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天強
(三臺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三臺 621100)
肺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不斷上升,肺癌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有研究顯示,約有80%的肺癌患者在確診后1年內(nèi)會發(fā)生死亡[1]。中心型肺癌是肺癌常見類型,患者大氣道易遭受阻塞,進而出現(xiàn)嚴重呼吸困難。臨床研究證實,電子支氣管鏡介入冷凍腫瘤姑息治療應用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可顯著改善出血、呼吸困難等癥狀,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有積極意義。本文對此進行深入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將100例在我院治療的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納入本次研究,選取時間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將其按照盲選方法分為對照組50例和治療組50例?;颊呔橥獠⒑炇鹜鈺?;均經(jīng)支氣管鏡、胸部CT檢查或病理活檢確診為肺癌。排除瘤體阻塞氣管或支氣管者;大出血傾向者;不耐受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者。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5-73歲,平均(52.2±2.9)歲;病變類型:小細胞肺癌9例,非小細胞肺癌41例;病變部位:右主支氣管8例,隆突9例,左上葉支氣管6例左主支氣管5例,右下葉支氣管6例,大氣道7例,右中間支氣管9例。治療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35-72歲,平均(51.8±2.7)歲;病變類型:小細胞肺癌8例,非小細胞肺癌42例;病變部位:右主支氣管7例,隆突8例,左上葉支氣管9例左主支氣管8例,右下葉支氣管7例,大氣道5例,右中間支氣管6例。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研究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給予全身化療:①非小細胞癌采用NP方案治療,第1、8 d給予靜脈注射25 mg/m2諾維本(生產(chǎn)企業(yè):Pierre Fabre Medicament Production-Aquitaine Pharm International.批 準 文 號:H20140083),持續(xù)用藥3d;同時給予靜脈注射40 mg順鉑(生產(chǎn)企業(yè):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②小細胞肺癌采用CE方案治療:第1 d給予靜脈注射400 mg卡鉑(生產(chǎn)企業(yè):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江蘇海慈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21),第2-5d給予靜脈注射靜注100 mg天行足葉乙苷(生產(chǎn)企業(yè):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2211),28 d為1個周期[2]。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電子支氣管鏡介入冷凍療法治療:使用電子支氣管鏡檢測腫瘤的部位、大小,并探查支氣管、氣管阻塞程度。術(shù)前患者嚴格禁食4 h,給予10 mg安定和0.5 mg阿托品,使用2%的霧化利多卡因進行麻醉。連接心電監(jiān)護,檢測患者的血氧指標,使用K300冷凍治療機進行冷凍治療。用酒精消毒探頭后經(jīng)過支氣管鏡通道置入,待確認探頭金屬末端深入瘤體病灶內(nèi),用腳持續(xù)踩踏2min控制開關(guān),待瘤體發(fā)白、脫水后停止冷凍,讓其自然融化。瘤體較大者可進行多方位冷凍,出血過多時可給予APC止血。第1次冷凍融循環(huán)在3-4分鐘內(nèi)完成[3]。
(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肺部功能指標,包括呼氣峰值流速(PEF)、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占預計值(FEV1%)。
(2)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腫瘤完全消失;顯效:腫瘤高度或垂直直徑×最大直徑值持續(xù)縮小50%超過一個月;有效:腫瘤高度或垂直直徑×最大直徑值持續(xù)縮小50%小于一個月;無效:腫瘤無明顯改變或增大??傆行蕿橥耆徑饫龜?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50例×100%。
(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以及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4]。
用SPSS 23.0系統(tǒng)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用χ2檢驗,若統(tǒng)計值P<0.05提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PEF、FEV1/FVC以及FEV1%指標比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并且治療組的PEF、FEV1/FVC以及FEV1%指標指標改善情況比對照組更加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s)
組別 例數(shù) PEF(L/s) FEV1/FVC(%) FEV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50 1.56±0.55 2.78±0.63 52.76±4.75 62.68±4.75 52.52±5.56 62.44±5.91對照組 50 1.55±0.54 2.03±0.34 51.47±5.61 57.73±4.77 53.27±5.93 58.77±6.65 t 0.092 7.408 1.241 5.200 0.652 2.917 P 0.464 0.000 0.109 0.000 0.258 0.002
治療后兩組的PaO2、SaO2檢測值均明顯高于治療前,其PaCO2檢測值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并且治療組的PaO2、SaO2以及PaCO2檢測值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近年來隨著介入療法技術(shù)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支氣管鏡下冷凍療法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于中晚期中心型肺癌的治療中,并且獲得了顯著的療效,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減少癌癥痛苦,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組織對低溫的敏感性比正常組織高。冷凍治療是利用低溫(<0℃)破壞細胞機理直接作用于肺癌病變組織,從而殺傷局部異常病灶,該方法具有出血少,療效好,并且可防止腫瘤轉(zhuǎn)移等優(yōu)點。經(jīng)冷凍治療可縮小瘤體體積[5],擴大和疏通管腔,改善肺炎阻塞程度,減輕咯血和呼吸困難癥狀;同時還可提高腫瘤組織對放化療的敏感性,提高綜合治療效果。本組研究結(jié)果可知治療組治療后的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電子支氣管鏡介入冷凍療法治療晚期中心型肺癌可顯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6]。
綜上所述,晚期中心型肺癌在全身化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應用電子支氣管鏡介入冷凍療法治療,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