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萬冬桂 ,嚴鈺潔 ,李 玲 ,段江暉 ,程志強 ★
(1.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內科;2.眼科;3.核醫(yī)學科;4.放射診斷科,北京 100029)
患者女性,54歲。2014年11月自覺右乳腫物,B超示:右乳26mm×17mm低回聲,右腋窩多個淋巴結腫大;右乳穿刺活檢:浸潤性癌,三陰性。外院行術前新輔助化療1個周期(多西他賽+表柔比星+洛鉑),因副反應過大,2014年12月9日于我院普外科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示:右乳浸潤性導管癌Ⅲ級,腋窩淋巴結(7/22)見轉移癌;免疫組化:Ki-67 60%,三陰性。術后完成6個周期TAC輔助化療(環(huán)磷酰胺+鹽酸表柔比星+多西他賽)。化療后因體質差,未行右胸壁放療。2017年6月26日外院查PET-CT:右肺下葉背段結節(jié)影(2.5cm,SUVmax6.67)考慮轉移。2017年7月14日于我院胸外科行手術切除,術中探查結節(jié)位于右肺下葉背段,病變靠近動脈及支氣管,無法楔形切除,遂行右肺下葉切除術。術后病理:符合乳腺癌肺轉移,免疫組化:三陰性。外周血BRAC1/2基因未見突變。術后復查,無殘留病灶,因體質弱,未行化療定期隨訪。2018年5月其自覺左眼腫痛,伴視物模糊,視力下降。2018年5月23日外院查頭顱MRI增強示(圖1見封底):左眼玻璃體外側緣結節(jié)狀病變。眼部超聲:左眼玻璃體內球壁回聲局限性半球形隆起實性病變。眼底彩色照相:左眼顳上方可見直徑約8PD大小類圓形腫物,青灰色,邊界尚清。2018年6月8日外院行左眼經(jīng)瞳孔溫熱療法,治療后仍有左眼脹痛。2018年6月就診于我科,PET-CT:左眼底轉移,余未見轉移(圖2見封底)。診斷:右乳浸潤性癌Ⅳ期(三陰性),右肺轉移術后,左眼脈絡膜轉移。自2018年6月~9月行全身一線化療GC方案(吉西他濱1000mg/m2d1,8+卡鉑 AUC=4 d2,Q21d),首次化療Ⅳ級骨髓抑制,后減量;因耐受性不佳,4個周期后停止化療。2018年8月外院行左眼鞏膜敷貼放療。其在接受全身治療后左眼部疼痛緩解,視力未見明顯改善。2019年4月來我院復查ECOG:1分;視力:右眼FC/10cm,左眼FC/20cm;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及ICG造影:左眼脈絡膜轉移癌消失,局部敷貼治療后改變;頭顱MRI及PET-CT:未見顱內轉移,肺部新發(fā)小結節(jié)考慮轉移。病情進展,再次開始全身化療。既往史:年幼時患“髓灰質炎”,智力發(fā)育落后,斜視。右眼并發(fā)性白內障?!皾冃越Y腸炎”10余年,曾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治療,近3年停用。50歲絕經(jīng)。
討論 眼部轉移的常見臨床癥狀有:流淚、視物模糊、變形或視力下降、眼內懸浮物、閃光感、眼部疼痛等,可能與炎癥和腫瘤壞死或睫狀神經(jīng)浸潤有關;部分患者無癥狀,在隨訪時發(fā)現(xiàn)對側眼部轉移。如眼肌或眼部運動神經(jīng)受累時可出現(xiàn)斜視、肌肉麻痹以及眼球運動障礙。眼部轉移診斷主要依靠相應臨床癥狀和體征、眼底檢查、影像學檢查如眼部CT和MRI等。眼底熒光造影以及眼CT可清晰顯示脈絡膜轉移瘤的形態(tài)特征,PET-CT對于定位脈絡膜轉移有一定靈敏度,亦可用于治療后復查[1]。病理學檢查是金標準但因穿刺活檢風險大,可能造成永久性視野缺損或失明,故臨床不常規(guī)進行。本例患者術后病理以及肺轉移病理均證實為三陰性乳腺癌,眼部超聲、眼底檢查及頭部MRI、PET-CT均支持視網(wǎng)膜轉移的臨床診斷。臨床上應注意與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視網(wǎng)膜血管阻塞、視網(wǎng)膜炎癥等相鑒別。
根據(jù)分子分型選擇化療、內分泌或靶向治療,本患者為三陰性晚期乳腺癌,故全身治療以靜脈化療為主。Kanthan等[2]提出了眼葡萄膜轉移癌的治療指征:(1)病灶對視覺功能造成影響;(2)全身治療后病灶面積增大;(3)轉移瘤相關疼痛。局部治療方法包括短距離放療、經(jīng)瞳孔溫熱療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光動力療法、激光凝固術等,可單獨應用或聯(lián)合放化療,以提高治療效果。北京同仁醫(yī)院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眼部單病灶和早期轉移灶,TTT聯(lián)合全身治療效果顯著,TTT能使轉移灶靜止或消退,尤其對小病灶效果好,可保存一定視力[3]。美國學者報道了質子治療90例葡萄膜轉移患者,中位眼部接受照射劑量20Gy/2F,局部控制率為94%,中位生存時間為12.3個月[4]。本患者確診眼轉移后,接受了TTT治療以及局部鞏膜敷貼放療及全身一線化療,無進展生存期達10個月余。
乳腺癌眼部轉移往往容易合并顱內轉移,預后主要取決于原發(fā)乳腺癌的生物學行為以及分子分型。Demirci等[5]對264例乳腺癌眼葡萄膜轉移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3年生存率為34%、5年生存率為24%,因此應提升對眼轉移瘤疾病的認識。對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主訴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癥狀時應警惕眼部轉移,盡早行眼部相關檢查明確診斷,治療以全身治療為主,聯(lián)合眼局部治療,盡可能避免眼轉移致殘,提高晚期乳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延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