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要:現階段,我國社會文化多元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多種文化并存于同一社會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這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文章首先介紹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概況,其次總結了文化多元化對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挑戰(zhàn),最后探索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多元文化;思政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5-0118-02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概況
在多元化文化的發(fā)展背景之下,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空前的發(fā)展。首先,隨著文化多元化發(fā)展,大學生的視野逐漸開闊,當代大學生對思想道德方面的感知能力也逐漸提升。其次,大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在大學期間初步形成,高校在這段時期引導大學生思想發(fā)展,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最后,當前很多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變得越來越開放,大學生思想教育不斷強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
二、文化多元化對高校思政教學的積極影響
教學這一概念主要包含“學”與“教”兩個思想層面的內容,文化多元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積極影響也體現在兩個方面。
就“學”而言,文化多元化有助于開闊大學生的視野,能夠讓大學生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知識,對于大學生了解外界文化并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有著很大的幫助。在接受不同地域的思想文化之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完善。另外,在當代多元化文化背景之下,當代大學生對于自身價值的選擇方向也變得更加廣泛,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興趣愛好等,選擇符合自身的價值發(fā)展方向,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人格變得更加完善。
就“教”來說,多元文化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擺脫傳統(tǒng)文化隔離現象,將優(yōu)秀思想帶進教學課堂,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但是,文化多元化發(fā)展使得很多外來文化充斥著整個高校校園,導致高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過程中面臨困難。因此,當前高校需要更加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播,同時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多元文化發(fā)展的潮流不斷推動,不僅會使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受到其他國家思想政治教學理念的影響,還會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及其體系不斷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不斷迎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進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與時俱進。
三、文化多元化對高校思政教學的挑戰(zhàn)
1.大眾文化對主流政治信仰的沖擊。大眾文化作為一類文化載體,與主流文化之間相互呼應。大眾文化貼近生活,表現形式非常通俗,在高校校園中備受歡迎。雖然大眾文化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歡樂,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但是它對主流文化形成了沖擊,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傳統(tǒng)文化,使得部分學生開始否定高校政治教學提倡的主流政治信仰,甚至傾向于西方國家所提倡的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
2.商業(yè)性文化對社會價值觀念的侵蝕。在多元文化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之下,商業(yè)文化也成為市場文化的一種類型,并在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不斷發(fā)展起來。商業(yè)文化在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新的價值理念,比如創(chuàng)新、務實和功利等。隨著市場經濟建設進程不斷發(fā)展,這些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市場競爭下一些功利性的理念正在不斷地侵蝕著人們的思想,例如,個人主義、極端主義、拜金主義等,這些不良的思想認識會使人淡化全局意識和政治意識,過度追逐名利,侵蝕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策略探索
1.樹立開放與民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當前,文化多元化愈演愈烈,國家經濟發(fā)展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多元文化發(fā)展背景下,各種文化思想之間容易產生沖擊。在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高校需要結合當前文化環(huán)境現狀,促進思想政治教學民主化與開放化。在建立民主與開放的思想政治教學理念過程中,高校需要對學生自主認識給予足夠尊重,針對當前學生存在的偏激思想進行開導和教育。
2.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高校一定要體現出對文化的包容性,盡量擴大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范圍。在思想政治教學內容選擇方面,應該以推陳出新、革舊迎新為基本原則。在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還要合理借鑒外來文化。思想文化無國界之分,只要是好的思想文化,我們都可以借鑒。因此,在選擇文化時,高校要做到尊重差異、包容文化多樣性,合理借鑒優(yōu)秀文化,積極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和范圍。
3.增進師生交流。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只負責給學生灌輸大量知識,而不注重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效果。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體會不到快樂,學習效率也偏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積極溝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社會文化多元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多種文化并存于同一社會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這給高校思政教學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面對這種情況,我國高等院校應該做好防御措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質量,避免不良的思想侵蝕當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楊紅玲.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探究[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8,(01):59-62.
[2]崔莉,解征凡,張慧玲.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學生思政工作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01):229-233.
[3]孫莉.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特征及思政教育工作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