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主體地位的當今社會,激發(fā)學生熱情,成為了教學的首要任務。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難以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以對話教學為代表的新興教學法,開始被大量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也有目共睹。文章以小學階段開設的道德與法治課為研究對象,聯系實際情況,提出了充分發(fā)揮對話教學價值的策略,首先是聯系實際,提高對話效率;其次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對話熱情;最后是嚴加調控,明確對話方向。
【關鍵詞】小學課堂 道德與法治 對話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77-02
引言
對話教學指的是將對話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多數教師將師生問答與對話教學劃上了等號。從本質上來說,對話教學是以師生平等為前提,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的探討和交流活動,在此過程中,師生思維發(fā)生碰撞,教學任務隨之完成。小學階段開展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普遍存在“重講述、輕表達”的問題,這與教學初衷背道而馳?;诖?,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制定并落實有效的對話策略,為教學質量及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一、聯系實際,提高對話效率
首先應當明確一點,要想使對話教學的積極作用,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發(fā)揮,掌握對話的適合度很有必要,因此,教師應當聯系實際,將提高對話效率視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根據小學階段所開展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可知,該門課程涵蓋大量抽象的知識點。在沒有徹底掌握所學內容前,勇于發(fā)表見解的學生只占少數,這就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fā),對課堂對話的內容進行設計,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對話任務自然能夠高效完成[1]。
小學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要想保證集體生活得到有序開展,教師就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向學生傳達“秩序”的重要性。以《大家排好隊》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踩踏視頻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以下問題:發(fā)生踩踏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發(fā)生?選擇貼近生活的視頻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個是激發(fā)對話熱情,提高對話效率。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對話熱情
小學生普遍十分活躍、表達欲望強,要想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充分融入課堂,關鍵是生成有效的對話策略,激發(fā)對話熱情。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fā),有選擇性地對微視頻、圖片資料等資源加以運用,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情,又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小水滴的訴說》為例,這節(jié)課的任務,主要是使學生明確水資源的重要性,樹立起相應的節(jié)約意識,從自身做起,盡量避免水資源被浪費。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將學生的思路引到日常生活中,分析節(jié)約用水的意義。繪本故事普遍具有大量生動、有趣的文字和圖片,學生的對話熱情往往會因此而得到充分地激發(fā);另外,還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水污染或是類似情況的圖片的方式,使學生產生更加直觀、更具有沖擊力的視覺感受,此時,教師再適時引導,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2]。
總而言之,具有生活氣息的圖片或故事,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發(fā)揮著無法被替代的重要作用,創(chuàng)設情境又是激發(fā)對話熱情的關鍵。
三、嚴加調控,明確對話方向
在小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備分別和抵制誘惑的能力,使其健康成長。要想實現該目標,關鍵是對道德與法治的作用加以明確,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將對話與教學相結合。
通過走訪區(qū)域內各小學能夠發(fā)現,對話方向出現偏差,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較為常見,也就是說,即使學生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由于對話方向存在偏差,對話價值仍舊無法得到保證?;诖?,在對話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實時的監(jiān)督與引導,通過加大調控力度的方式,明確對話方向,使對話教學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結論:通過上文的論述能夠看出,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應用對話教學,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熱情,這與當今社會對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十分契合。教師可以通過生成有效對話策略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從多個方面出發(fā),確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對話方向和教學路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對話,使對話教學具有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希望文中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給小學“道法”教師以啟發(fā)。
參考文獻:
[1]陸妮娜.對話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8(36):81.
[2]沈莉.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途徑——對話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56-57.
作者簡介:
周艷(1981-),女,江蘇省蘇州人,漢族,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