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張建萍
摘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在梅西大學教學過程中隨處可見,如師生交互平臺(stream)、課堂教學活動、實踐和考核體系等。這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此基礎上提出在國內高校教學活動也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國內高校教學質量,做到以生為本。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梅西大學;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5-0235-02
梅西大學是新西蘭最大的公立大學,其優(yōu)勢學科是農業(yè)和經(jīng)濟學。2018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我有幸與34位西部高校農學類教師在新西蘭梅西大學進行為期6個月的高等教育教學法項目研修,以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更新,提高國內高校教學質量。在梅西大學訪學的半年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隨處可見。
一、梅西大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平臺與實踐
1.“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交互平臺(stream)。梅西大學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stream系統(tǒng),是全校師生交互平臺,為在校學生和遠程學習學生提供了便利的教學服務與反饋平臺。在stream系統(tǒng)里,學生可以下載學習資料,教師通過平臺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并及時反饋學生作業(yè)情況,以此加快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也可以在stream里現(xiàn)場提問問題,及時解決課堂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因此,梅西大學的stream系統(tǒng)在課前—課中—課后都可以為師生搭建溝通平臺,而且,這一平臺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出發(fā)點,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交流平臺。
2.“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與課程實踐。(1)“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活動。無論是語言課還是專業(yè)課,梅西大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常使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進行授課。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學”的情況。除了使用PBL外,梅西大學課堂活動中更多是小組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每個小組由4—5名學生隨機組成,根據(jù)教師提的問題或材料進行討論,再與其他組成員交流本組討論的結果,交換意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可以幫助理解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既有利于課堂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又可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以我旁聽的《植物病蟲害防治》這門課的教學實踐為例,課程中安排有果園整個生長季節(jié)病蟲害種類、發(fā)生動態(tài)的調查活動,最后給出果園主要病蟲害防控的策略。學生需要在stream里及時提交調查報告。教師可以給予指導,并根據(jù)學生提交的報告給出相應分數(shù),針對報告中的觀點,逐一反饋并給出中肯的評判。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既鞏固了課本知識,又鍛煉了學生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考核體系?!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此,國內高校對課程的考核多以對教師“教”的質量與水平進行考核,對于學生“學”的評價與考核,大多依據(jù)期終考試。在梅西大學則更注重對學生“學”的評價與考核。這種評價與考核貫穿在整個課程過程中,且形式多樣,如quiz(小測驗)、問卷調查、實踐考察、撰寫報告、小組討論匯報、考試等。最終的考試也許僅占到40%—50%,這就要求學生重視每一次過程性考核,否則就有重修的可能。過程性考核改變了目前考試“一考定終身”的終結式考試方式,注重對學習過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考核,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上課計劃與方式,也體現(xiàn)了考核的全面性。
二、國內高校課程該如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
1.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在國內高校課堂,大多以教師“教”為主,以講授法貫穿整個課堂。教師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實施者,占據(jù)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是被動學習,教師講什么就接受什么,較少需要動腦思考為什么,人在心不在,打瞌睡,甚至玩手機、打游戲。有報道稱,學生學習成績與其學習參與度密切相關,參與度越高,學生學習效果越好[1,2]。我們可以借鑒梅西大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上課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進而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如PBL問題式教學法、小組合作等都可以極大地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喚起學生積極思考課堂內容,達到提高上課質量和效果的目的。大學本科教育從“師本”理念走向“生本”理念[3],從“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方式走向“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方式[4-5],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的。
2.寓考于教的過程性評價和教學方法。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課程考核由考勤、實驗報告和期末考試組成,結構單一,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60%—80%,導致學生只需在末考前突擊幾天就可以通過考試,獲得學分,甚至取得較高的分數(shù)。但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復習方式,往往考完試就將所學內容還給老師了。寓考于教的過程性考核則將考核貫穿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對每一次過程性考核都積極準備,才能取得這門課的學分。如課堂小測驗(quiz)、課程論文、實驗報告、問卷調查、課堂提問、小組討論、期末考試等多種考核方式。寓考于教的過程性考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考核方式,迫使學生必須重視每一次過程性考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過程性考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知識和培養(yǎng)學習能力,但這也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每一個過程性考核,并及時給學生做出反饋和評價。
要在教學課堂和課程考核過程中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高校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高校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Astin A.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84,(25):297-308.
[2]Pace C.R.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An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M].Los Angeles: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1984.
[3]梁爾銘.大學教學同樣要從師本走向生本[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9,(11):87-90.
[4]張文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改革與教學管理變革[J].理論觀察,2016,(5):160-161.
[5]楊平,翁思義,郭平.論大學課堂教學的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理念[J].中國電力教育,2008,(1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