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婷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75
(一)保障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具體落實
2018年3月兩高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檢察公益訴訟解釋》在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的基礎上,明確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旨在通過刑事案件的審理一并解決民事賠償問題。
(二)確保受損權益得到及時救濟
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中,適當合理的賠償不僅可以安撫受到侵害的眾多利益人的心理,維護其合法權益,避免在權益受侵害后因賠償不當而遭受二次傷害。而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保障者,檢察機關應及時發(fā)現(xiàn)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在提起刑事訴訟時,附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一并救濟因犯罪行為而受到損害的公共利益,做到既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審判公正性,又能防止損害的進一步擴大。
(三)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隨著我國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步伐的加快,各種新型違法犯罪行為在短時間內難以遏制,還會出現(xiàn)一個違法犯罪行為同時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單純刑事處罰將難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發(fā)展。司法審判作為“保障人民合法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僅要考慮判決的適當性,更要保障判決的可接受性,保證“案結事了”,進而實現(xiàn)穩(wěn)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
(一)我國立法現(xiàn)狀
《刑事訴訟法》第99條規(guī)定,當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可以附帶提起民事訴訟?!稒z察公益訴訟解釋》第20條規(guī)定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檢察機關提起刑事公訴時,可一并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才正式明確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但該解釋并未對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賠償范圍作出規(guī)定。
(二) 存在的問題
1.立法尚未明確規(guī)定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賠償范圍
《檢察公益訴訟解釋》中僅就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法院作出了規(guī)定,但對其賠償范圍這一核心問題只字未提。加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在我國作為新興事物,司法實踐中并無大量實踐經(jīng)驗可供借鑒,導致了我國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賠償范圍方面仍存在空白。
受“先刑后民”訴訟模式的影響,我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賠償范圍往往會受制于刑事案件的裁判結果。在犯罪行為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中,會因被告人沒有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而使遭受破壞的公益無法得到及時修復,這樣就違背了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設計的初衷。并且在涉及食品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案件中,由于受害主體具有不特定性、影響范圍的廣泛性,如不能明確賠償范圍,可能會激化矛盾,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
2.與民事公益訴訟賠償范圍的規(guī)定存在差異
依據(jù)刑訴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當事人僅就因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而司法解釋第1條則進一步將物質損失的范圍限定為“因人身權受到犯罪侵害而遭受的物質損失”和“財產被犯罪分子破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但在民事公益訴訟中當事人可以請求賠償?shù)牟粌H包括直接損失,還可以將預期損失以及因侵權行為所造成的間接損失也包含在內。如此便可窺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賠償范圍遠小于民事公益訴訟的賠償范圍,在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時,由于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附帶性,難保不會出現(xiàn)因受刑事案件審判影響,使遭到侵害的社會公共利益得不到最大限度保護。如何協(xié)調好兩者之間的賠償規(guī)定,充分發(fā)揮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價值,將對司法實務人員提出新的挑戰(zhàn)。
《刑訴法司法解釋》第139條規(guī)定,對被告人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但是,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民法應是唯一適用的“準據(jù)法”。但是,民法并未將“追繳”或者“責令退賠”以法律條文形式或者法理方式加以承認。因而,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中適用“追繳”或“責令退賠”并無法律依據(jù)。
3.損害賠償范圍過于狹小
如前所述,受到傳統(tǒng)“先刑后民”訴訟模式的影響,民事賠償范圍受制于刑事案件的裁判結果。但是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就其本質來說仍屬于民事公益訴訟,其賠償范圍應依據(jù)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賠償。但在實踐中卻出現(xiàn)了因被告人沒有足夠的財產而使民事賠償被擱置的現(xiàn)象。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往往涉及眾多利益主體,社會影響力較大,若依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追責賠償,根本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加劇矛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變化,造成損害的范圍已不限于物質損失,還會涉及到自然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食品安全等諸多領域,因而單純賠償物質損失已遠不能彌補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因此實現(xiàn)全面、及時的救濟,就有必要擴大賠償范圍,將因違法行為所造成的一系列損害后果、預期損害的修復費用等一并納入其中。
(一)擴大“物質損失”的界定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設計,以期通過刑事案件的審理一并解決受到損害的民事公共利益。但是在部分涉及環(huán)境公共利益的民事訴訟案件中,因環(huán)境損壞的長期性和潛伏性,因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在檢察機關提起刑事訴訟時可能并未浮現(xiàn)或者受其影響的范圍只是局部,這樣就會導致大量在刑事案件審理結束后出現(xiàn)的損害公益的后果不能得到足夠的賠償或者補救。依據(jù)一般的生活習慣,在涉及食品安全時,廣大消費者不會因為購買一包食鹽而保存購買憑證及其外包裝,以備日后訴訟之用。可以預見,至今未曾發(fā)生類似案件,往后亦不會發(fā)生。
除食品安全外,“土地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和保障資源安全、糧食安全起著重要決定性作用”。保障土地安全不僅關系到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存發(fā)展,更關系到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生存發(fā)展。土地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損害后果必然持續(xù)發(fā)生,因而危害的潛伏期較長,如果在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時,僅就已出現(xiàn)的危害后果要求公益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往往會對潛在的受害人不能進行充分的救濟。因此,擴大“物質損失”的范圍,不僅將已出現(xiàn)的危害后果的賠償加入其中,同時對潛伏的預期損失通過合理的鑒定評估也納入損害范圍,將潛在受損害利益人的權益考慮在內,能最大程度上保護社會公眾的合法利益。
(二)懲罰性賠償金的引入
懲罰性賠償具有公私混合法性質。設立懲罰性賠償?shù)闹饕康脑谟谕ㄟ^對行為人的懲罰來維護社會利益,是國家為維護自身統(tǒng)治需要而作出的強制性干預結果。雖然懲罰性也有因無形損害而對受害人提供慰藉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國家為了對違法行為人進行懲罰、預防的需要,體現(xiàn)了懲罰性賠償?shù)墓ㄐ?。同時懲罰性賠償又包含著為受害人提供慰籍的功效,其主體雙方本身地位平等,體現(xiàn)了懲罰性賠償?shù)乃椒ㄐ浴?/p>
在我國,懲罰性賠償金已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食品安全法》中加以規(guī)定。針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消費者可以主張懲罰性賠償?!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 的規(guī)定吸收了英美法懲罰性賠償?shù)睦碚摚瑢儆趹土P性賠償而非補償性賠償,意在通過對方請求人提供較充分的補償,鼓勵消費者同欺詐行為和假貨作斗爭,以維護全體消費者的共同利益不受侵犯。而《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 的規(guī)定明確了在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和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可以主張適用懲罰性賠償。
我國立法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案件中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因而在刑事違法行為侵害消費者食品藥品安全的案件中,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是符合我國立法及司法實踐的。
自2018年以來,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了多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被告人承擔懲罰性賠償金的案件,其中3月15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首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中,廣州市人民檢察院認為劉邦亮生產銷售不符合食用鹽標準的鹽進入食用鹽市場,以工業(yè)鹽冒充食用鹽,以非碘鹽冒充碘鹽,嚴重侵犯了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脅。法院判處被告劉邦亮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法院支付懲罰性賠償金112萬元,由法院繳付國庫。 上海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上海市虹口區(qū)檢察院訴張某某違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一案中,因被告張某某違法將散裝減肥膠囊與正規(guī)減肥產品搭配組合出售,添加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西布曲明,虹口區(qū)檢察院要求判令被告張某支付懲罰性賠償金人民幣24.8萬元,并在國家級媒體上賠禮道歉。
根據(jù)我國立法規(guī)定,消費者購買了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即使沒有食用,尚未造成實際的損害后果,也可同時主張退還價款和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法院通過判處高額懲罰性賠償金,不僅可以加重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成本,同時還能起到“辦理一案,震懾一方”的社會教育效果。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中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不僅能增強法律之間的銜接,同時可對類似違法案件起到震懾作用,對違法行為人產生較強的警醒作用。
(三)“追繳”“責令退賠”制度的廢除
如前所述,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中適用“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并無民法上之依據(jù),因而,為徹底解決民、刑法律適用之間的沖突與失調,有必要廢除“追繳”“責令退賠”,建立起統(tǒng)一的法律適用制度。保證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不倫不類”的責任承擔方式。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我國剛剛建立,實踐中還存在大量漏洞需要用立法方式去填補空缺,保證該制度的正確適用。作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核心的賠償問題,關系到該制度作用的發(fā)揮。為適應社會變化發(fā)展,我國有必要明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賠償范圍,進一步擴大賠償?shù)姆秶?在食藥領域可以要求被侵權人承擔懲罰性賠償金,通過高額的懲罰性賠償金達到“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加重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成本。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jīng)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p>
《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二款:“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jīng)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jīng)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金羊網(wǎng).廣州首例涉懲罰性損害賠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
檢察公益訴訟.減肥膠囊有毒.2018年5月15日.
[1]劉健,付焱. 人民檢察院提起環(huán)境公益訴訟制度之完善[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4):1-5+12.
[2]鞏固. 檢察公益“兩訴”銜接機制探析——以“檢察公益訴訟解釋”的完善為切入[J].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5):27-34.
[3]周偉.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檢察院訴吳明安等人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J]. 中國檢察官,2018(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