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魯迅先生是我國近現(xiàn)代以來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作品像甘甜的乳汁滋養(yǎng)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但是,在二十一世紀以來,社會上卻出現(xiàn)了一些排斥魯迅、非議魯迅的觀點。本文從愛國思想、戰(zhàn)斗思想、自我批判精神、是非觀念四個方面論述了今日仍然需要魯迅,讓我們的后人,特別是青少年,真正地走近魯迅、學習魯迅,把魯迅精神發(fā)揚光大。
【關(guān)鍵詞】魯迅精神;愛國;戰(zhàn)斗;自我批判;是非觀念;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I210 【文獻標識碼】A
魯迅先生是我國近現(xiàn)代以來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作品像甘甜的乳汁滋養(yǎng)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那一個個形象飽滿的藝術(shù)人物仿佛我們熟悉的家人一樣生活在我們的周圍。魯迅精神也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但是,在二十一世紀以來,社會上卻出現(xiàn)了一些諸如“不讀魯迅論”“魯迅作品有害論”“魯迅離開中學課本論”等排斥魯迅、非議魯迅的觀點。針對這些觀點,本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魯迅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崇高的愛國思想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偉大的,更是愛國的一生。民國時期,文人千千萬,本可以一支筆過著悠閑、自在、瀟灑的小資生活,但是,魯迅先生卻選擇了一條充滿著荊棘、充滿著坎坷的道路。他雖然未曾像戰(zhàn)士一樣馳騁沙場,但是他卻發(fā)出了舊時代、舊社會最徹底的吶喊。魯迅先生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他當年棄醫(yī)從文,就是為了喚醒國人,醫(yī)一人不足以改造社會,唯有放下手術(shù)刀,拿起醫(yī)治人精神的筆才可以為病入膏肓的祖國做點貢獻;其次,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更是彌漫著濃濃的愛國情懷。這種愛國情懷既表現(xiàn)在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又體現(xiàn)在作品字里行間的情感中。魯迅作品中很少有真正的革命者,但是受魯迅作品影響的革命者卻不在少數(shù)。魯迅最為明顯的愛國主義思想更多是體現(xiàn)在魯迅的詩歌中。《自嘲》中的“橫眉泠對千夫之,俯首甘為孺子牛”,表現(xiàn)了魯迅愿為革命現(xiàn)身、為革命者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看完魯迅作品,我們不得不感慨,世間能有幾人,像魯迅先生一樣,愛國愛得如此壯烈,愛民愛得如此深沉?像這樣的人,像這樣的作品,難道還有過時的嗎?難道現(xiàn)在的中國就不需要愛國了嗎?現(xiàn)在的中國更需要愛國,我們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蜜糖里,長在溫室中,對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沒有感恩之情,不知道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經(jīng)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經(jīng)歷了多少艱難曲折,經(jīng)歷了多少生死考驗,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為了今年的幸福生活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認為今天的生活是順其而然地來的?;蛘哒J為是父母辛辛苦苦換來的,素不知沒有國哪有家,國安民富,國強民定。我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們更應該學習魯迅,學習魯迅把祖國放在心里,把人民放在心里;學習魯迅同一切反動派、一切漢奸走狗、一切賣國求榮者作斗爭。
二、無畏的戰(zhàn)斗思想
魯迅生活的時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是一個被詛咒的時代。魯迅先生,終其一生,都在戰(zhàn)斗。先生雖然一日也未當過兵、領(lǐng)過將,但是先生卻是一日也未離開過戰(zhàn)場。先生的戰(zhàn)場不同于革命者的戰(zhàn)場,這個戰(zhàn)場表面上風平浪靜,內(nèi)地里卻是暗潮涌動,血雨腥風。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著屬于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他恨,恨那些只顧個人發(fā)財致富,不顧國人生死的政府官員;他罵,罵那些在國難當頭卻還唱著洋歌、聽著小曲的小資文人;他愛,愛那些有思想、有抱負的愛國青年;先生的作品更是處處有戰(zhàn)斗,《狂人日記》巧妙地用“我”這樣的角色,描繪了丑惡的世界和悲慘的人性。這篇文章,整體非常壓抑,就是我們讀者都能感覺到那種被那可怕的“吃人”壓抑得不能說話、不敢說活的晦暗環(huán)境。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著亮光和希望,透露著激蕩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要說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xiàn)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的泯滅。《阿Q正傳》中,先生更是強烈地、大膽地批判阿Q,批判阿Q的精神勝利法,像一個斗士一樣,怒斥其種種行為。先生批判阿Q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尊自大、自輕自賤、欺軟怕硬、只求得在精神上戰(zhàn)勝對方,還不知廉恥地學習壞人的行為。魯迅先生在批判阿Q的時候,就是一個革命者,就是一個斗士,就是一個讓人尊敬的“真的猛士”。
細品民國時期的文學作品,有誰能像先生一樣和舊社會,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斗爭得如此徹底?先生的戰(zhàn)斗思想可謂是先生作品中最為寶貴的東西。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環(huán)境里,每天可以自由自在地沐浴陽光,享受生活;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昂首挺胸地活著,再也不用擔心帝國主義的槍炮隨時會兵臨城下。但是,這一切安定、幸福、快樂的背后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是因為我們有了隨時隨地就可以投入戰(zhàn)斗的國家軍隊。戰(zhàn)斗思想,今日尤為重要,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diào),要建設(shè)一支“敢打仗,打勝仗”的人民軍隊,多次對如何強軍做出批示。戰(zhàn)斗思想對于青少年更為重要,青少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肩負著建設(shè)祖國、強大祖國的重任。如何讓青少年具有戰(zhàn)斗思想,學習魯迅就是一個好方法。從戰(zhàn)斗思想的角度看,今日怎么就不需要魯迅了呢?
三、深沉的自我批判精神
魯迅作品更注重對自己的批判,對自己靈魂的拷問。魯迅的作品大都是以“我”來敘述?!兑患∈隆分校嚪虿恍⌒淖驳搅死蠇D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婦人在裝,根本沒有撞到,一種小市民的抵賴思想油然而生。當車夫停下車扶起老婦人時,我才恍然大悟,我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勢力,多么的自私!文中充滿了對自己的悔恨,這種悔恨就是作者不停地拷問自己,作為一個時時啟蒙別人的人,竟然如此去看一個人。和車夫比起來,我是顯得那么渺小,那么卑微。一件小事并不小??!魯迅在作品中,把自己置身到那個必須批判的舊社會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只有敢于解剖自己,才會有余力解剖別人,解剖人生,解剖社會。魯迅先生何嘗不知道儒家思想有其正確性,但是,在那個社會形態(tài)下,儒家思想被統(tǒng)治階級利用,迫害人民,麻木人民。這些人不解剖,苦難的人民怎么能看透他們的真實面孔,怎么敢站起來和他們作斗爭?
魯迅先生一輩子都在不斷地解剖自己,解剖自己的人格,解剖自己的品格,解剖自己的情感等。先生也大膽地解剖別人,先生從來不懼怕別人的惡語相向,只要是真理,先生會義不容辭地說著別人不敢說的話,做著別人不敢做的事。今天,我們不是更需要先生這種敢說、敢笑、敢怒、敢罵的品格嗎?現(xiàn)在社會遇見老人不敢扶,見到窮人不敢?guī)?,人們?nèi)找媛槟静蝗?,只想著自己的切身利益。青少年尤甚,麻木不仁、金錢主義、自私自利普遍存在于今天孩子們的身上。這不是正是需要我們學習魯迅敢說、敢笑、敢怒、敢罵,勇于自我解剖嗎?說什么今日談魯迅已不適宜,簡直是無稽之談。
四、強烈的是非觀念
魯迅作品有著強烈的是非觀念,特別是其雜文,有著中國百科全書的稱號。這些雜文,作者以其深刻的社會洞察力分析當時的社會,反映舊中國社會的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魯迅雜文博大精深,內(nèi)容廣泛,大膽地批判封建禮教、迷信復古,宣揚科學、民主革命。在其《等下漫筆》中,作者把封建社會歸納為“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坐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的交替循環(huán),號召青年們起來創(chuàng)造“歷史上從沒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在《華蓋集》和《華蓋集續(xù)編》中更是發(fā)出了強烈的呼喊,號召如果世上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該先敢說、敢笑、敢哭、敢罵、敢打。魯迅雜文篇篇愛恨分明,篇篇是非明確??戳讼壬碾s文,不僅充滿了力量,更為可貴的是對當時的社會、對封建主義、對帝國主義有了更為科學的認識。
魯迅先生的作品有強烈的是非觀念,我覺得更應該讓今日的青少年學習學習。今天,我們在教育青少年時,告訴他們要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是非觀念?,F(xiàn)在社會,各種社會現(xiàn)象、各種社會問題紛繁復雜,特別是網(wǎng)絡(luò)時代的到來,人們多了發(fā)言渠道,多了學習平臺。有些青少年就忘乎所以,在各種場合下戲謔英雄、詆毀祖國、貶斥國粹等。這一切就是沒有是非觀念的結(jié)果。通看魯迅所有的作品,字里行間都是充滿了正義,充滿了正確的是非觀念。我們要學習魯迅,就是要學習他這種精神,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堅持真理,敵視丑惡。從這個角度上講,魯迅不過時!
綜上所述,魯迅不過時!魯迅精神不過時!今日社會,我們更應該好好地研讀魯迅先生的作品,讓我們的后人特別是青少年,真正地走近魯迅、學習魯迅,把魯迅精神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錢理群.心靈的探尋[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智仁.情、理、象三位一體——論魯迅雜文的藝術(shù)魅力[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6).
[3]王煥林.《阿Q正傳》的主題解讀[J].科技資訊,2010(12).
[4]于詩.梟鳴——讀《狂人日記》有感[J].新語文學習(高中版),2010(7).
[5]王勇.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shù)特征[J].文學教育(上),2007(3).
作者簡介:劉青云(1980-),男,山西長治人,碩士,講師,大同煤炭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研究方向:魯迅研究、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