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 林燕婷
摘? 要:在財務共享趨勢下,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核算方法,還要系統了解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業(yè)務流程,培養(yǎng)適應財務共享需求的新型財會人才,使學生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快速勝任工作?,F在財務共享已經逐漸進入課堂教學,但是尚未普遍開展。因此本文分析目前財務共享課程存在問題,探討財務共享課程教學模式,為高校建設財務共享課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共享;課程建設;會計人才培養(yǎng)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財務共享服務愈趨成熟,許多企業(yè)將財務共享服務作為組織架構改革的重點內容,有力推動企業(yè)轉型升級,提高企業(yè)經營效率。與傳統會計流程相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賬務處理流程、單據流、信息技術、服務對象范圍以及專業(yè)化分工等方面存在許多不同,其精細化、專業(yè)化、高效化的業(yè)務核算和財務數據處理流程使得對內部財務人才的職業(yè)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著眼于傳統財務業(yè)務及常規(guī)財務處理流程的財務會計課程已經不能適應財務共享服務的崗位要求。因此,培養(yǎng)適應財務共享服務的新型財會人才成為本科高校會計人才培養(yǎng)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和變革,主要焦點在于如何進行基于財務共享的課程體系改革,使教學課程與社會發(fā)展相對應,以便學生可以在工作時應用所學知識。
二、財務共享課程教學模式
在財務共享服務趨勢下,原有的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知識能力要求。目前的課程體系還是在于傳統財務會計,因此需要開設財務共享課程,包括財務共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目前已有部分高校開展財務會計課程改革,將財務共享課程納入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常見財務共享課程教學模式有兩種。一是新開設財務共享課程,以實訓課程為主,如 “財務共享軟件操作”“財務共享服務建設沙盤模擬實驗”“財務共享服務仿真模擬實驗”等,主要讓學生熟悉和掌握財務共享軟件操作流程。目前市面上已有針對學生的財務共享實操軟件,比如金蝶EAS、浪潮GS等,通常包括影像掃描、企業(yè)費用共享系統、出納共享系統、應收應付共享系統、資產共享系統、核算共享系統、報表共享系統等。在該模式下,財務共享作為獨立的課程內容,能夠詳細透徹地講解財務共享理論知識,讓學生理解財務共享服務的理念和價值、組織和流程設置,以及如何利用財務共享服務幫助企業(yè)進行經營決策。同時,充足的課堂時間能夠讓學生上機操作財務共享軟件,熟悉操作流程。二是在原有的財務會計、會計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的課程基礎上嵌入財務共享服務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和實訓操作。在該模式下,財務共享知識可以結合相關的會計基礎知識,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財務共享的理念和運用。這兩種模式各有優(yōu)勢和劣勢。模式一對課程改革要求較高,需要新設課程,修改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并且需要建立實驗室,引進專門的師資。但是能夠保證課堂學習時間,能夠較為全面地讓學生掌握財務共享服務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流程。模式二不需要新設課程,可以作為原有會計課程的延伸,結合財務共享服務理論,加深理解財務共享在企業(yè)經營決策中的運用。但缺點在于時間不夠,知識點分散,無法深入展開財務共享知識的講解和實操。
三、財務共享課程現狀分析
雖然有一部分高校已經開展財務共享課程改革,但還沒普遍推廣,在改革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財務共享課程在廣東高校實施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數據共100份,回收問卷100份,回收率100%。根據數據篩選出有效問卷一共100份,有效率100%。調查對象主要為會計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等專業(yè)的學生。調查結果顯示,財務共享并未深入高校,問卷結果顯示43%的學生只是聽說過財務共享的概念,有21%的學生則完全不知道財務共享,超過一半的學生對財務共享的工作內容和具體應用并沒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除了學生自身對財務領域發(fā)展關注較低之外,導致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也在于目前大多數高校并沒有將財務共享知識引進課堂教學。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沒有針對財務共享的發(fā)展而改革課程體系,學生仍然在傳統課程中學習。
財務共享發(fā)展趨勢下,企業(yè)需要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學校應該重視專業(yè)教育以及通識教育,培養(yǎng)綜合性素質人才。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知,高校針對財會專業(yè)開設的課程主要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金融學、經濟學、審計學、會計法律法規(guī)等專業(yè)核心課程,但是通識教育課程比例不高,有開設通用知識課程如數據統計課程的比重為40%,價值評估課程的比重僅為31%,缺乏鍛煉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而開設的課程或活動。 另外,關于財務共享的學習資源不足,有些高校尚未建立財務共享實驗室,沒有及時更新教材及相關學習資料,普遍學生認為所獲資源有限。
從改革意愿來看,95%的比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在未來的財務工作領域中將會成為主流趨勢,但是目前的課程不能夠滿足財務共享的要求,有92%的比重認為在財務共享的發(fā)展趨勢下,學校當前的會計人才培養(yǎng)模式需要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無論是課程安排、師資力量、教學資源、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會對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造成影響。高校應針對市場需求,讓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時俱進,提高學生對學校培養(yǎng)模式的認可度。
四、財務共享課程改革難點
財務共享課程對本科會計人才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要,但是改革過程中存在不少難點。第一,新開設課程難度較大,需要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調整,改動較多。而且與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實訓課程類似,如何調整實訓課程內容有一定的困難。若在原有的會計課程基礎上增加財務共享內容,則增加了實訓時間和難度,需要調整教學大綱。另外,學校需要建立實驗室或者引進財務共享實訓軟件,人力物力成本較高。第二,缺乏專門針對本科生教學的財務共享教材,目前財務共享書籍主要面向企業(yè),內容以軟件操作和服務中心建立為主,偏向實踐,理論知識不夠。而對于本科會計教育來說更重要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三,目前財務共享課程較多是上機操作,教會財務共享軟件的使用方法,與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實訓課程模式類似。傳統的會計實操能力大多只是對會計數據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核算和報告,屬于傳統的會計核算與監(jiān)督職能的體現。但在財務共享趨勢下,這些將會有人工智能進行處理,會計人員更多從事管理會計、戰(zhàn)略管理、大數據分析等。目前針對這些高層次的課程教學內容不夠。第四,雖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不斷推廣中,但常見于大型企業(yè),中小企業(yè)還是以傳統會計崗位為主,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應聘財務共享中心的機會不多,因此如何結合傳統會計核算以及財務共享服務是財務共享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問題。
五、財務共享課程改革建議
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財務共享的發(fā)展趨勢下,高校應注重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課程設置也應隨之改革,將財務共享課程納入課程體系。針對目前存在的難點和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1、高校要以時代背景為基準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與財務共享企業(yè)人才需求接軌,改革會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學校應合理調整傳統財務核算課程,適當增加與財務共享相關的專業(yè)課程和通識課程,豐富學生的知識層次。2、調整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體系,若條件允許盡可能開設獨立課程,建立財務共享實驗室,對財務共享的理論和實操進行講授和訓練,幫助學生學習掌握財務共享的運作模式。對于暫時不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先開設一些類似的課程,或對原有的課程進行一些改革,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利用財務共享云平臺進行實操培訓,比如將會計電算化實務一類的課程與云技術相結合,如云ERP財務流程,或對待條件成熟后再建立財務共享實驗室。3、在設置財務共享相關課程的同時,開設財務共享講座、企業(y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地參觀等,讓學生充分了解有關財務共享相關知識。4、編寫適用于本科教學的財務共享教材,包括理論知識、實訓操練、案例分析等。5、開展多維度的財務共享內容教學,讓學生不僅僅熟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流程,還要結合財務管理、公司戰(zhàn)略、內部控制等方面分析財務共享如何幫助企業(yè)進行經營決策。6、教學模式多樣化,傳統的實訓課程只是上機操作,可以開展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財務共享的理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王純杰.財務轉型背景下高校財務共享課程建設研究[J].商業(yè)會計,2020(01):124-126.
[2]程平,范洵.“金課”建設背景下基于知識圖譜的MPAcc課程教學研究——以重慶理工大學《云會計與智能財務共享》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19(28):35-38.
* 基金項目:2018年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基于財務共享的財務會計翻轉課堂研究與實踐”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