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雄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通明海特大橋西引橋分左右兩幅,設計為50m 現(xiàn)澆箱梁,現(xiàn)澆梁沿橋梁走線自旋呈S 型布置,帶來±3%橫坡,最小轉彎半徑1590m,橋面最大縱坡1.8%;單幅現(xiàn)澆梁共71 孔,四孔一聯(lián)(60+50×2+40m),左右幅合計36 聯(lián)142孔。采用四套移動模架相向施工確保單孔施工周期≤12d。單孔箱梁最重段為60m、744m3,1934t。
主梁采用單箱單室截面,梁頂寬16.25m,底寬7.25m,主梁梁高3m,墩頂處布置有橫隔梁,縱橫向設置預應力。墩身采用花瓶墩形式,墩高從29.514m 變化至6.943m。
設計難點主要有2 點:
(1)通明海特大橋最小曲線半徑1590m,對于模架施工而言,S 曲線梁重點表現(xiàn)為單孔內曲線和前后孔的連續(xù)曲線,外模如何適應曲線梁需要細致研究。
(2)142 孔現(xiàn)澆梁采用四套模架施工,單套模架最少需施工36 孔,單孔施工周期短,需保證12d/節(jié),模架設計應盡可能縮短直線施工工期。
結合梁墩結構形式以及單孔12d 工期的要求,經過分析計算及多次比選,最終采用下行式移動模架,配置承重托架3 對,橋面配套設置45+45t 龍門吊2 臺。
按照荷載傳遞路徑,該移動模架主要分為模板框架系統(tǒng)、底模桁架、承重主梁、前后導梁(含前墩吊架)、承重托架及液壓電氣系統(tǒng)幾個部分。
2.1.1 模板框架系統(tǒng)
模板框架系統(tǒng)由模板和其背部框架支撐結構組合而成。模板采用小塊普通鋼模形式,8mm 面板加3mm 厚方格肋板做筋,Q235 材質。框架采用Q235b、I28a 工鋼縱橫向交錯構成,相鄰框架的連接采用栓接。模板與框架采用焊接形式連接。
2.1.2 底模桁架
底模桁架設計為空間結構,共12 榀,每榀分為3 段。桁架與承重主梁之間以及桁架各分段之間均采用法蘭連接。單段桁架由Q345 材質的[16a 和[10a 組焊而成。焊縫以角焊縫為主,手工電弧焊平焊,焊腳高6mm。其結構和受力情況見圖1 所示。
圖1 底模桁架結構及受力分析圖
2.1.3 承重主梁
單條承重主梁總長63m,分為6 節(jié),節(jié)段之間采用連接板連接。單節(jié)主梁采用箱型結構,材質為GB/T1591-94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Q345B,分別由30mm、24mm、20mm、16mm和14mm 的鋼板組焊而成。鋼板表面噴砂除銹Sa2.5 級,焊縫主要為對接焊縫和角焊縫,主焊縫均為一級焊縫,焊接時采用自動埋弧焊。主梁接頭螺栓群孔采用群孔板配鉆,主梁組焊完成后利用磁力鉆完成。
2.1.4 前后導梁
前后導梁為空間直三角桁架結構,前導梁分為三段,后導梁由兩段組成,分段之間采用連接板連接。導梁主受力部分由Q345b 材質的20mm 厚鋼板承擔,為保證橫向穩(wěn)定性,利用[16a 和[10a 槽鋼在鋼板側邊設置副桁架。
2.1.5 承重托架
承重托架為模架的主受力結構,負責將移動模架收到的所有力傳遞給墩身,最不利工況下承受集中荷載約10025kN。單個托架設計為三角形結構,成對使用。托架各桿件均采用鋼箱結構,采用法蘭加焊接形式組件。
2.1.6 液壓電氣系統(tǒng)
單套移動模架共配備縱橫移及主頂升液壓系統(tǒng)4 套和前墩吊架液壓系統(tǒng)一套。
縱橫移及主頂升液壓系統(tǒng)壓力:P=31.5MPa,額定工作壓力:P=25MPa,主泵額定流量:Qmax=25L/min,電機功率:N=15kW;超高壓油泵額定壓力:P=70MPa,超高壓油泵額定流量:Qmax=3L/min,超高壓油泵電機功率:N=4kW。
單套該液壓系統(tǒng)負責控制1200t 主千斤頂(帶機械鎖緊,P=70MPa)1 個、縱移油缸(P=31.5MPa,s=1100mm)1 個、橫移油缸(P=31.5MPa,s=750mm)2 個。
前墩吊架液壓系統(tǒng)額定壓力:P=31.5MPa,工作壓力:P=25MPa,額定流量:Qmax=10L/min,電機功率:N=7.5kW。單套該系統(tǒng)負責控制頂升油缸(P=31.5MPa,s=560mm)2 個、橫移油缸(P=31.5MPa,s=1300mm)2 個。
2.2.1 以直代曲、底模承托側模,適應曲線
通明海引橋現(xiàn)澆梁采用“S”曲線梁設計,最小曲線半徑1590m,自旋形成,表現(xiàn)為單孔梁內曲線設計和前后孔梁的連續(xù)曲線設計。如圖2 所示為“單孔曲線”和“連續(xù)曲線”底板邊線軌跡示意圖。
圖2 “單孔曲線”和“連續(xù)曲線”底板邊線軌跡示意圖
最不利情況下,單孔曲線時,外側翼緣比內側翼緣線長長50.8cm,連續(xù)曲線時,前后孔現(xiàn)澆梁底板邊線軌跡相差近20cm。
最終,將側模與底模分離,加寬底模底板至8.1m,大于箱梁底板7.25m,連續(xù)曲線時側??稍诘啄I掀揭埔赃m應現(xiàn)澆梁曲線。
在解決“單孔曲線”問題時,將側模和底??v向分為12 個節(jié)段,每個節(jié)段可單獨調節(jié)橫坡,側模亦可在底模上縱移。側模按最短梁長設計,當單孔梁變長時,通過在每兩個側模節(jié)段間添加小鋼模實現(xiàn)模板延長。
2.2.2 橋面設計雙臺門吊,鋼筋模板整體吊裝,確保12d 工期
通明海西引橋現(xiàn)澆梁左右幅142 孔,孔數(shù)多,4 套模架施工要求每個節(jié)段平均施工周期保證在12d 內??鄢葟姀埨湍<芤茩C就位調模時間,鋼筋模板安裝必須在4d 內完成。
綜合托架倒運,設計采用2 臺龍門吊抬吊底腹板鋼筋和內模整體安裝。60m 長底腹板鋼筋在胎架上預制成型,內模散拆后分4 節(jié)拼裝。
橫風荷載:
Vs10=54m/s,移動模架基準高度取30m,設計基準風速Vd=61.6m/s,施工階段設計風速按10 年重現(xiàn)期修正,Vsd=0.84Vd=51.7m/s。
靜陣風風速Vg=1.28Vsd=66.2m/s。
作用于主框架鋼箱梁的橫向靜陣風荷載為19kN/m。
前后導梁桁架阻力系數(shù)取1.6,遮擋系數(shù)0.6,作用于導梁桁架上的橫向靜陣風荷載為2.63kN/m2。如圖3 所示為極限橫風模架整體穩(wěn)定性圖。極限橫風作用下,移動模架整體穩(wěn)定系數(shù)為5.17,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基本滿足要求。
圖3 極限橫風模架整體穩(wěn)定性圖
綜上所述,該移動模架經過水袋1.2 倍荷載預壓,可以看出,在120%荷載下大部分測點應力和變形實測值小于理論值,且變化趨勢趨于一致。目前,項目現(xiàn)場現(xiàn)澆梁施工已經完成過半,該套移動模架的成功設計確保了單孔12d 節(jié)段工期,為后續(xù)同類橋梁施工摸索出很好的施工經驗。同時,節(jié)約了可觀的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