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春
教育是什么?
作為一名工作十幾年的中年教師,偶爾也會有一些想法:教育是日復一日備課上課出題判卷;教育是提心吊膽怕學生出事日夜盯緊學生;教育是自己班考試平均分高出他班0.5而心中竊喜;教育是送走一屆學生嘆曰又是新的一輪再帶幾輪就退休;教育是拿著每月穩(wěn)定工資還房貸供孩子繳生活錙銖必較入不敷出……
如果沒有這次學校組織高三老師去甘肅進行教育考察的西北教育行,也許,這些想法會盤踞這位中年教師心中直至退休。緊張得讓人有點窒息的高考結(jié)束后開始了這趟行程,此時,北京的夏天有些悶熱,西北的氣候涼爽得讓人不忍離去。
甘肅地名來自古甘州(今張掖)和古肅州(今酒泉),地形狹長,自東向西如兩端圓鼓中間偏平的大棒槌,是中原地區(qū)通向西域和中亞乃至歐洲的咽喉要道,俗稱河西走廊。來之前反復聽到“金張掖,銀武威”的說法,果真是這樣么?印象中西北就是黃沙漫漫千里,荒漠茫茫無垠。
我們從北京飛到蘭州,從蘭州坐火車直奔張掖。朦朦欲睡中,忽聽有人歡呼:“快看,雪山!”抬眼望去,遠處一抹淡白,隨地勢漸顯開闊,在山腰以下青灰色映襯下,山頂皚皚白雪更加潔白晶瑩,陰云漸漸散去,夕陽投來最后光亮,雪峰輪廓更鮮明。暮色四合中,天地間一片暗綠色充盈,代替了從蘭州過來看到的荒山禿嶺的灰黃色。依然清晰可辨一團團厚重的深綠色,那是蔥蘢的樹木;一塊塊輕盈的淺綠色,那是茂密的草地和農(nóng)作物田地,這些都讓張掖成為西北重要的林木基地和糧倉。空氣中綠意昂然,讓人忍不住想伸出窗外狠狠呼吸幾大口。
鄰座一位滿頭白發(fā)卻精神矍鑠的老人輕聲告訴旁邊的孫子:“那是祈連雪山的雪融化成水,澆灌了花草樹木,小麥青稞?!庇谑?,小男孩晶瑩透亮的眼睛里仿佛也流淌著一抹綠意。
“金張掖”果然名不虛傳。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康樂鄉(xiāng)明德學校。熱情的老師們把我們迎接到操場,孩子們已盛裝等待,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各年級都有,他們身著裕固族民族服裝,紅藍相間,色彩鮮艷,尖頂?shù)拿弊?,長長的裙擺,五彩斑斕,煞是好看。優(yōu)美的樂曲響起,孩子們抬手提腳,翩翩起舞,連最小的3歲多小朋友也跳得有模有樣。以裕固族民族舞蹈作為課間操,真是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欣賞著孩子優(yōu)美可愛的舞姿,質(zhì)樸天真的笑臉,我們久久不想離去,拉著孩子們的手,合影,贈小禮物。邊走邊頻頻回頭看孩子們,腳下卻已跨過一條小溪,水流潺潺穿過校園,主人說這條小溪是從雪山流過來的,有了水流的校園更加靈動。
后來,我們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又看到了裕固族民族歌舞,不過表演者已是中學生,這是裕固族口語展示大賽,節(jié)目很豐富,有的說明裕固族的風情,有的塑造自信奔放裕固族青年形象,充分顯露了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點。其中有一個節(jié)目讓我印象猶為深刻,三五個著鮮艷裕固民族服裝的姑娘小伙,圍著一座模型小山邊唱邊舞,后又團坐火盆前互相敬酒,主人說這是模擬古時裕固族大家族團聚祭拜祈連雪山神的情景,長著幾顆青春痘喉結(jié)漸粗的裕固小伙子,黑發(fā)如云眉眼漸開的裕固姑娘們,演著這充滿宗教家族生活氣息的好玩節(jié)目,卻一臉莊重虔誠。
整個中國裕固族只有一萬余人,都定居在甘肅肅南,有語言,沒文字,民族文化如何傳承?兩個活動已讓我看到他們對這個問題用心而巧妙的回答。這不正像祈連雪水浸潤綠野沃疇一樣嗎?裕固族用著族服唱族歌演族舞說族語的形式把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浸潤到一代代孩子心里。教育也應如此,如雪山涓涓細流潤澤孩子的心靈,滌蕩去粗俗鄙陋暴躁任性,澆灌出文明高雅真誠善良。我想起剛送走的這一屆高三學子,我讓他們高一高二抄了兩年論語,每天一則,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既練字,又煉能坐得住的心,更學儒家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仁義恭謹謙讓溫和,兩年下來,孩子們音量降低了,臟字減少了,遇到小事不再劍拔弩張了,也慢慢能想著他人了。沒有功利想法的設計初衷,每天點滴的扎實行動去除浮躁之氣,讓它變得有意義。
教育是一種浸潤。
從張掖往西,過酒泉,穿嘉峪關(guān),至敦煌。綠意漸稀,天地間是荒漠戈壁的灰黃色,地勢狹長平緩,這正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隨后兩天,我們來到甘肅西端,第一站是敦煌鳴沙山。剛?cè)刖皡^(qū),一大片沙漠撲面而來。沙粒細軟,沙面柔和,山頂沙線生動,切割成陰陽面甚是明朗。我們每人租騎一匹駱駝,形成長長的駝隊,儼然古時走絲綢之路奔西域到中亞甚至更遠地中海沿岸的駝商隊。只是,嬉鬧拍照的情景,哪及古駝隊長途跋涉的艱苦勞累?
騎在駱駝上,想象腳下的沙漠曾多少次響起清脆的駝鈴,多少僧眾商人使節(jié)離家萬里揮汗如雨甚至埋骨他鄉(xiāng),多少物質(zhì)曾你來我往于這溝通東西方的路上橋梁。絲綢瓷器茶葉香料玉石金銀,讓這條路很富有,但更富有的是因為有文化的傳遞。據(jù)說,印度學者要研究正宗的佛教文化,要到中國來,且要感謝玄奘,當年擔千辛歷萬苦學到佛教最高深的教義,取回最好的經(jīng)書,播于中土,遂使之成為研究佛教的重要來源。當然,絲綢造紙術(shù)印刷術(shù)的西傳,對歐洲歷史發(fā)展進程起到重要影響。文化的溝通和傳遞,讓這條荒涼坎坷之路,生動起來,也有了更厚重內(nèi)涵,更讓傳遞兩端的國度都有了更豐富飽滿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