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而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初中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通過閱讀去學會思考和提升自我。比較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現(xiàn)已逐漸被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主要對比較閱讀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進行介紹,進而結(jié)合實例提出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guān)鍵詞:比較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初中語文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提升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欣賞能力以及評價能力,從而更好地去感受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性。比較是一種必備的思維方式,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對我們周圍的世界有更全面的認知和辨別,可以說比較在不同的學科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F(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教學,積極采取比較閱讀法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來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關(guān)于比較閱讀
1.比較閱讀的概念
比較閱讀是一種把兩篇及以上內(nèi)容或是形式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采取比較分析、對照鑒別的方法進行閱讀的方式。通過不同文學作品的對比,從而辨別出異同,知曉作者在不同方面如寫作手法、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對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2.比較閱讀的意義
比較閱讀是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突破,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優(yōu)化課堂氛圍
比較閱讀一般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師提前準備好兩個或是多個內(nèi)容、形式相似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一般為10~20分鐘)閱讀,然后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出這些文學作品的異同點。在進行比較閱讀時,學生的思維處于一個發(fā)散、活躍的狀態(tài),學生可根據(jù)老師的提問進行有目的性的閱讀,并且在完成閱讀后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這樣一來便可促進課堂氣氛的活躍。
(2)提升課堂效率
初中語文的內(nèi)容難度不大,基本都是根據(jù)中學生的能力基礎來制定的,因此在進行比較閱讀時,并不會使學生感到難度過大,反而還能幫助學生鍛煉對文章的自主理解能力。對于老師來說,教師在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去進行深度的教學,不僅能縮短課堂時間,而且還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3)鍛煉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都是教師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這樣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進行比較閱讀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在不同文學作品中找出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手法、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從而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語文能力的提升。此外,在課堂上進行比較閱讀訓練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二、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1.比較寫作風格
一般來說,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寫作風格,就初中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來說,作者主要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李清照等。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列舉這些作者的代表作,然后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分析詩詞的寫作背景,從而找出不同作者在寫作風格上的差異。例如:李白是豪放飄逸的寫作風格;杜甫是寫實厚重的寫作風格;白居易寫的詩比較通俗易懂,并且表達情感直接;而李清照的寫作風格則比較委婉含蓄。教師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詩詞大意對作者當時的生存環(huán)境進行臆想,如岑參的詩大部分都是描寫邊塞的生活環(huán)境,其字里行間都充滿著濃重的邊塞風情,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便能了解作者當時所處的背景和寫作意圖,從而感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比較寫作題材
在文學作品中,通常相同的題材會有很多不同的作品出現(xiàn)。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可選擇適合初中階段與課文內(nèi)容題材相關(guān)的,并且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學作品作為比較閱讀的材料,然后讓學生在課后空閑時間進行閱讀。例如:針對戰(zhàn)爭這一題材,初中語文課文中涉及的作品有《最后一課》《蠟燭》《蘆花蕩》以及《新聞兩則》等,但由于作者不同,其寫作手法、表達的思想情感也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可讓學生對這幾篇作品進行比較閱讀,從而了解不同作者在題材相同的情況下寫作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進而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
3.對已學文章進行比較
已學文章也是教師進行比較閱讀教學材料的重要來源。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可和以往學過的課文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分析其在寫作手法上的異同點。例如:在學習《雷電頌》和《雪》時,教師把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從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感悟作者的心情及思想感情。另外,在學習《海燕》這篇文章時,教師又可讓學生將這篇文章與《雷電頌》和《雪》進行比較閱讀,從而讓學生對俄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堅強無畏的精神理解得更加透徹和深刻,這樣不僅能鞏固之前所學的內(nèi)容,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對新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
4.對同一作品進行比較
比較閱讀并不只是在不同作品之間進行比較閱讀,同一作品也能進行比較閱讀。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時,教師可根據(jù)問題——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變化以及變化原因分別有哪些,來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學生通過閱讀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菲利普夫婦在于勒貧窮和富貴時明顯的態(tài)度差異,從而更好地去感受當時的社會背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加強學生的閱讀教學,并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閱讀法是一種有效的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法,教師在應用時,應從不同方面去找“比較點”,如寫作風格、寫作題材以及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從而選擇與其相近的文學作品,正確地加以引導,從而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散語文思維,提高語文閱讀和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匯寶.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7):54.
[2]寧利明.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7(7):119.
作者簡介:張繼伯,男,漢族,生于1980年11月,甘肅會寧,中學二級教師,從事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