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晶軍,李金霞,孫 琦△
(1. 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 湖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腦卒中是因為急性或慢性血管性疾病所引起的腦功能障礙[1],可導致肢體后遺癥,嚴重的甚至可致肢體殘疾,70%以上腦卒中患者合并肢體功能障礙,在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3]。對于腦卒中后遺留下來的功能障礙,采用多種康復治療手段,如強制性運動療法[4]和上肢機器人[5-6]等,但上述治療手段臨床操作流程復雜,目前較難推廣。經皮穴位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將經皮電神經刺激與針灸穴位相結合,通過皮膚將特定的脈沖電流輸入人體治療的新型針灸治療方法[7-8],具有無創(chuàng)、無痛、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易于量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推廣。目前已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得到應用[9]。近年來我科針對上肢功能障礙患者采用TEAS治療,療效尚佳,現報道如下。
表1顯示,本研究患者均來源于本院康復科及神經內科門診或病房,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制作隨機信封同時隱藏方案,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按病例入組順序采用單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治療組42例。2組之間性別、病程、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西醫(yī)參考全國腦血管病會議1995年發(fā)布的《關于腦梗塞的診斷標準》[10]。年齡不小于40歲,不超過70歲;通過頭顱CT或MRI診斷明確;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志清晰,可以與醫(yī)護人員配合;腦梗病程不超過3個月;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或患者委托家屬代簽同意書。中醫(yī)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6年公布的《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11]。剔除標準:腦梗塞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同時伴有腦出血、腦腫瘤的其他疾病及嚴重的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有精神疾患者;未按規(guī)定進行治療方案;在治療期間采用其他方法治療者。
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包括基礎藥物聯合康復訓練,常規(guī)用藥主要包括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腦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huán)及神經保護等??祻陀柧毑捎闷c側上肢Bobath運動訓練、肢體功能障礙運動再學習、偏癱側上肢作業(yè)活動、偏癱側上肢精細活動訓練。
治療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TEAS(基礎藥物聯合康復訓練+TEAS)。TEAS治療采用HANS-100 A穴位神經刺激儀,將2對電極片分別置于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穴。參數設置頻率2 Hz,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并出現明顯的肌肉收縮為主,每日1次,每次治療30 min,每周5次,共治療4周。
運動功能評價[12](FMA)根據標準,對患者偏癱側上肢各個關節(jié)的活動度進行相應的評定及給予相應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定[13](MBI)根據標準,不小于0分,不超過20分為完全依賴;不小于21分,不超過61分為嚴重依賴;不小于62分,不超過90分為中度依賴;不小于91分,不超過99分為輕度依賴;100分為獨立。
參考1995年北京發(fā)布的二代《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14]。
表2顯示,2組組內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常規(guī)治療和TEAS治療均可有效改善患側上肢關節(jié)活動度。組間治療后FM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TEAS對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FMA)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治療前比較:▲P<0.01
表3顯示,2組組內治療前后BM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常規(guī)治療和TEAS治療均可提高患側上肢日常生活能力。組間治療后BM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TEAS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
表3 治療組和對照組(MBI) 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治療前比較:▲P<0.01
表4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8.1%、62.5%,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4 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例(%)]
腦卒中后容易造成皮質下中樞突然失去高級中樞的控制,而自身對運動的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導致腦卒中后遺留各種肢體行動障礙。而腦卒中后有諸多后遺癥,上肢功能障礙是諸多后遺癥之一,有部分上肢功能缺失嚴重者生活質量將大大降低,所以對于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尤其是康復人員,研究和致力于腦卒中肢體功能康復將變得尤為重要。TAES將中醫(yī)學的針灸和西醫(yī)學的電刺激相結合[15],通過對穴位的刺激產生類針刺的作用,將人體軀干感覺系統(tǒng)導入沖動,并通過大腦和外周的雙重刺激,進一步誘發(fā)中樞系統(tǒng)功能的重建,從而改善深淺感覺及運動等功能[16],同時避免針刺造成的疼痛、出血等不適,患者依從性更高。有研究證實,TEAS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不亞于傳統(tǒng)的手針及電針治療[17-18]。近年來隨著腦卒中患者的增多,同時TEAS的臨床應用逐漸增多,對TEAS的研究也逐漸增多。而其研究結果顯示[19-20],康復訓練結合TEAS相比于單純康復訓練治療能更好地改善偏癱患者手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發(fā)現,單純常規(guī)治療及TEAS聯合常規(guī)治療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礙,而TEAS的介入使得療效明顯提高。由于中風后氣血愈虛血瘀愈甚,經脈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脈道阻滯則氣血難達四末,筋脈肌肉失榮,“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故出現患肢肩、肘、腕等關節(jié)疼痛,使活動受限。本研究所采用的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穴均為上肢經脈循行之穴位,隸屬于陽經,為多氣多血之經,通過穴位傳導又經過經皮穴位電刺激的作用,既可以使患肢局部的氣血增多又能激發(fā)患肢經氣,進而對患側肢體的微循環(huán)、深淺感覺及運動功能起到促進作用。同時所選穴位分別位于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肌后群運動點,通過電刺激可誘發(fā)腕背伸、肘伸、肩外展等運動,從而進一步改善偏癱上肢功能障礙。且TASE具有無痛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患者依從性高等優(yōu)點,故在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礙方面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是臨床值得推薦應用的一種康復療法。目前其樣本量偏小,觀察時間偏短等是本臨床研究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我們需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以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