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戰(zhàn)亂頻繁的中東,阿勒頗作為敘利亞的第二大城市,是阿拉伯世界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位于城中心的阿勒頗古城堡最值得關注。幾千年來,它歷經滄桑,屢遭戰(zhàn)爭和地震的破壞,后又幾經修復、加固,至伊斯蘭初期時已成為了堅不可摧的戰(zhàn)堡。它最初的功能是一種權力的象征,而到后期統(tǒng)治者則更注重它的防御功能。在阿尤布王朝時期統(tǒng)治者修繕了防御工事,加強了城堡的軍事防御功能,這樣的舉措對于當時及后世各個地區(qū)城堡的修建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阿勒頗;古城堡;復建;意義
【中圖分類號】K376.1 【文獻標識碼】A
阿勒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在整個青銅和鐵器時代是敘利亞北部最重要以及興旺的政治中心。悠久的歷史給這座繁榮的城市留下眾多寶貴的遺產,其中最讓人震撼的是屹立在一座小山丘上的古城堡。這座城堡位于阿勒頗的中心,在此基礎上修建了大量的民居、學校、商店、澡堂、清真寺等。阿勒頗古城堡最早是在公元前2000年開始建造,后幾經重新修復建造,成為了中世紀軍事建筑的杰作之一。到13世紀時,統(tǒng)治者增加了城堡的防御工事,加強了城堡的軍事防御功能,這樣的舉措對于當時及后世各個地區(qū)城堡的修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阿勒頗古城堡的特征
古城堡坐落于一個高約40米的土丘頂部,這座土丘部分是自然風化而成,部分是人造的。土丘的形狀是圓錐形,這樣使古城堡具有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堅如磐石的特性。
古城堡高38米,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被一個高約12至13米的高墻所包圍,在它的外圍是一條寬30米、深20米的壕溝,古城堡配有塔樓6座,每座塔樓由望孔、噴火口和箭孔組成,如此的設計凸顯出城堡戒備森嚴的特征。
設備一應俱全是古城堡的又一特性,有精致的王宮、清真寺、奢華的花園和一個巨大的地下倉庫, 還有功能齊全的澡堂等。
在具有軍事防御功能之前,由于城鎮(zhèn)規(guī)模小,城堡是主要區(qū)域的路標,可以使遙遠地區(qū)來的人清楚地得知抵達城鎮(zhèn)中心的路線。這座城堡在當時擔負一個要塞作用,對于阿勒頗早期歷史的探尋有很大價值。
二、阿尤布王朝時期古城堡的復建工作
毋庸置疑的是,阿尤布王朝時期是古城堡在歷史中最光輝的階段,從普遍意義上來講,這一時期修建軍事建筑的技術被認為是穆斯林防御工事中最先進的技術之一。
(一)復建的原因
在文獻記載中,早期伊斯蘭的防御工事中防御功能是城堡的構成要素之一,但沒有作為主要功能,更別提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抵御敵人入侵的作用。但是,在11世紀和12世紀期間,根據(jù)當時國情,統(tǒng)治者認為修建古城堡的軍事防御工事是必要的。阿尤布王朝時期古城堡加強軍事防御功能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1.鞏固統(tǒng)治的因素
通過兩個中世紀阿拉伯學者的論述,可以概括出當時關于修建城堡防御工事的原因,這也有助于我們研究當時阿尤布內部的國情。第一位人物,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m),他認為對于城市文化來說修建防御工事有三個必要因素。由14世紀北非歷史學者復述了第一點,防御工事的修建是統(tǒng)治者獨有的特權和職責,相反,防御工事也象征著王朝統(tǒng)治者的權利;第二點,伊本·赫勒敦認為防御工事是必要的,并且?guī)缀跏浅鞘猩钚枰臈l件,圍墻和城堡,這兩個要素確保了一座城市安全的可能性;最后一點,這些防御工事能有效地保護城市居民對抗游牧民族,這種人造的保護構造更加堅固,代替了自然沙漠形成易被攻擊的堡壘。
第二位人物,由20世紀歷史學家伊本·艾希爾(Ibn alAthir)講述一段軼聞。講述的是,在1186年,薩拉丁統(tǒng)治阿尤布王朝不久之后疾病纏身,一天他與他最信任的伙伴——蘇雷蒙·本·吉達(Sulayman b.Jandar)在庭中漫步,他的伙伴告訴他一個故事:“如果一只鳥想要為它的幼崽筑巢,它將把巢建造在樹的頂端,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的幼崽。然而對于你的家庭你卻放棄修繕堡壘,阿勒頗現(xiàn)在由你的兄弟掌控,哈馬是泰奇?。═aqi al-Din)掌權,胡姆斯是在阿薩德·阿爾(Aasd al-Din)的手中,在埃及,你的兒子將面臨被泰奇丁驅逐的可能……”。
這段軼聞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在中世紀的敘利亞和伊斯蘭世界建造防御壁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的是,城堡文化無論是在敘利亞還是在北非,都形成了歷史的基礎。上述兩個歷史學家都寫到防御工事的修建是為了對抗鄰國(無論是具有競爭威脅的統(tǒng)治者還是貝都因人)。這些內部紛爭的壓力更加有說服力,讓統(tǒng)治者在伊斯蘭世界復建城堡和壁壘。
集中在1180~1260年期間對于阿勒頗和各省市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阿勒頗是被阿尤布王朝一個分支所統(tǒng)治,這個王朝的建立者是薩拉丁。阿尤布王朝中很多省市是自治公國,與阿尤布王室是松散的同盟關系,它們最終擁護于阿拔斯哈里發(fā)。在眾多松散的機構中,阿勒頗優(yōu)越于它的獨立和自治。造成阿勒頗自治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它與埃及甚至是大馬士革的關系是隔離的,另一部分原因是通過扎希爾(al-Zahir Ghazi)在城市內鞏固和集權統(tǒng)治的成果。
通過編年史對薩拉丁之子扎希爾的研究以及通過碑文追溯他對建筑的貢獻,在1931年,威特(Wiet)寫到,扎希爾的很多碑文上都有條不紊地記述了他的征服和修建堡壘的過程以及在阿勒頗周圍設防,這可以說是他偉大的成就。這些堡壘大體上呈現(xiàn)由100~150千米半徑展開的圓,圍繞在阿勒頗的周圍,似乎形成了城市最外圍一圈的防線。
由此可見,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對于王朝各省市的控制力、鞏固統(tǒng)治、防止各省市因權力過大而威脅統(tǒng)治者地位,因此改建古城堡的防御工事功能,達到建立集中化統(tǒng)治的作用。
2.外部擴張的因素
盡管阿尤布王朝相對保持了對于這片領域超過八十年的統(tǒng)治時間,但它也見證了扎希爾統(tǒng)治時的擴張進程。除了阿勒頗以外,他的擴張領域還包托哈里馬、高巴西爾和舒古爾等城鎮(zhèn),甚至其中一些是從它們封建君主手中再次征服或至少是通過重新談判奪回來的。例如拉塔基亞省,最先是由薩拉丁所統(tǒng)治,后來是由自治省的君主所掌管,最終又被扎希爾所奪回。通過對這一時期的研究可以得出,統(tǒng)治者復建古城堡的防御工事是想建立防御邊界,以此達到擴張領土的目的。
當我們把視角轉到1210年時,可以注意到,扎希爾擴張的領域到達了西南部,圍繞在哈馬省周圍,有趣的是,他沒有占領哈馬,哈馬在阿尤布素丹轉交給蒙古人之后很長時間保留一種獨立自治方式。更加驚奇的是,他的擴張到了阿勒頗的東北部,幼發(fā)拉底河方向。此外,在1202年,他的擴張進一步擴大,延伸到了辛拉(Jazira),原因是為了控制阿勒頗和美索不達米亞,尤其是摩蘇爾和埃爾比勒之間的貿易。
總的來說,在阿勒頗時期扎希爾重新修建古城堡的防御工事,不僅是在于他影響深遠的征服擴張動因,似乎有更大的動機來源于政治、軍事、甚至商業(yè)因素。政治上,扎希爾想要建立一個更加集中化的機構,基于他自己的任命,來取代自治的封建主。這些任命者,他們的忠誠至少體現(xiàn)在保護巨大的城堡和精心設計的宮殿上,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從阿尤布王室和庫爾德軍隊的貴族中選拔出來的;軍事上,這些重新修建的堡壘保衛(wèi)邊界,形成一種“軍事警戒線”,圍繞在阿勒頗城堡周圍;商業(yè)上,扎希爾延伸到幼發(fā)拉底河地區(qū),很大的意圖是為了控制阿勒頗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尤其是摩蘇爾和埃爾比勒之間的貿易。
(二)復建后的構造
1.內部構造
在古城堡的內部構造中,扎希爾修建了莊嚴的彎曲形狀的入口大門以及它的智能防御系統(tǒng),包括宏偉的裂縫、分開的門、鐵烤架,以及熱液體構成的噴火口的屋頂洞穴和秘密通道,這些都體現(xiàn)了高超的軍事防御技術。同時,他們有著完美而堅固的城墻,這些城墻周密的排列布陣,也更進一步提高了防御的穩(wěn)定性。在其他方面,也顯示著軍事的特征,譬如地下通道系統(tǒng)的修建,以及排列整齊的穹形橢圓形的大廳,偏僻的倉庫,兵工廠和宮殿。從這些與軍事有關的構造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古城堡已具有軍事防御功能,能夠儲存大量軍事物資,擁有避難的場所,這些都可以供戰(zhàn)爭所需。
2.外部構造
在城堡的外部構造中也體現(xiàn)著一些防御工事的顯著特征,這些大量的防御工事都是通過扎希爾重新修建的。
古城堡有防御性能很好的入口。統(tǒng)治者改建城堡的時候,都非常注重對于入口的修建,扎希爾也不例外。因為入口是防御過程中最脆弱的部分,也是城堡構造中最關鍵的部分,因此,統(tǒng)治者都在入口的修建大費周章,投入也是最多的,好的入口都具有堅不可摧、易守難攻的特性。所以阿勒頗古城堡有7個大門,在戰(zhàn)爭中對于敵人的進攻很好地進行了防御。在設計上更是復雜,由斜道、多元彎曲的軸線以及吊閘組成,所有這些裝置的意圖是為了加強大門的堅固性,阻止軍隊的進攻。閘門由木制或鐵制欄柵構成,設在入口的通道上,防御者可以根據(jù)進攻方的情形,在入口的上方吊起或者落下閘門,從進攻者的兩面射擊或者刺穿其身體,起到防御的作用。
阿勒頗古城堡的防御工事最顯著的是它的樓塔和斜面墻。古城堡傾斜狀城墻的設計是為了減輕進攻者的沖擊力;城墻一般都是非常高大和加厚的,是為了防止進攻者使用拋石機等大型器械;在材料的選用上,使用石頭來修建城墻,達到防火的作用。此外,傾斜狀的城墻也有助于防御者從上向下投擲石塊和潑石灰水。這些設計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古城堡防御的性能。
三、古城堡的影響
扎希爾復建古城堡的防御工事,對其他地區(qū)修繕城堡也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古城堡是圓錐體的形狀,像這種形狀的城堡,還有哈馬、胡姆斯、穆迪克,阿音塔卜(Ayntab)和其它延伸到敘利亞中心和安納托利亞南部之間的城市。關于哈馬城堡的研究中,寫到:“它的壕溝,傾斜度和它的幕布屏障都似于著名的阿勒頗古城堡,稱作‘截的錐”。
其次,其它地區(qū)的城堡,無論內部還是外部,都有很多的雕刻。這些雕刻被證實來源于早期阿尤布時期。在城堡外部這些巨大的雕刻也有著明顯的宣揚目的,通常都寫著統(tǒng)治者的赫赫武功以及征戰(zhàn)的年代記。這也證明著扎希爾復建古城堡的軍事防御功能具有深遠的影響。
最后,扎希爾通過加強古城堡軍事功能的改建,也是為了加強王權,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權威,具有威懾作用。在此之后,各王朝統(tǒng)治者紛紛效仿,不斷改進城堡外觀的威懾性,以體現(xiàn)王權的強大。
四、小結
扎希爾復建阿勒頗古城堡的防御工事對于地理上的分布和內部構造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扎希爾對阿勒頗古城堡內部防御系統(tǒng)的加強以及城堡周圍防御工事的建造,對于保衛(wèi)邊界的安全、承認阿尤布的宗主權、促進貿易的發(fā)展、與游牧部落保持距離,以及為素丹及他的后代管理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居住地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穩(wěn)固的防御體系促進了阿勒頗城市的繁榮,確保了阿尤布王朝半個世紀的生存。此外,除了加強軍事作用之外,城堡威武的外觀也象征著強有力的王權。自扎希爾統(tǒng)治以來,不斷加強王權以及向外擴張,在這些活動中城堡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隨著阿尤布王朝時期對于古城堡的改建以及大量磚石的使用,其成本也逐漸提高,所以對領地的經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鑒于這個防御系統(tǒng)的靈活性較弱,后期不能夠承受多次戰(zhàn)爭和侵襲,以及始料未及的蒙古侵略者的襲擊,這些不僅摧毀了阿勒頗古城堡和它周圍的防御工事,而且也結束了阿拔斯王朝的統(tǒng)治。所以,后世統(tǒng)治者也不斷地修繕城堡,以提高它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王新剛,彭樹智.中東國家通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美]希提著,馬堅譯.阿拉伯通史(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3]哈全安.中東史(610—2000)[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4]周烈.阿勒頗古城堡[J].阿拉伯世界,1981(10).
[5]杜幼康.敘利亞北部的通都大邑——阿勒頗城的沿革[J].阿拉伯世界,1998(2).
[6]李榮建.中古時期阿拉伯城市的興起與發(fā)展[J].武漢大學學報,2005(6).
[7] John Dixon Hunt.Garden and Landscape history:Issues,Approaches,Methods[M].Americ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2.
[8] Julia Gonnella.The Citadel of Aleppo:Recent Studies[J]. Leiden Boston,2006(2).
[9] R.Stephen Humphreys.From Saladin to the Mongols:The Ayyubids of Damascus,1193_1260[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77.
作者簡介:賈婧紅(1993-),女,漢族,山西太原市人,在讀碩士,山西師范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研究方向:中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