈密,以至于無一毫之差謬,而行之每不違焉,則為有以致其和,而達道之行,日以益廣矣。[4](P559)

    在朱熹看來,“致中”就是要自“未發(fā)”時戒謹恐懼,以至于“無一毫之偏倚”,且又能“守之常不失”,進而“大本之立,日以益固”;“致和”則是要于“已發(fā)”之際以謹慎,以至于“無一毫之差謬”,且又能“行之每不違”,進而“達道之行,日以益廣”。朱熹還認為,“致中”而可使得“天地位”,所謂“極其中而天地位”;“致和”而可使得“萬物育”,所謂“極其和而萬物育”。他還說:“天地之位本于致中,萬物之育本于致和,各有脈絡,潛相灌輸,而不可亂耳?!盵5](P2611)因此,要達到“天地位”、“萬物育”,關鍵在于“致中和”。

    事實上,朱熹講“致中和”,不只是單純的性情修養(yǎng),而且還在于把握“天下之大本”,實行“天下之達道”。如上所述,朱熹認為,天命之性,具于人心,因而“心具萬理”,心之未發(fā)謂之“中”,“其天地萬物之理,無所不該”,心之已發(fā)而中節(jié)謂之“和”,“其古今人、物之所共由”。換言之,“致中和”不僅是要讓心之未發(fā)與已發(fā)達到“中”、“和”,乃至極致,而且要在這一過程中把握心中所具有的天地萬物之理和變化規(guī)律,并且能夠據此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朱熹還說:

    致中和而天地位、萬物育者,常也?!蟮种轮泻停晕嵋荒钪g培植推廣,以至于裁成輔相、匡直輔翼,無一事之不盡,方是至處。自一事物之得所區(qū)處之合宜,以致三光全,寒暑平,山不童,澤不涸,飛潛動植各得其性,方是天地位、萬物育之實效。蓋致者,推致極處之名,須從頭到尾看,方見得極處。若不說到天地萬物真實效驗,便是只說得前一截,卻要準折了后一截,元不是實推到極處也。[5]2511)

    在朱熹看來,“致中和”而達到“天地位”、“萬物育”,這是恒常的道理,因為“致中和”,就是要通過“自吾一念之間培植推廣,以至于裁成輔相”,“無一事之不盡”,能夠使事事物物各得其宜,各得其性,從而實現(xiàn)“天地位”、“萬物育”;而且“致中和”只有達到“天地位、萬物育”,才是“推致極處”。

    由此可見,朱熹所謂“致中和”,不只是個人的心性修養(yǎng),不只是讓心之未發(fā)與已發(fā)達到“中”、“和”,而且是要在這一過程中,把握天地萬物之理和變化規(guī)律,并且據此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以至于“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為此,朱熹說:

    “天地位,萬物育”,便是“裁成輔相”,“以左右民”底工夫。若不能“致中和”,則山崩川竭者有矣,天地安得而位!胎夭失所者有矣,萬物安得而育![3](P1519)

    在這里,朱熹不僅認為“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這本身就是“‘裁成輔相,‘以左右民底工夫”,而且還認為,若不能“致中和”,則天地不能位,萬物不能育。據朱熹《中庸或問》所述:

    曰:“天地位,萬物育,諸家皆以其理言,子獨以其事論。然則自古衰亂之世,所以病乎中和者多矣,天地之位,萬物之育,豈以是而失其常耶?”曰:“三辰失行,山崩川竭,則不必天翻地覆然后為不位矣。兵亂兇荒,胎殰卵殈,則不必人消物盡然后為不育矣。凡若此者,豈非不中不和之所致,而又安可誣哉!”[4](PP559~560)

    在朱熹看來,天地自然萬物的變化,雖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往往與人的活動有密切關系,且與是否“致中和”有關;天地不位,萬物不育,天地萬物出現(xiàn)各種異常,發(fā)生自然災害,除了有自然本身的原因,還可能由于人的不“中”、不“和”之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在朱熹看來,《中庸》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完全不同于漢唐儒家的“天人感應”。朱熹說:

    “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便是形和氣和,則天地之和應。今人不肯恁地說,須要說入高妙處。不知這個極高妙,如何做得到這處。漢儒這幾句本未有病,只為說得迫切了,他便說做其事即有此應,這便致得人不信處。[3](P1519)

    朱熹認為,漢唐儒家是用“天人感應”來說明“致中和”即有“天地位”、“萬物育”,而重要的是,要說明“這個極高妙,如何做得到這處”,而不能簡單地說,只要“致中和”便能“天地位”、“萬物育”。

    朱熹門人周謨注“致中和”云:“自戒謹恐懼而守之,以至于無一息之不存,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矣。自必謹其獨而察之,以至于無一行之不慊,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辈⑶疫€說:“夫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戒謹恐懼,所以守之于未發(fā)之時,故無一息之不存而能極其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必謹其獨,所以察之于既發(fā)之際,故無一行之不慊而能極其和。天地之所以位者,不違乎中;萬物之所以育者,不失乎和。致中和而天地自位、萬物自育者,蓋如此。學者于此,靜而不失其所操,動而不乖其所發(fā),亦庶幾乎中和之在我而已?!睂Υ?,朱熹說:“其說只如此,不難曉,但用力為不易耳。”[5](P2339)顯然,朱熹重視的是,如何通過“致中和”而達到“天地位”、“萬物育”,如何用力。

    所以,在朱熹看來,“天地位”、“萬物育”并不是“致中和”感應出來的,而是要通過致“中”,“于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把握心中具有的天地萬物之理和變化規(guī)律,要通過致“和”,“于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達到“天地位”、“萬物育”。

    張栻門人胡季隨說:“‘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若就圣人言之,圣人能致中和,則天高地下,萬物莫不得其所。如風雨不時,山夷谷堙,皆天地不位;萌者折,胎者閼,皆萬物不育。就吾身言之,若能于‘致字用工,則俯仰無愧,一身之間自然和暢矣。”朱熹說:“此說甚實。”[5](P2511)顯然,在朱熹看來,“致中和”而達到“天地位”、“萬物育”,是就圣人而言的;就一般人而言,若能在“致”上下功夫,就能達到身心自然和暢,但并非一定能夠促使“天地位”、“萬物育”。據《朱子語類》載,

    問:“‘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此以有位者言。如一介之士,如何得如此?”曰:“若致得一身中和,便充塞一身;致得一家中和,便充塞一家;若致得天下中和,便充塞天下。有此理便有此事,有此事便有此理。如‘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如何一日克己于家,便得天下以仁歸之?為有此理故也?!盵3](P1519)

    在朱熹看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人“致中和”,其對于天地自然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若人人都“致中和”,則天下“中”、“和”,這樣就能達到“天地位”、“萬物育”。

    三、自然生態(tài)在于人之心

    朱熹重視“心”,以為儒學之道統(tǒng)在于心。他說:

    蓋自上古圣神繼天立極,而道統(tǒng)之傳有自來矣。其見于經,則“允執(zhí)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幾也。[2](P14)

    朱熹認為,儒學之道統(tǒng)自堯、舜、禹而來,所傳之“道”在于“心”,在于古文《尚書·大禹謨》所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即所謂“十六字心傳”。他還說:

    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者,堯、舜、禹相傳之密旨也?!驁?、舜、禹之所以相傳者,既如此矣。至于湯、武則聞而知之,而又反之,以至于此者也。夫子之所以傳之顏淵、曾參者,此也;曾子之所以傳之子思、孟軻者,亦此也。[5](PP1586~1587)

    顯然,朱熹把“十六字心傳”看作是從堯、舜至孔、孟的傳道系統(tǒng)所傳之“道”,而他撰《四書章句集注》當然也是為了繼承這一以“心”為根本的傳道系統(tǒng)。

    需要指出的是,朱熹講“心”,又講“人心”、“道心”,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對此,朱熹說:

    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于形氣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為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雖上智不能無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二者雜于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無以勝夫人欲之私矣。精則察夫二者之間而不雜也,一則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也。從事于斯,無少間斷,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則危者安、微者著,而動靜云為自無過不及之差矣。[2](P14)

    在朱熹看來,人的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人心,“生于形氣之私”;一是道心,“原于性命之正”;任何人都不能無人心,也不能無道心。他還說:“道心是義理上發(fā)出來底,人心是人身上發(fā)出來底。雖圣人不能無人心,如饑食渴飲之類;雖小人不能無道心,如惻隱之心是?!盵3](P2011)人心“危殆而不安”,道心“微妙而難見”,因此要“察夫二者之間而不雜”,“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使人心服從于道心。由此可見,朱熹雖然講人不能無人心,也不能無道心,但強調要讓“原于性命之正”的道心主宰“生于形氣之私”的人心。

    如前所述,朱熹解《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認為任何人與物都得自天所賦之理而具有共同的“天命之性”,在這一點上,并無人、物貴賤之殊,同時又由于各自氣稟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所謂“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就是原本于天之所賦的“天命之性”。朱熹還說:“道心是本來稟受得仁義禮智之心?!盵3](P2018)。由此可見,朱熹所謂“道心”,就是仁愛之心,既可促使人與人的相互和諧,又可促使人與自然萬物的相互和諧。就后者而言,“道心”,即“愛物之心”,“生態(tài)之心”。

    朱熹講“心”,同時又講“理”,講“心具萬理”,所謂“心之全體湛然虛明,萬理具足”。他在《孟子集注》中說:“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性則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從以出者也。”[2](P356)朱熹還說:“心雖是一物,卻虛,故能包含萬理?!盵3](P88)“心包萬理,萬理具于一心?!盵3](P155)同時,朱熹還講“心與理一”。他說:“心與理一,不是理在前面為一物。理便在心之中。”[3](P85)“仁者心與理一,心純是這道理?!盵3](P985)

    朱熹不僅在本體論上講“心”,而且特別強調做工夫,這就是朱熹繼承程頤所謂“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他說:“伊川先生云:‘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此兩句,與從上圣賢相傳指訣如合符契?!盵5](P2541)顯然,在工夫論上,朱熹既講涵養(yǎng),又講進學,強調通過“敬”而涵養(yǎng),通過“致知”而進學。

    朱熹特別重視“敬”,并且贊同二程所謂“主一之謂敬”。他說:“‘主一之謂敬,只是心專一,不以他念亂之。每遇事,與至誠專一做去,即是主一之義。”[3](P1740)在朱熹看來,“敬”即“主一”,就是“至誠專一”。又據《朱子語類》載:

    問“主一”。曰:“做這一事,且做一事;做了這一事,卻做那一事。今人做這一事未了,又要做那一事,心下千頭萬緒?!盵3](P2464)

    倪求下手工夫。曰:“只是要收斂此心,莫要走作,走作便是不敬。須要持敬?!眴枺骸熬慈绾纬??”曰:“只是要莫走作,若看見外面風吹草動,去看覷他,那得許多心去應他?便也是不收斂?!盵3](P2854)

    朱熹還說:“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3](P208)在朱熹看來,“敬”不是靜坐,不是“耳無聞,目無見”,而是收斂身心、專心致志。

    朱熹非常重視《大學》,尤對其中所謂“致知在格物”做了較多的討論,并且還為《大學》“格物致知”補傳,說: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2]

    在朱熹看來,《大學》所謂“致知在格物”,其中“格物”即是“致知”,就是要“即物而窮其理”,也就是要“即凡天下之物”,窮極事物之理,以達到“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

    朱熹講“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既重視格物,說:“《大學》是圣門最初用功處,格物又是《大學》最初用功處。”[5]“格物致知是《大學》第一義,修己治人之道無不從此而出。”[5]又重視“敬”,說:“‘敬字工夫,乃圣門第一義,徹頭徹尾,不可頃刻間斷?!薄啊粗蛔?,真圣門之綱領,存養(yǎng)之要法?!盵3](P210)還說:“《大學》須自格物入,格物從敬入最好。只敬,便能格物?!盵3](P269)在朱熹看來,格物窮理最好能夠從“敬”入手,這就是二程所謂“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7]。可見,朱熹更強調“敬”。

    就涵養(yǎng)與格物窮理的關系而言,朱熹更為強調涵養(yǎng)。他說:

    涵養(yǎng)本原之功,所以為格物致知之本者也。[4]

    圣人設教,使人默識此心之靈,而存之于端莊靜一之中,以為窮理之本。[4]

    顯然,在朱熹看來,格物窮理要以涵養(yǎng)為本。朱熹還明確指出:“持敬是窮理之本?!盵3]“用誠敬涵養(yǎng)為格物致知之本?!盵3](P407)“敬者,一心之主宰,而萬事之本根也。”[4](P506)把涵養(yǎng)看作窮理之本,把“敬”看作格物之本。

    朱熹不僅講“敬”,而且還進一步講“誠”。他對《中庸》的“誠”作了深入的闡釋,不僅把“誠”解讀為“真實無妄”,而且認為,“誠”既是“天理之本然”,為天所固有,也為人性所固有。至于“誠”與“敬”,朱熹說:

    誠與敬不同:誠是實理,是人前輩后都恁地,做一件事直是做到十分,便是誠。若只做得兩三分,說道今且謾恁地做,恁地也得,不恁地也得,便是不誠。敬是戒慎恐懼意。[3]

    “謹”字未如敬,敬又未如誠。[3](P103)

    敬只是個收斂畏懼,不縱放;誠只是個樸直愨實,不欺誑。初時須著如此不縱放,不欺誑;到得工夫到時,則自然不縱放,不欺誑矣。[3](PP2743~2744)

    在朱熹看來,“敬”是涵養(yǎng)的重要工夫,但是,“誠”比“敬”更為根本。所以,他強調要由“敬”而“誠”。

    朱熹特別強調“誠”與“中”的相互聯(lián)系。他說:

    中是道理之模樣,誠是道理之實處,中即誠矣。[3](P1483)

    中與誠……固是一事,然其分各別:誠是實有此理,中是狀物之體段。[3](P104)

    顯然,在朱熹看來,“誠”與“中”是不可分離的,是同一的兩個方面。朱熹還對“誠”、“中”、“仁”三者的關系作了討論。他說:

    說誠,便只是實然底道理。譬如天地之于萬物,陰便實然是陰,陽便實然是陽,無一毫不真實處;中,只是喜怒哀樂未發(fā)之理;仁,便如天地發(fā)育萬物,人無私意,便與天地相似。[3](P2415)

    言誠時,便主在實理發(fā)育流行處;言性時,便主在寂然不動處;言心時,便主在生發(fā)處。[3](P2583)

    朱熹認為,“誠”、“中”、“仁”三者是同一的,但“誠”是就天道流行而言;“中”是就性而言;“仁”是就心而言。當然,朱熹又講“誠”與“中”不可混為一談,且更為強調由“誠”而“中”。據《朱子語類》載,南康一士人云:“圣賢亦有不誠處,如取瑟而歌,出吊東郭之類。說誠不如只說中?!敝祆鋺唬骸罢\而中,‘君子而時中;不誠而中,‘小人之無忌憚?!盵3](P1189)又據朱熹所撰《養(yǎng)生主說》載,有人曾對朱熹說:“昔人以誠為入道之要,恐非易行。不若以‘中易‘誠,則人皆可行而無難也。”朱熹應之曰:“誠而中者,‘君子之中庸也;不誠而中,則‘小人之無忌憚耳?!盵5](P3284)在這里,朱熹反對將“以誠為入道之要”中的“誠”改為“中”,而把“中”分為“誠而中”和“不誠而中”,明確主張“誠而中”,反對“不誠而中”。

    朱熹特別強調“至誠”而能“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又認為“致中和”而能“天地位”、“萬物育”,講人之心對于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根本性的作用。為此,朱熹又說:“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盵2](P18)還說:

    致者,用力推致而極其至之謂。致焉而極其至,至于靜而無一息之不中,則吾心正,而天地之心亦正,故陰陽動靜各止其所,而天地于此乎位矣;動而無一事之不和,則吾氣順,而天地之氣亦順,故充塞無間,驩欣交通,而萬物于此乎育矣。[4](P559)

    在朱熹看來,“致中”而達到“靜而無一息之不中”則“吾心正”;“致和”而達到“動而無一事之不和”則“吾氣順”,“吾心正”、“吾氣順”則能夠“天地位”、“萬物育”。對此,元代的許衡作了闡釋,指出:“人能自戒懼而約之,以至于至靜之中,無所偏倚,則吾之心正,天地之心亦正,故三光全、寒暑平、山岳奠、河海清,而天地各安其所矣。自謹獨而精之,以至于應物之處,無少差謬,則吾之氣順,天地之氣亦順,故草木蕃盛,鳥獸魚鱉咸若,而萬物各遂其生矣?!盵8](P101)明清之際的王夫之進一步說:“吾之心正,而天地之心可得而正也。以之秩百神而神受職,以之?陰陽、奠水土而陰陽不忒、水土咸平焉、天地位矣。何也?吾之性本受之于天,則天地亦此理也,而功化豈有異乎?吾之氣順,而萬物之氣可得而順也。以之養(yǎng)民而澤徧遠邇,以之蕃草木、馴鳥獸而仁及草木、恩施鳥獸焉,萬物育矣。”[9](PP108~109)清代的李光地更為明確地指出:“心不正,則不能收斂安靜,勢必攪擾紛更,天地如何得位?能致中,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地豈有不位?致和,則數罟不入,斧斤時入,《月令》中許多事件,無不按節(jié)合拍,萬物豈有不育?”[10](PP114~115)也就是說,“致中和”則能夠按照自然法則合理地對待天地自然萬物,從而達到“天地位”、“萬物育”。

    人在天地之間,與自然萬物相處,一方面,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另一方面,由于天人一源、天人一理、天人一心,人有本之于天地生物之心的仁愛之心,其中包括了“愛物之心”,“生態(tài)之心”。按照朱熹《大學章句》的說法,人都有“具眾理而應萬事”的仁愛之心,“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所以,應當“因其所發(fā)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2](P3)。也就是要通過心性修養(yǎng),由“誠”而“中”,回復本之于天地生物之心的仁愛之心,以及“愛物之心”、“生態(tài)之心”,從而實現(xiàn)“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達到“天地位”、“萬物育”。

    應當說,無論是講“至誠”而能“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還是講“致中和”而能“天地位”、“萬物育”,都是講人之“愛物之心”,“生態(tài)之心”對于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而這種強調通過人的心性修養(yǎng),回復本之于天地生物之心的“愛物之心”,“生態(tài)之心”,以實現(xiàn)既能合理地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滿足人的生存、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觀,就是朱熹學術思想中所蘊含的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中心的生態(tài)觀。

    [參考文獻]

    [1]?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卷五十二.中庸,(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

    [2]?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2年.

    [3]?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86年.

    [4]? [宋]朱熹.四書或問.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第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

    [5]? [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杰人等編,朱子全書,第20~2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

    [6]?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鐘肇鵬.春秋繁露校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7]? [宋]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二程集.中華書局,2004年.

    [8]? [元]許衡.中庸直解,許衡集.東方出版社,2007年.

    [9]? [明]王夫之.四書訓義(上),卷二.中庸.船山全書,第7冊.岳麓書社,1990年.

    [10][清]李光地.榕村語錄榕村續(xù)語錄.中華書局,1995年.

    責任編輯:郭美星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久热久热在线精品观看|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av天堂久久9|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人妻系列 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成人影院久久|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有码 亚洲区|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亚洲综合色惰|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观看av在线不卡|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在线 av 中文字幕|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a级毛片黄视频|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av.在线天堂|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永久网站在线|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国产成人91sexporn|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777米奇影视久久|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亚洲内射少妇av|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老女人水多毛片|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 大香蕉久久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夫妻午夜视频|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搡老乐熟女国产|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熟女电影av网|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18在线观看网站|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我的亚洲天堂|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成年av动漫网址|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视频4|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 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88av|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亚洲av男天堂|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网|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尾随美女入室|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 av 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另类一区|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少妇 在线观看|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kizo精华|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综合色惰| 国产亚洲最大av|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性色av一级|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天堂8中文在线网| 老司机影院成人|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如何舔出高潮|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香蕉丝袜av| 日韩伦理黄色片|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熟女电影av网|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777米奇影视久久|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超碰成人久久|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日本wwww免费看|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熟女av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丝袜脚勾引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国产综合精华液| 18禁观看日本|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嫩草影院入口|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97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热在线av| 人妻系列 视频|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freevideosex欧美| 亚洲综合色网址|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 视频在线|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大香蕉久久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尾随美女入室|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日韩伦理黄色片|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成年av动漫网址| 国产精品.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国产 一区精品| 久久青草综合色|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熟女av电影| 亚洲天堂av无毛| 亚洲成人手机|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美国免费a级毛片|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freevideosex欧美|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电影成人av|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99久久人妻综合|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亚洲综合色网址|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午夜av观看不卡|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亚洲av.av天堂|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视频区图区小说|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狼人影院| 中国国产av一级|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赤兔流量卡办理| 久久影院123|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午夜av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h片|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av在线老鸭窝|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另类精品久久| 性少妇av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赤兔流量卡办理|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少妇亚洲综合色aaa.|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9色porny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蜜桃在线观看..|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中字成人| 如何舔出高潮|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男男h啪啪无遮挡| 欧美xxⅹ黑人|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 嫩草影院入口|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如何舔出高潮|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观看av在线不卡| 丝袜喷水一区|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亚洲av.av天堂|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三级国产精品片|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中文欧美无线码| 蜜桃国产av成人99|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蜜桃国产av成人99|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欧美无线码| 香蕉精品网在线| 视频区图区小说|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久久狼人影院| 多毛熟女@视频| 1024香蕉在线观看| 我的亚洲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99久久综合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a级毛片黄视频|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97在线视频观看|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制服诱惑二区|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一二三|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欧美bdsm另类|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少妇人妻 视频|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