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瓊 邊華琴 李偉
[摘要]目的:探討烤瓷貼面與光固化復合樹脂在口腔美容修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筆者醫(yī)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口腔美容修復患者94例,共計患牙118顆。根據(jù)患者的修復方式分成A組(n=48,患牙60顆)、B組(n=46,患牙58顆)。A組:采用烤瓷貼面修復,B組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比較兩組修復效果,分別在術前、術后6個月入院復查時采集齦溝液,檢測齦溝液內(nèi)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MMP-2)、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干擾素-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記錄齦溝液量(GCF),并分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于術后6個月評估患者的修復美觀度。結(jié)果:A組總有效率為96.67%,與B組的87.93%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6個月齦溝液內(nèi)MMP-2、MMP-9水平高于術前,但A組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6個月齦溝液內(nèi)IL-6、IL-8、IFN-γ、TNF-α水平高于術前,但A組IL-6、IL-8、TNF-α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與B組的12.07%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美觀度優(yōu)良率為95.83%,高于B組的80.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光固化復合樹脂與烤瓷貼面在口腔美容修復中均有一定應用價值,其中烤瓷貼面能減輕術后齦溝液內(nèi)炎癥,改善美觀度,效果更顯著。
[關鍵詞]口腔美容修復;光固化復合樹脂;烤瓷貼面;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78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8-0112-04
牙齒具備發(fā)音、咀嚼等功能,近年來,人們對牙齒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牙齒美容入院就診的患者數(shù)量較以往明顯增加[1]。臨床常見的牙齒缺陷為前牙間隙、釉質(zhì)發(fā)育不全、四環(huán)素牙等,目前主要通過手術進行修復[2]?;钏枨把莱R姷男迯头绞桨ㄙN面修復、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等[3]。不同修復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也存在差異,本次研究為了選擇一種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的修復術式,納入94例口腔美容修復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兩組不同修復方式進行療效比較,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醫(yī)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要求行口腔美容修復的94例患者(共118顆患牙)。根據(jù)修復方式不同將患者分成A組(n=48,患牙60顆)、B組(n=46,患牙58顆)。A組:男11例,女37例,年齡18~45歲,平均(31.26±9.75)歲;病程6~28個月,平均(16.42±5.34)月;牙齒缺陷類型:四環(huán)素牙36例、牙齒間隙修復3例、斑釉牙9例,采用烤瓷貼面修復;B組:男13例,女33例,年齡18~43歲,平均(30.29±9.32)歲;病程6~29個月,平均(15.74±5.96)月;牙齒缺陷類型:四環(huán)素牙38例、牙齒間隙修復1例、斑釉牙7例,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研究方案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前牙間隙不超過3mm;③釉質(zhì)缺損<唇面1/3;④四環(huán)素牙為輕、中度;⑤患牙未見移位、傾斜與松動;⑥咬合關系無異常;⑦無手術禁忌;⑧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①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②飲食習慣欠佳,如有咬硬物、喝濃茶等習慣;③術前牙周組織存在炎癥;④惡性腫瘤;⑤合并牙周疾病。
1.3 手術方法
1.3.1 A組:采用烤瓷貼面修復,主要試劑、儀器包括氫氯酸(海科呈生物科技)、藻酸鹽材料(安華齒科器材)、超硬石膏(海科呈生物科技)、粘接劑(??瞥噬锟萍迹P芯植柯樽?,牙體預備深度0.5~0.8mm,按照牙缺損具體情況行牙體預備,可選擇切緣包繞、鄰切面包繞、唇面覆蓋三種形式。牙體唇面磨除0.5~0.8mm,清除齲壞牙本質(zhì),修整缺損邊緣,處理牙齦邊緣,使齦緣與頸緣線平齊,邊緣肩臺處于淺凹狀,常規(guī)選色、比色,對瓷貼面進行制作。常規(guī)排齦、印模(藻酸鹽材料),并取超硬石膏進行灌注。經(jīng)耐火代型技術制作烤瓷貼面,厚度為0.5~1mm,完成制作后試戴,若無不適,則予以調(diào)整,直到佩戴舒適。經(jīng)氫氯酸對烤瓷貼面進行清潔,并將其烘干,經(jīng)樹脂粘合。
1.3.2 B組: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主要試劑、儀器包括雙氧水(安華齒科器材)、生理鹽水(安華齒科器材)、光固化燈(雪萊特光電科技)、拋光膏(安華齒科器材)、粘接劑(海科呈生物科技)、凝膠酸蝕劑(??瞥噬锟萍迹?。牙體預備深度與A組相同,常規(guī)處理牙缺損邊緣,經(jīng)雙氧水清潔局部。經(jīng)酸蝕劑處理牙釉質(zhì),時間為60s,處理完畢后,經(jīng)生理鹽水沖洗、烘干。取適量粘接劑于牙本質(zhì)、牙釉質(zhì)處涂抹,利用光固化燈處理20s。針對光固化復合樹脂進行分層填充,每層厚約2mm,光固化燈處理30s左右。根據(jù)牙冠成形片直接成形,給予光照固化,將成形片去除,打磨拋光。
1.4 觀察指標
1.4.1 治療效果[4]:在術后6個月入院復查時評估,將療效分成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顯效:修復牙體未見老化、松動、齲齒等不良事件;有效:修復牙體部分老化、缺損,未見脫落;無效:修復牙體出現(xiàn)明顯松動,繼發(fā)牙周病變??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2 實驗室指標:分別在術前、術后6個月測定,于唇頰側(cè)遠中、近中以及中央收集齦溝液(GCF),經(jīng)電子天平稱重,取均值作為最終GCF量。將標本解凍,取PBS緩沖液500μl加入,通過震蕩將樣本洗脫。經(jīng)放免法測定干擾素-γ(IFN-γ)水平,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MMP-2)、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北京奧維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4.3 記錄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脫落、咬合功能異常。
1.4.4 修復美觀度:在術后6個月復查時參考《口腔疾病診療指南(第3版)》[4]進行評估,將其分成優(yōu)、良、差三個標準。優(yōu):修復完整性良好,顏色滿意,邊緣完整,探針未能探到間隙,牙齦健康;良:修復體存在裂紋,未見脫落,邊緣存在微小間隙,無牙齦炎癥;差:修復體脫落,邊緣有明顯間隙形成,牙齦水腫、充血。總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經(jīng)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兩組臨床資料,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A組總有效率為96.67%,與B組的87.93%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前、術后齦溝液內(nèi)MMP-2、MMP-9水平比較:兩組術前齦溝液內(nèi)MMP-2、MMP-9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各指標水平較術前均增高,但A組術后各指標水平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前、術后GCF、IL-6、IL-8、IFN-γ、TNF-α水平比較:兩組術前GCF、IL-6、IL-8、IFN-γ、TNF-α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各指標水平均高于術前,但A組IL-6、IL-8、TNF-α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與B組的12.07%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修復美觀度比較:A組美觀度優(yōu)良率為95.83%,高于B組的80.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本次研究針對口腔美容修復患者采用了兩種術式進行干預,其中A組為烤瓷貼面修復,B組為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結(jié)果提示兩種修復方式的總體療效相當,未見明顯差異,表明兩種方法均有一定應用價值。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指在完成牙體制備后,經(jīng)光固化復合樹脂于口腔內(nèi)行樹脂堆塑,采用光固化成型進行修復的方法[5]。該術式具有經(jīng)濟、操作簡單、易修改等特點,然而,也存在邊緣微滲漏、易折裂、易磨損等缺陷[6]。若患者對口腔修復美觀度要求較低,或經(jīng)濟基礎較差,則可選擇該修復術式??敬少N面則是在牙體制備后,行石膏模型灌注,將修復體戴于口腔內(nèi)并給予粘固的一種修復術式[7]。該修復方法不僅能使美觀度改善,而且有利于將牙體組織保存,表面光滑,不容易有菌斑生成,便于維持牙周健康[8]。
研究表明當出現(xiàn)牙周炎癥后,局部MMPs活體成分增多,可促進牙周組織損害[9]。本次研究通過分析兩組齦溝液內(nèi)MMP-2、MMP-9水平,發(fā)現(xiàn)兩組術后6個月各指標均增高,表明兩組均出現(xiàn)了牙周組織損害,這可能與手術操作所造成的應激反應有關。其中A組術后齦溝液內(nèi)MMP-2、MMP-9水平低于B組,提示烤瓷貼面能減輕炎癥損害。MMP-2源于巨噬細胞、纖維細胞,它能對基底膜進行降解,并促進炎癥細胞遷移[10]。MMP-9源于上皮細胞、嗜中性粒細胞,臨床已將其作為評估牙周炎的重要指標[11]。在本研究中,A組術后齦溝液內(nèi)MMP-2、MMP-9未見明顯增長,這可能的原因在于烤瓷貼面收縮率低,其硬度與天然牙非常接近,邊緣封閉性良好,能使菌斑附著減少。此外,樹脂修復時因受光固聚合收縮的影響,有微小間隙形成,容易堆積菌斑[12]。而烤瓷貼面修復體通過二期處理,聚合完全,能減少邊緣滲漏風險,且修復體經(jīng)拋光后,可減少菌斑附著。因此,與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相比,烤瓷貼面能減輕牙周損害[1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A組術后齦溝液內(nèi)IL-6、IL-8、TNF-α水平較B組顯著下降,且美觀度優(yōu)于B組,進一步提示烤瓷貼面可以減輕局部炎癥,改善美觀度。究其原因可能在于:①烤瓷貼面可使固化聚合收縮于體外進行,便于最大限度降低滲漏率,且樹脂粘接劑能對收縮體積進行填充[14];②烤瓷貼面能防止修復體懸突,對其進行拋光處理后,能提高自潔能力;③體外制作能確保軸面突度良好,與鄰牙正常鄰接,防止食物嵌頓,減少牙周損害;④烤瓷貼面材料拋光性能較好,能使菌斑形成減少,減輕牙齦刺激[15]。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兩組術后6個月齦溝液內(nèi)IFN-γ水平比較未見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觀察時間較短,或病例數(shù)較少所致。除此之外,筆者發(fā)現(xiàn)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兩種術式安全性相當。
綜上,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烤瓷貼面與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在口腔美容修復中均能取得較好的總體療效,其中烤瓷貼面能減輕患者術后局部炎癥,有利于維持牙周健康,臨床推廣價值更高。本研究因受研究經(jīng)費、病例納入時間等影響,導致樣本量少,觀察時間短,在未來的研究中,筆者將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對此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肖詩龍,肖越紅.前牙美學修復在口腔臨床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6, 25(5):109-112.
[2]Liu Y,Liu Q,Yu QS,et al.Nonthermal atmospheric plasmas in dental restoration[J]. J Dent Res,2016,95(5):496-505.
[3]Park JH,Choi NS.Equivalent young's modulus of composite resin for simulation of stress during dental restoration[J].Dent Mater,2017,33(2):e79-e85.
[4]馬凈植.口腔疾病診療指南[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56-58.
[5]Shimokawa C,Sullivan B,Turbino ML,et al.Influence of emission spectrum and irradiance on light curing of resin-based composites[J].Oper Dent,2017, 42(5):537-547.
[6]Alzraikat H,Taha NA,Qasrawi D,et al.Shear bond strength of a novel light cured calcium silicate based-cement to resin composite using different adhesive systems[J].Dent Mater J,2016,35(6):881-887.
[7]楊翔文,傅遠飛.3種不同材料瓷貼面臨床修復效果的文獻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 2016,25(3):153-156.
[8]王林虎,張昀,陳曉建,等.CEREC3制作全瓷貼面修復前牙的臨床觀察[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6,17(1):27-30.
[9]王雅冰,蘇儉生.載藥納米粒明膠纖維緩釋支架對牙周膜細胞MMPs的影響[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6,26(6):385-392.
[10]劉念,曹穎光,朱光勛.RECK、MMP-2在牙齦瘤及慢性牙周炎牙齦組織中的表達[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7,33(8):456-459.
[11]李桐,袁國華,聶敏,等.MMP-9基因敲除小鼠磨牙牙胚中釉原蛋白和成釉蛋白表達的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6,32(11):1117-1121.
[12]肖兵,姚永澤.瓷貼面與樹脂修復前牙間隙的臨床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8,22(7):104-106.
[13]孟玉坤,宗弋.瓷貼面修復的研究現(xiàn)狀及臨床應用[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7, 44(1):1-10.
[14]張莉華.瓷貼面修復的臨床應用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6,18(5):779-782.
[15]劉衛(wèi)鋒,劉繼華,閆慧鑫,等.烤瓷貼面和全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比較[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5,36(6):551-553.
[收稿日期]2019-02-19
本文引用格式:湯瓊,邊華琴,李偉.烤瓷貼面與光固化復合樹脂在口腔美容修復中的療效比較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9,28(8):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