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博
[摘要]新媒體環(huán)境與黨員教育的有機結合是當前時代賦予的一個嶄新課題。因此,必須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上有所改進,提高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功能,使新媒體與黨員教育充分結合,以提高新媒體對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文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新媒體環(huán)境下黨員教育所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進策略,以使新媒體更好地與黨員教育有機結合。
[關鍵詞]新媒體環(huán)境;黨員教育;新機遇;新挑戰(zhàn);策略
[作者簡介]田立博(1982-),男,漢族,河北清河縣人,邢臺學院,政工師,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D26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6-0030-02
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新媒體已經被應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同時黨員的生存方式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新媒體必將對黨的建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十八大以來,圍繞“鑒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的號召,給黨員干部提出了一系列的相關規(guī)定和新的要求,要求各級組織和黨員加強對理想信念的教育。現(xiàn)在,廣大黨員的世界觀、價值觀已經受到新媒體的深刻影響,如何將新媒體與黨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探索更好的黨員教育之路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媒體與黨員教育的結合延伸了教育黨員的平臺功能。研究者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黨員教育的新機遇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
(一)黨員教育時空的拓展。先搞清楚新媒體和黨員教育的關系是研究問題的方法。研究者認為新媒體對黨員教育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不僅體現(xiàn)在教育陣地的轉換,還應體現(xiàn)在時空的拓展。相關學者主張在“互聯(lián)網+”趨勢下不能把新媒體和黨員教育技術簡單的結合。因為傳統(tǒng)黨員教育在傳播上是自上而下的一種單向傳播,如果新媒體也是這樣一種傳播方式,即便它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巨大優(yōu)勢,傳播效果并不會增強。因此,新媒體對黨員教育帶來時空拓展這一新的機遇,相關人員要認真研究,找到新媒體與黨員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方法。
(二)黨員教育手段的增加。一般形式的黨員教育手段比較簡單,比如政治理論學習活動、主題黨課培訓、專題座談會和參觀訪問等。這些形式雖然體現(xiàn)出黨員教育集中學習的特點,但是受到時空的限制,教育效果不十分理想。新媒體在黨員教育的運用可以有效規(guī)避這些不足,擴大教育面,即刻更新信息,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效果。新媒體具有個性化和親民性,能夠多方位滿足人民的需求,并且新媒體操作起來十分簡單,幾乎沒有門檻,交互作用強、傳遞信息快,使其成為“互聯(lián)網+黨員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有利于科學發(fā)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的廣泛傳播。
(三)黨員教育主客體的互動。信息傳達的交互性是新媒體的最大特點,因此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對于黨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種方便的溝通通道。吳榮軍認為,黨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的狀態(tài)和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改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自之間的關系可以處在平等交流、自然相處的狀態(tài),徹底改變了過去黨員教育生硬灌輸?shù)淖龇?,特別改變了教育者居高臨下,受教育者惟命是從的感覺,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和能動作用。
自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新媒體發(fā)展至今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程,已經被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跟傳統(tǒng)媒體是根本不同的,它的互動性更強,傳播主體和受眾、受眾與受眾之間也能互相即時傳遞信息。新媒體環(huán)境下黨員教育面臨巨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困境。
(一)多樣的信息來源對黨員價值觀的沖擊。當今世界具有多種意識形態(tài),它們之間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處在一場無形的戰(zhàn)爭當中,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國的主導理論思想,但有些西方發(fā)達國家通過自媒體努力對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宣傳普世價值和文化滲透,企圖從思想上改造我們。聶曉愚對當今自媒體時代青年黨員的價值觀特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媒體時代黨員教育存在的問題:新媒體大大提升了青年黨員獲取信息的范圍,卻容易形成特點各異的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青年黨員的認知范圍,又促使他們價值觀認識沒法引導;如果青年黨員的主體意識充分發(fā)揮,那么青年黨員價值觀實踐就會功利化。吳榮軍分析,人們之間的長期虛擬狀態(tài)存在,不利于黨員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綜上所述,困境與制約都會對黨員價值觀統(tǒng)一化造成不利影響。
(二)便捷的信息傳播對教育效果的消解。完成黨的宏偉大業(yè)需要依靠一支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廣大黨員干部隊伍,黨員的黨性原則和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并非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而是黨員們終身修煉的一個過程。當前研究表明,不論是在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媒體下,黨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媒體對黨員,尤其是青年黨員的教育效果應該引起重視。張世愛、王傳中等一致認為,青年黨員的馬克思主義覺悟普遍不夠高,還存在一定的不成熟,尤其是好感性而發(fā),看待問題多是單一角度,對政治話題的敏銳性和辨別性不高,思想很容易被有關事物影響。新媒體是互聯(lián)網的產物,上面存在各式各樣的信息,受教育者在接觸這些信息之前并沒有進行篩選,對黨員教育效果的厘定提出了一個難題,對于統(tǒng)一化的黨員教育工作開展有些不利。
機遇與挑戰(zhàn)同時并存。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黨員教育采取策略的研究可以從宏觀、微觀,對策與建議四個方面考慮。
(一)把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主導權。意識形態(tài)屬于哲學上的形而上的內容,它是依附于具體的事物發(fā)揮作用的。新媒體給人們提供了效率極高的交流體驗,多元化的交互信息在新媒體上互相傳播與碰撞,如何保持信息的正面性給黨員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黃偉認為,黨員組織要各盡其用,明確黨組織的教育職能,黨務工作人員要合理安排黨員不定期地接受黨的教育;從事網絡教育研究的黨員要充分發(fā)揮網絡輿論的引導作用,要提出新媒體環(huán)境下黨員教育的方法與策略,深化理論研究,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黨員主體要積極引導,以促進健康輿論生態(tài)的形成。
(二)黨組織的黨員教育對策。2015年,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廣大青年必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守?!鼻嗄耆顺跞肷鐣?,思維活躍,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因此對高校青年黨員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進行黨內教育既具有現(xiàn)實意義也具有針對性。李加強基于“點擊率就是生命”的新媒體模式,提出新媒體信息更加高效傳播的機制,采取高效的營銷方法提高黨員教育的實效性,提高傳播內容對青年的可閱性,把新媒體從“點擊率、參與度、影響力、執(zhí)行力”等方面評估傳播效果的測量模式制作出來。張立青、羅小松非常關注平臺建設,平臺可以創(chuàng)造平等溝通的環(huán)境,提高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效率,增加了黨員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從多個方面提升高校黨員的教育效果。
新媒體環(huán)境下農村黨員教育研究也是研究者的一個課題。截至2017年6月,中國農村網民規(guī)模已達2.01億,占全體網民比例為26.7%。新媒體環(huán)境下農村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也不容忽視,它對小康社會的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意義。皮艷清、逵建澍解析了自媒體在農村黨員教育平臺建設,以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話語體系,使廣大農民黨員深入心中、腦中、行動中。
(三)黨刊類媒體應對黨員教育新舉措
黨刊類媒體是黨員教育的主流媒體,怎樣轉型對接新媒體,是當前黨員教育的重大問題。在機制上,打破各自為政的現(xiàn)狀,形成宣教凝聚力;在思想上,打破陳舊觀念,促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技術上,改變人才緊缺的狀況,提供綜合性服務;在內容上,對多種類型的媒體進行協(xié)調,采取多方位、多渠道的方式進行傳播以滿足受教育者需求。韓建平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紙質媒體、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等黨刊類媒體作了綜述,肯定了省內各地市創(chuàng)辦的黨建類、內刊類以及黨刊創(chuàng)辦的微信公眾號等黨刊類媒體對黨員教育發(fā)揮的深刻作用,也指出這種模式所存在的優(yōu)勢與弊病。這些黨員教育平臺對黨員教育也有一定的制約。韓建平還進一步整合了黨刊類媒體資源,借鑒媒體快速轉型過程中的用戶觀念,對用戶進行細分,踐行各自理念,以期在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科學調整新時期黨員教育內容,可視數(shù)據(jù)一目了然。
[參考文獻]
[1]皮艷清,逵建澍.自媒體時代農村青年黨員核心價值觀培育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6).
[2]李加強,王永強.以新媒體為載體創(chuàng)新高校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路徑探析[J].法制博覽,2015(21).
[3]張立青,羅小松,楊鋮.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2).
[4]黃偉.新媒體時代對黨員教育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新要求[J].福建黨史月刊,2014(10).