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娟
〔關鍵詞〕問答;心理課;提問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22-0028-02
心理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如何通過師生問答的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值得反思。有效師生問答需以良好的問題設計為基礎,以有技巧的提問與恰當?shù)幕貞獮楸U稀N艺J為,有效的問題設計需貼合學生實際、符合教學目標、具體化;有技巧的提問需考慮問題的提出時間及回答對象的選擇;恰當?shù)幕貞獞龅絻A聽與共情、正面且有內容的評價、及時引導與追問。若三者教師均能做到位,那么,勢必會帶來有生機與情感流動的心理課堂。
(一)貼合學生實際,激發(fā)課堂參與度
心理課上所提出的問題需貼合學生的實際,越接近學生真實的生活,越能讓他們感同身受,越能調動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如在一節(jié)“換個想法 換個心情”的課上,最后我會以本節(jié)課的情緒ABC為理論基礎,要求學生將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轉換為合理的想法。我是這樣提問的:“以下這些都是我校學生在平時的咨詢中出現(xiàn)的不合理想法,請你們做咨詢師,幫助他們轉化這些不合理想法?!碑攲W生聽到這些想法是我校學生擁有的,他們會感覺這些想法很“接地氣”,進而激發(fā)他們助人為樂的精神,課堂討論參與度很高。
(二)符合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走“正道”
設置的每一個問題均需符合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明確設置的每一個問題的意義,以及預設學生的回答是否會符合期待,做好引導工作,才不至于在課堂上“走偏”。
如在“突破學習‘高原期”課上的“我怎么來到了‘高原期”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列舉了幾個問題,以此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出可能會有哪些原因導致我們來到了“高原期”。其中一個問題是“小軍的詩詞鑒賞水平與現(xiàn)代文閱讀水平都很高,但是文言文閱讀水平有點差。每次統(tǒng)考和模擬考試,只要遇到文言文,他就頭大。只要做到有關文言文字詞含義的理解與語句的翻譯,他都會花很長的時間思考,每次做這類題目,他都拿不到滿分”。我預設的學生回答是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導致學習產生了“高原期”,也就是學習薄弱點未攻克。而課堂中,學生會回答到這個方面,但更多的是,他們認為小軍有不合理的想法,即小軍要求文言文要拿滿分。一方面,可能是我設置的問題未突出“知識結構不完善”這一問題不符合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可能是學生未理解我問的問題是什么??傊瑔栴}的設計需符合教學目標,才能引導學生往“正道”上走。
(三)設計問題具體化,學生有“路”可走
提出的問題需可操作性強,即能直接讓學生明白他們要做什么,而不是無從下手。
如在“挫敗助我成長”課上,原先我設計的一個問題是“請同學談一談最近經歷的讓你產生挫敗感的事情”,學生對這一問題表示無從下手,后來經過修改,將這一問題具體化,我要求學生寫下:我最近經歷的讓我產生挫敗感的事情是__________;我當時的感受是__________;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事或產生這樣的感受,是因為__________;我認為可以這樣解決這件事“__________”。將這一問題分解后,學生寫起來便得心應手。
(一)提出問題時間:先于情境呈現(xiàn)
心理課上很多時候需要對某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我發(fā)現(xiàn),先拋出問題比先呈現(xiàn)情境,學生代入感會更高。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如心理課會用到很多音頻素材,學生很喜歡看,那么,我一般會在看之前拋出幾個問題,學生在觀看時會更聚精會神,也會思考,而不僅是一看而過。在“換個想法 換個心情”這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我借用了當下網(wǎng)絡最受歡迎表情包代表人物“權律二”的幾張表情圖片。之前我是先呈現(xiàn)圖片,學生紛紛議論權律二是多么的可愛,氛圍很活躍,然后提出問題“以上哪個表情可以反映你最近的狀態(tài)”,學生頓時鴉雀無聲,一時也不知道哪個表情可以反映自己的近況。相反,若是先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這一組表情包,一方面,學生看完之后心中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至于看完之后班級陷入“僵局”,另一方面,在看圖片時課堂紀律也不至于那么混亂。
(二)選擇回答對象:視問題而定
心理課堂上學生的回答無對錯之分,都是學生真實的感受與想法,但由于課程設計、班級氛圍、學生個性、教師風格等內外因素的影響,有時心理課堂上的分享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如何在有“先天缺陷”的條件下,讓心理課堂保持開放、真誠、溫暖的氛圍顯得尤為重要。就我的經驗而言,視問題而定。如果是討論他人的問題,如“看了這則案例,你認為小凡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一般會讓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是很活躍的、缺乏自信的學生回答,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以提高其自信心;如果是表達自我感受的問題,如需要自我開放的問題,我會觀察哪些學生在積極思考,另外,在給他們時間思考的同時,私下詢問某些學生的想法,并征得他們的同意后,選擇這些學生發(fā)言。
(一)傾聽與共情
學會保持傾聽與共情是最基本的要求,心理咨詢時要求如此,心理課堂上教師的回應更應始終如一。課堂上的傾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與平等,共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認可的,從而帶給學生繼續(xù)說下去的自信與勇氣。
(二)正面且有內容的評價
心理課堂理應是開放、真誠、溫暖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所有回答都是真實的想法,我們都應該給予正面的回應,關注積極方面,避免打擊其回答問題的參與度。同時,正面回應時也不應只是簡單的“很好”“非常棒”這些單薄的詞匯,而應根據(jù)具體情境給予學生相應的積極評價。如在一節(jié)“高中生意志力培養(yǎng)”課上,我提出的問題是:“你曾經有過因為快堅持不下去而想要放棄的時刻嗎?”學生的回答是:“有選擇地堅持與放棄。”我的回應是:“非常好,尤其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你很懂得取舍,或許取舍后的堅持會讓你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因此,有內容的評價或許比單薄的評價更能激勵學生。
(三)及時引導與追問
在課堂上,有時學生的回答并不如我們期待的那么好,那么,我們應該善于引導,并及時追問,而不是急于否認、忽略學生的回答,然后另找其他學生回答,直到有學生說出我們想要的答案為止。
當講到導致焦慮產生的社會因素時,我問某位學生:“你認為現(xiàn)在社會是一個特別看重什么的社會?”學生答:“金錢、背景、權力、顏值等。”我預設的答案是:學歷。這位學生的回答內容沒有一個說到我預設的內容上。我沒有急于否認這位同學的答案,而是通過及時追問,將他的回答引導到課程內容中來。于是,我追問道:“那么金錢、背景、權力、顏值,這些東西需要怎樣來獲得呢?”學生答:“要通過自身的努力?!蔽医又鴨枺骸澳悄闳腹ぷ鞯臅r候,用人單位憑什么給你努力的資格呢?”學生說:“靠自身的實力。”我又接著問:“好,那用人單位最簡單、最直接地評判一個人有沒有實力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學生答:“學歷?!弊罱K,學生說出了我想要的“標準”答案。
言而總之,良好的問題設計是有效師生問答的基礎,有技巧地提問與恰當?shù)鼗貞怯行熒鷨柎鸬谋U?。若三者教師均能做到位,那么勢必能夠帶來有生機與情感流動的心理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南京,211300)
編輯/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