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澤
摘要:在通向總體和細分的稅制改革之路上,中國在2018年邁出了關鍵一步。通過修訂個人所得稅法,在個人所得稅的制度框架下,增加一個全面的制度安排,它包括提高社會各階層普遍關注的稅收門檻,以及多年來受關注的專項扣除額。將2018個稅起征點作為切入點,探究此次個稅改革的具體政策,對人民生活水平的影響及個稅改革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個稅起征點 政治經(jīng)濟學 個稅改革 西方經(jīng)濟學
一、引言
稅制改革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應提高起征點,增加教育,醫(yī)療等特殊扣除額,減輕負擔?!蹦敲磦€稅起征點上調(diào)多少,什么時候上調(diào)?這是1980年個稅法出臺后的第七次重大修訂,也將帶來根本性的變革。那么,這些調(diào)整的具體實施時間是什么時候昵?
2018年9月7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fā)布《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10月1日,以后獲得的工資、薪金,費用減免將按每月5000元計算。
本次個稅改革,起征點提高,具體的政策如何?對全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究竟有什么影響?特別是對居民的消費有什么影響?以及本次個稅改革的意義,是機會與挑戰(zhàn)并存嗎?下面將對這幾方面詳細論述。
二、本次個稅改革簡述
隨著2018年10月金秋的腳步,國家將正式啟動將個稅稅收門檻提高到5000元的減稅措施,中國人的稅負將普遍得到緩解。而這只是這次稅制改革釋放的第一波惠民益處?!耙淮涡薹?,兩步到位”時間表,2019年實施的更多改革已進入倒計時。
與前六次修訂相比,本次稅改的最大突破是,它不再局限于稅收門檻的小修,而是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如實施年度綜合征收勞務所得稅,中低檔稅率級距的擴大,相應的附加稅減免等特殊追加扣除等。所有這些舉措都標志著中國征稅多年來的稅收制度,不僅龐大,且有不少缺點。本次多管齊下的改革,不僅能使人民獲得前所未有的免稅收入,而且還為稅收制度的公平,人性化和現(xiàn)代化奠定了基礎。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從2018年10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有兩種主要情況:第一,納稅人工資收入的計算方法先從月薪中扣除5000元,根據(jù)新稅率,轉(zhuǎn)換后,取得應納稅額,不扣除額外費用;第二,個體工商戶的收入,以及承包經(jīng)營和租賃經(jīng)營收入,按新稅率表計算,然后繳納稅款。
兩個部門的“通知”對5000元“起征點”的實施作了具體規(guī)定。對于2018年10月1日以后納稅人的工資,扣除費用為5000元,月,應納稅金額按新稅率表計算。對于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之前實際賺取的工資收入,扣除費用應當依照修改前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
怎樣理解這個規(guī)定?
該政策的關鍵點在于:一、原來月扣除標準從3500元,增加到每月5000元:二、新的稅率表適用。應用新的稅率表后,稅率可能會降低。這兩項政策通過增加扣除額和降低稅率來減輕納稅人的稅負。
三、個稅改革對消費的影響
納稅者的減少是起征點提高的直接反應,但是不會對國家財政產(chǎn)生惡劣影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減少大眾的負擔是根本,盡管納稅人減少了,但只要對高收入群體加強監(jiān)管,財政收入便可以處于穩(wěn)定。個稅起征點的提高能夠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擴大內(nèi)需,進而經(jīng)濟能得到快速的發(fā)展,印證了小平同志說的“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現(xiàn)階段,對居民消費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梳理:
第一,物價。按照西方經(jīng)濟學的觀點,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比,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根據(jù)一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當價格下降時,其他變量保持不變,與價格成反比的需求量將會增加。當消費品價格下將更多時,人們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會更大。但是,物價和需求量也不是永遠成反比關系,雖然價格表現(xiàn)為沿著需求曲線的變動,但同時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其實當某種商品價格下降時,相關物品的價格和消費者的預期會導致需求曲線的移動。首先,相關物品的價格:替代品的需求量下降,進而引起替代品價格下降,最終導致替代品的需求量反彈上升,間接影響到本商品的需求。其次,消費者會有很多預期:如果消費者預期自己將會有更多收入,他將會增大對商品的購買量,如果對自己的收入預期并不抱有理想的態(tài)度,購買量也會隨之減少:中國有句老話“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過分地降低價格有可能適得其反,給人一種大甩賣的感覺,即使價格下降很多,銷量也不一定能上升,因此,抓住消費者的預期和心理也是各商家的重中之重。
第二,稅收。賦稅會造成無謂損失,稅收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通俗地講,就是消費者手中的錢的多少。稅收一直是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所繞不開的事情,中國有記載的稅收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歷代王朝可謂“成也賦稅,敗也賦稅”,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延長了大明的國祚:雍正帝的“攤丁入畝”,使得“康乾盛世”達到了頂峰:反觀,唐末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無一例外是因為稅收負擔極重,導致老百姓不堪重負,民不聊生,進而加劇了王朝的滅亡。因此,稅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jù)西方經(jīng)濟學的觀點,稅收具有替代效應,政府對某種商品征稅,會提高該種商品的物價,進而會降低該種商品的需求量。消費者則會減少對高稅率商品的購買,反而將更多目光集中于低稅率商品,甚至是免稅的商品。因此,彈性大的商品,消費會隨著稅收增加、物價上漲而下降:彈性小的商品,消費基本不受稅收是否增加、物價是否上漲的影響。根據(jù)恩格爾系數(shù),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其用以食物消費的錢占比會越多。因此,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主要用于維持基本生活,征稅以后,本來就不多的可支配收入會再次下降,直接影響其消費的減少:反觀稅收負擔一般不會影響到高收入群體,通常只有其實際儲蓄會減少,所以,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將會受到稅收增加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
大致看來,在所有稅種當中,個稅是對居民消費有重要影響的稅種。本次個稅起征點的再次上調(diào),主要緩解低收入群體的壓力,讓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轉(zhuǎn)變成非納稅者,稅收的負擔逐步向上轉(zhuǎn)移,雖然不明顯,但高收入群體承擔納稅的義務確實是加重了。人們的心理預期方面,也因為起征點的提高,產(chǎn)生了影響。餐飲旅游等等相關產(chǎn)業(yè),則因此受到了積極正面的影響。進一步的“穩(wěn)增長、調(diào)結(jié)構(gòu)、惠民生”的一系列舉措的落地實施,對于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有益處,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生活幸福感,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四、個稅改革的意義
個稅改革一直是社會和人民關注的焦點。每年,從中央到地方,從官員到普通老百姓,從財政部、央行,到各地縣市的財政,稅務等部門,以及各種媒體,他們都提出了建議。稅制改革的重點是提高稅收門檻,明確傳達中低收入者的聲音。在GDP和GNP逐年增加的情況下,提高稅收門檻是必須的。
即使有部分專家認為,起征點越高并不能越好,因為調(diào)高起征點對較高收入者有利。但是,應該指出的是,與少數(shù)高收入群體相比,個人所得稅門檻提高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個人稅制改革必然具有調(diào)節(jié)收入的作用,但高收入人群的稅收調(diào)整應通過健全的法律稅收制度加以調(diào)整。如果讓稅收作為收入監(jiān)管者,收入監(jiān)管功能可能并不明顯。
稅制改革首先是公平,人們要能切身地體會到公平。因此,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改革需要平衡和精算,特別是在收入等級和稅率設計方面。但是,人們并不太關注復雜的扣減和稅率計算,只關心自己能減免多少肉眼看見的負擔??v觀歷次稅制改革,本次減稅幅度還是挺大的。此外,5000元的門檻還包含其他豐富的信息,例如相當多的工薪階層人士免稅,能夠低于繳稅門檻。
個人所得稅能夠“調(diào)節(jié)高收入”,是稅法的進步。目前,收入分配的表現(xiàn)是不平衡的。換言之,某些極高的“灰色收入”不為人所見。隨著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收入的份額不斷增加,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盎疑杖搿毙枰獓乙环矫婕訌姺锤袄匣⑸n蠅”都不能放過,一方面又要加強對非官員的監(jiān)督,特別是娛樂圈的監(jiān)管。這要求個人稅收的調(diào)整應側(cè)重于規(guī)范收入的不公平分配,增加收入除工資以外的其他收入。正如小平同志所說“先富帶動后富”,高收入者需通過稅收回饋社會,是縮減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方法。
從長遠看,本輪個稅改革并非終點,更加公平的改革思路,例如進一步擴大綜合征稅的范圍,增加特殊的專項扣除額等?;?qū)⒓{入未來的改革選項。改革不僅需要推進制度,還需要積沙成塔的堅持不懈。如果這輪稅制改革能夠抓住機遇,它將為未來的改革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公共治理提供極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