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強化基礎知識訓練、加強正確的閱讀方法和可行技巧的指導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以期能切實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理念;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閱讀教學如此重要,但在農(nóng)村城鎮(zhèn)初級中學中,閱讀教學卻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學狀況令人擔憂。
一、 農(nóng)村城鎮(zhèn)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觀念上的問題
許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寬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二) 日常教學中的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語法等;而有的教師則相反,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詞組,對答案,學生自讀后僅了解一下故事情節(jié)。由于教學方法單調(diào)、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 農(nóng)村學生學習素質(zhì)普遍較差,基礎較為薄弱
雖然現(xiàn)在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僅沒有打好基礎,還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不聽教師講課,違反課堂紀律,成績很差。
(四) 教學方法上的問題
許多教師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xiàn)新英語課程標準和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學校教研氛圍不濃的老師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二、 怎樣上好英語閱讀課
(一) 樹立新的閱讀教學理念
過去的閱讀教學往往強調(diào)語言知識(如語法詞匯知識)的獲得,我們經(jīng)常可以在教室看到這樣的教學模式:先教生詞,再講語法,逐句講解,朗讀背誦,大量模仿,仿佛閱讀課文只是為了掌握詞匯和語法。新的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強調(diào):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說,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掌握一些閱讀的技能技巧。概括起來,閱讀教學的目的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1)擴充學生的詞匯和習語;(2)擴充和鞏固學生的語法項目;(3)發(fā)展一般性的閱讀技能;(4)掌握推導性的閱讀技能。實踐證明,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對閱讀教學目的的認識有關。因此,教師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目的,才能使教學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二) 抓基本功訓練
針對農(nóng)村中學生英語基礎不夠扎實的情況,在抓閱讀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加強如下基本功訓練。
1. 朗讀。有目的、系統(tǒng)地選擇一些經(jīng)典段落和精彩范文,讓學生練習誦讀,既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語感、增強記憶,獲得從聽、說、閱讀、寫作等活動中無法得到的效果,也能讀出英語文章中的韻味和美感,還能彌補缺乏英語環(huán)境的不足。
2. 聽說。聽說訓練看似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毫不相干,其實,聽說訓練能創(chuàng)設英語氛圍,有利于增強語感,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這種語感和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能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改變邊讀邊心譯的壞習慣,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
3. 寫作。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閱讀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即是佐證。英語寫作是一個積極用英語思維的自覺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fā)展了英語思維能力和文章的謀篇布局能力,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抓住文章要領、了解文章組織結(jié)構(gòu)的能力及對篇章的推理能力。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強調(diào)抓基本功訓練并不是排斥閱讀技巧訓練,而是想通過這些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這些能力無疑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只有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訓練,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注重閱讀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在閱讀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三點:一查,教會學生查閱詞典和工具書:二猜,訓練學生的猜詞技能,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和詞的結(jié)構(gòu),運用邏輯推理猜測手段來理解詞義、句意;三議,開展小組討論互相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體現(xiàn)在讀者能否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的詞性、詞義,尋找主題句,概括文章的段意、主旨等閱讀技巧方面,還要看能否對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態(tài)度等弦外之音做出正確判斷。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效用,找到實用的教學方法,用好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教育觀察之一。
(四) 加強過程指導
對待閱讀教學,目前農(nóng)村學校中有這樣兩種傾向:要么面面俱到地講解,要么沒有任務地讓學生“自學”。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利于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對閱讀過程的指導要求教師介入學生的閱讀過程,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閱讀方法等加以分析與指導,并對閱讀過程給予一定調(diào)控,才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與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我的具體做法是:
1. 閱讀前(pre-reading):擴充文化背景知識,減少閱讀理解障礙,就閱讀材料向?qū)W生提出有關問題讓其思考,引發(fā)其閱讀興趣,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甚至引導他們?nèi)D書室查閱資料或上網(wǎng)搜尋有關資料。
2. 閱讀中(while-reading):立足課堂,活用教材,閱讀中幫助學生學會采用skimming(略讀)和scanning(掃讀)等各種閱讀技巧。
3. 閱讀后(post-reading):挖掘文章中的內(nèi)涵和思想內(nèi)容,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這是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口頭或書面表達閱讀體會,或就某一話題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小組討論。這樣的活動可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能幫助閱讀有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而且教師可以及時得到有關學生閱讀效果的反饋。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要夯實基礎知識,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更要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結(jié)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簡介:
王春玲,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