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瑛
摘 要 目的:評定胃鏡診斷對早期胃癌的應用價值及臨床意義。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2例,對其術前胃鏡活檢結果進行分析,以病理檢查為對照,比較二者的診斷一致率。結果:胃鏡活檢確診早期胃癌患者56例,確診率90.32%。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對癌細胞分化程度、癌細胞浸潤深度的診斷一致率分別為85.48%和93.55%,兩種方法對癌細胞分化程度的診斷一致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癌細胞浸潤深度的診斷一致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鏡活檢診斷早期胃癌與病理檢查相比存在差距,但其診斷的準確性較高,可作為早期胃癌預防及篩查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胃鏡活檢;早期胃癌;病理檢查
胃癌是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其早期缺乏典型癥狀,確診難度較大,通常確診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盡早發(fā)現(xiàn)胃癌病變,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可使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升高至90%以上。對此,早期胃癌的明確檢查和診斷至關重要。胃鏡技術是目前臨床診斷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胃癌病變的檢出率。為進一步探討胃鏡診斷早期胃癌的應用意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2例,通過與病理檢查結果的對比,分析了胃鏡診斷的準確性。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2例,經(jīng)胃鏡活檢、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齡35 - 76歲,平均(51.4±7.1)歲。臨床主要癥狀:上腹隱痛不適39例,腹脹納減16例,返酸噯氣7例;病灶直徑≤1.0 cm 22例,1.0 - 2.0 cm 24例,2.0 - 3.0 cm 10例,>3.0 cm 6例。
方法:①胃鏡活檢:采用賓得的胃鏡PENTAX 1000電子胃鏡仔細觀察胃黏膜狀況,對于肉眼不易判定的病變組織,選取合適部位進行組織活檢。凹陷型取潰瘍四周組織細胞活檢;平坦型自病灶周邊黏膜皺襞中斷處取細胞進行活檢;隆起型則祛除隆起部位后,自胃黏膜基底部、色澤改變處、糜爛粗糙處取組織細胞進行活檢;位于黏膜下的病變取黏膜中央凹陷處組織細胞進行活檢。②病理檢查:術中對肉眼所見病灶及其周圍3 cm范圍內的組織進行取材,用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常規(guī)包埋、切片及染色,在顯微鏡下對癌組織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及有無淋巴結轉移進行仔細觀察。組織2名病理科醫(yī)師采用盲法進行觀察,并作出最終判斷。完成檢查后,比較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對早期胃癌病變分化程度、浸潤深度的診斷一致性。
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軟件SPSS 22.0分析數(shù)據(jù),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X2檢驗,檢驗水準a=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早期胃癌的檢查情況:本組62例早期胃癌患者進行胃鏡活檢,確診病例56例,疑診病例6例;與術后病理檢查對比,其診斷早期胃癌的確診率90.32%。
癌細胞分化程度: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對癌細胞分化程度的診斷一致率85.48%,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分化型、分化不良型的診斷一致率分別為92.11%和75.00%。見表1。
癌細胞浸潤深度: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對癌細胞浸潤深度的診斷一致率93.55%,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浸潤深度黏膜內、黏膜下的診斷一致率93.02%和94.74%。見表2。
討 論
臨床上,胃癌患者的預后與治療時機密切相關,早期診治的5年生存率高達90%,而晚期診治的5年生存率僅10% - 20%[1]。所以,早期確診胃癌病變,及時采取手術治療,對患者術后生存率的提高十分重要。胃鏡檢查是臨床診斷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其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的疾病痛苦,在檢查時還能避免出血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因而用于胃癌診斷可為醫(yī)師提供科學的檢查依據(jù)。本研究胃鏡活檢診斷6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確診
率90.32%,與有關研究報告的結果相近[2],提示術前胃鏡活檢進行早期胃癌的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由于取材范圍有限,其只能在部分胃組織中取材進行檢查;同時,胃鏡的視野較窄,活檢時無法對病變組織的全貌進行檢查,因而難以對病變組織作出完整判斷。實踐表明[3],即便是同一例患者在2個月內經(jīng)同一位病理醫(yī)師先后進行2次胃鏡活檢,所得出的結果也會有所差別。本研究發(fā)現(xiàn),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所得的病灶組織存在不同,這是因為胃鏡觀察具有動態(tài)性,并存在胃黏膜皺襞、立體腔狀結構;術后病理檢查取得的則是剖開的胃壁組織,甲醛固定后凸起或凹陷病灶均趨于平坦。本研究中,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對癌細胞分化程度的診斷一致率為85.48%,二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胃鏡活檢對于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鑒別存在局限,特別是對分化不良型癌的判斷。不過,在癌細胞浸潤深度的判定方面,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的診斷一致率為93.55%,亦有研究指出[4],胃鏡活檢與病理檢查對癌細胞浸潤深度的診斷一致率為94.83%,Kappa -致性為0.884,其一致性較高,表明胃鏡活檢診斷胃癌的浸潤深度可以達到滿意水準。
總之,胃鏡診斷早期胃癌的應用價值較高,但仍與術后病理檢查存在一定差異。臨床應選取正確病變部位的組織進行胃鏡活檢,高度警惕胃鏡下的淺表、不規(guī)則、微小病灶,以此提高早期胃癌篩查和診斷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鐘玉全,張旭,楊麗,等.180例胃癌術前胃鏡病理活檢結果及誤漏診因素分析[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8,28(7):615-617.
[2]栗素文.胃鏡下活檢對胃癌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82):168.
[3]趙金晶,李化梅.胃鏡活檢與外科病理檢查對早期胃癌診斷價值對比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7):246-247.
[4]王林.胃鏡檢查對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3):1987-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